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当年生产队堆稻把

时间:2018-08-27 15:43:00

  张振中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块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风靡一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首枞阳民歌,生动地刻画了社员堆稻把堆“圆、大、高”的特点。这首民歌的作者是枞阳诗人谢清泉老先生,郭沫若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收编在《红旗歌谣》刊物之中,县扫盲办还把这首民歌收编在“农民扫盲识字课本”之中。

  在农村实行大呼隆生产劳动的岁月里。大暑过后,生产队稻场上矗立着头上罩着尖帽子的庞然大物,大的有几丈多高,小的也有丈把高,那就是农民黄汉淌,黑汉流的丰硕成果,稻把堆。

  “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秧)既是农村最繁忙的时节,又是农民丰收在望的季节。小暑将至生产队稻场上用新土垒成几个的尺把高,直径为三四米的圆形土堆,那就是准备堆稻把堆的基础(俗称:稻把堆脚)。在“双抢”期间,时逢久旱无雨的大晴天,生产队要捆几十亩田的稻把。队长选派有经验的老农,把持堆稻把堆的农活。别小瞧堆稻把堆,并非一般人都能行,不仅是农事的绝活,还要懂得一些几何知识呢!

  “双抢”季节,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气温持续38以上,路面像烧热的铁板。在那抢收季节,越是高温无雨的天气,越是生产队堆稻把堆的好时机。堆稻把堆由两位身体强壮的男劳力把持,头戴一顶破草帽,腰间扎着黑不溜秋的土布大手巾,手脚特别麻利。他们相互配合,眼疾手快,动作敏捷,手腿并用,一个把持堆码稻把,一个负责传递稻把。社员们头顶炎炎的烈日,脚踩“铁板烧”的地面,挥汗如雨,干劲十足,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挑着一担担沉甸甸的稻把,像一条长龙一个接一个攀爬几丈长的梯子,源源不断地往稻把堆上输送。一当传递稻把的男劳力把一个个稻把抛向堆码稻把的男劳力,堆稻把堆的男劳力接住稻把顺势堆码,外沿的弧度“一窝丝”,吻合地天衣无缝。你瞧,堆码稻把堆多么像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传递稻把的男劳力把一个稻把抛过来,堆码稻把的男劳力迅速堆码到指定的位子;堆码稻把堆又像瓦工娴熟地砌围墙,一个个稻把一层又一层来回有序地堆码成一体。尽管堆稻把堆的男劳力忙得不可开交,但山歌还是唱得清悠悠,回荡在万里无云的天空。

  盛夏雷雨频繁,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西边乌云滚滚,一道道闪电青面獠牙似蛟龙在乌云里狂奔乱舞,闷雷震耳欲聋,暴风卷起灰尘在呼啸,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雷声就是命令,把田畈干稻铺捆起来,把干稻把堆在稻把堆上,必须抢在暴风雨前面,一场“抢暴风雨的歼灭战”悄然打响。调动千军万马,集中优势兵力,田野里劳动大军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抢时间,争速度,在稻把堆上再增靠一把长梯子,两把梯子一上一下,男女社员挑着一担沉沉重的稻把子像舞龙灯一样穿梭来往。抢暴风雨的场面热火朝天,蔚然壮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终于抢在暴风雨前面,当干稻把全部堆码完毕,稻把头刚盖好,暴雨倾盆而下,男女社员竟然成了落汤鸡,尽管如此,可社员们的脸上仍然挂着一丝丝的笑容。

  一个个稻把紧凑有序堆码在圆形的稻把堆脚上,一层又一层堆到三四米高时,开始螺蛳旋顶,一层一层地向外开扇。随着不断向外开扇,稻把堆的直径就逐渐扩大,这时的稻把垛中间成了偌大的圆形平面“广场”,此时的直径是稻把脚的好几倍呢!夏天的夜晚月光如水,社员轮流看稻床,扛张竹床到没有堆好的稻把头上,躺在竹床上,四方来风,凉飕飕的。躺在竹床上,面对浩瀚无垠的苍穹,顿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躺在竹床上,夜阑人静,朦胧之中仿佛听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之上窃窃私语,又好像隐隐约约听到嫦娥在广寒宫寂寞的叹息,一夜在梦幻度过,让人好不惬意。稻把堆堆码到一定的程度,直径又一层一层的向内有比例的收缩,直到缩成一个圆锥体,这时的稻把堆就像两个大陀螺倒扣着。堆稻堆的人不仅浑身是劲,而且粗中有细,切不可疏忽大意,稍不留神这庞然大物就会“怀孕”代大肚子,或者“开膛剖肚”,坐地开花。

  因此,从捆稻把、堆码、开扇、收顶都要层层严格把关。稻把要捆成大小一致的三角形状,堆码时三角形的稻把一上一下吻合形成平面。堆码时要把握中心和重心,中间填心的稻把要个个踩实,不能留半点缝隙,颠倒有序,一层压一层,防止走样倾斜。开扇时要层层有比例,掌握分寸,保持等线扩展与等线收缩,使稻把堆外围圆又圆,毫无瑕疵。收稻把堆顶是堆稻把的关键,整体要垂直于地面不偏不倚。如果堆稻把堆时把握好堆码的分寸,分多次堆码接受自然下承力,稳定重心那稻把堆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如果上面的圆锥体收缩比例不当,头重脚轻而倾斜,遇到连阴雨就会渗漏,稻谷就会受潮发热霉变,农民常年就要吃霉变的黄米粒。夏天,高温暑热,这稻把堆庞然大物挡住火辣辣的太阳,背面有一方阴凉之地,是行人小憩的好去处。晌午时分,一些长途跋涉的行路人,难得一方阴凉就索性躺在那里呼呼大睡呢!野外遇到雷阵雨还可以就地避雨,是农村放牛的小伢常光顾玩耍的地方。大暑过后,极目远眺周边生产队的稻床上耸起大一个,小一个的稻把堆,仰视这几丈高的庞然大物,煞是一道风景呀!

  白露秋风凉,生产队选择阴凉天气,起个大早突击拆稻把堆脱谷。男女劳力齐上阵,脱谷场上荡漾一片欢声笑语,丰收的喜悦写满一脸。半天的工夫稻场就隆起似圆锥体的稻谷堆,一个稻把堆要打上万斤的稻谷。为了庆祝年成大丰收和调动社员劳动的积极性,生产队长安排出纳会计上街买酒肉香烟犒劳全体社员。男劳力一人一包玉猫香烟(0、19元一包),劳动小憩时男劳力靠在草堆旁,香烟抽得像小火轮的烟囱。中午生产队打平伙,男女社员大聚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喝三吆四,一醉方休。这稻场上大一堆,小一堆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除上交国家的征购任务外,剩下的是农民的一年口粮和工分粮。

  漫嗟岁月催人老,昔日童颜鬓发白。回得去的家乡,难寻昔日生产队堆稻把堆的情景,那堆码在稻把堆上的乡愁依然令人久久难忘呀!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