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东门外紫来桥。走在这儿,迎着徐徐拂来的春风,沐浴着明丽和煦的阳光,你还能想起解放前那阴霾遮天的旧桐城吗?你还能记起那些曾经不顾白色恐怖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舍生忘死地战斗而在这里牺牲的先烈吗?1933年3月,年仅31岁的中共党员陈雪吾同志,就是在这里壮烈牺牲的。
1902年在安徽枞阳县诞生了一位革命仁人志士——陈雪吾。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到处洋溢着民主和科学的气息。在汤沟镇县立第四高等小学读书的陈雪吾,在刻苦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头扎进进步书籍、刊物之中,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革命思想的营养。五四运动爆发,深深触动了陈雪吾的心弦,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校门,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之中。1924年,陈雪吾在章子佩执教的蟹子庵以读四书五经为名,广泛地学习革命理论,捕捉革命信息。他从李大钊提出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宇宙”,以“乘风破浪”气魄,“为世界进步文明,为人类造福”等思想中受到极大地鼓舞和教育,立志要为建立充满青春活力的新中国而奋斗。经过多年革命思想的熏陶,陈雪吾在政治上日趋成熟。1927年,在安徽党务干部学校有章逐明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为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更加英勇地奋斗。
20年代末期,正是祖国风云变幻的年代,蒋介石反动集团,把全国人民推向了黑暗的深渊,全国到处布满了干柴烈火。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应付剧变的时局,我党在武汉的一批中共党员奉命奔赴全国各地农村,从事地下活动。原在武汉学习的章逐明、陈雪吾等同志,亦相继返回桐城东乡。
1927年冬,陈雪吾深入桐庐两县边界的罗昌河与七桥地区,与在那里的从武汉回来的邢炳坤、朱南友取得了联系,并通过他们结识了本地党员郑中翔、陶肇唐等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共同的革命志向,使他们联合起来,积极地领导这个地区的革命活动。
1928年春,庐南七桥地区士绅们商定民团枪支弹药、服装给养费用按田亩负担,当时的民团是保护地主富商的,农民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用不着民团来保护。陈雪吾、邢炳坤闻讯立即鼓动农协会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出民团的费用应该依照有钱的出钱、钱多多出的办法来分摊。七桥地区农协会负责人邢炳坤率领1000余人以欢迎民团为民解除痛苦的名义到民团住处,迫使民团释放被关押的农民,取消田捐,民团经费改由富户分担,斗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30年春节期间,担任桐城县委书记的陈雪吾以探亲访友为名,在党组织的配合下,兵分两路闯进孔城商团,一举缴获了敌人步枪16支,子弹两箱,还有手榴弹等物资,打死顽抗团丁1名。从此,桐城地区的革命运动,由抗租、抗捐、罢工的经济斗争转入到以武装斗争为主的新阶段。
1930年5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今属枞阳县)学堂以讨论部署6月武装暴动计划为议题召开了桐、潜、太等八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后,中共桐城县委决定组织欧家岭暴动,并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6月2日晓,从唐家湾取枪的陈雪吾率部在庐江母子坟与率领浮山中学部分学生和农民共40余人暴动队伍的陶国器、王靖疆汇集,前往欧家岭。由于当晚装枪船只逆风行驶,到五更时船只才到达预定地点,待队伍到达李家桥时,天已拂晓。陈雪吾考虑白天行军障碍重重,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决定队伍暂时隐蔽罗家嘴,待天黑时行进。不料,被阴险狡猾的大地主李金甫告密,部队被反动民团包围,陈雪吾指挥部队,英勇还击,给民团以沉重的打击。虽然冲出了民团的包围圈,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陈雪吾迅速调整突出重围的队伍,派张顺卿和邢光旭前往庐江柯家坦动员叶明义率部参加欧家岭暴动。陈雪吾亲自率领仅有18条枪的武装队伍在庐南和桐北一带收缴地方团防和地主武装。又联合舒城县的张开云、陈道中两支地方农民武装,缴获中梅河地主劣绅40余支枪和一批金银财宝。
这些活动为欧家岭暴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930年8月,在陈雪吾领导下,举行了欧家岭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卡住了安合路的交通要道,使敌人交通中断,安徽省府受到严重威胁,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由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红军被迫撤出欧家岭。
1931年夏,陈雪吾率领一些人枪杀了恶霸地主郑英甫,国民党特务刘之渭。郑英甫是七桥地区臭名昭著的大恶霸,他依仗兄弟子侄的宗族势力,独霸七桥,对农民施行重利盘剥,手段毒辣,贪得无厌,群众对他恨之入骨。1931年夏天的一个上午,陈雪吾和赤卫队员周济和、邢羽仪3人来到郑英甫经常喝茶的一家小店对面,当郑英甫和往常一样姗姗来到店前时,除恶心切的陈雪吾,未等他坐下,便“叭”的一声枪响,结束了这个恶霸的性命。国民党特务刘之渭与人民为敌,使泥河地区的农民运动受到严重威胁,泥河地区的党组织决定除掉这一害。1931年6月的一天,待刘之渭在地主老财家花天酒地之后,乘船返城之时,等在柴埠渡的陈雪吾跃上靠近的船只,却未见其踪影,原来这个狡猾的家伙一发现陈雪吾就溜下水中,想泅水逃跑,但还是被机灵的陈雪吾发现了,朝水中连开了两枪,结果了他的狗命。
1932年,庐阳遭受水涝灾害,庄稼收成锐减,人民生活困窘。国民党政府为此曾拨出200石稻谷赈救,交由七桥地区联保主任朱汉中分发给灾民。朱汉中趁机贪污,中饱私囊,大捞油水。农协会员邢周炳、邢光旭率领30多名愤怒的灾民前往抗议,竟遭朱家打手的猛打。陈雪吾得知此事,串联桐庐边界农民300余人,携带扁担锄头和长矛大刀,浩浩荡荡冲进朱家大院。吓得朱家人魂飞魄散,打得朱家走狗连滚带爬。接着,陈雪吾又发动农协会员向大地主张汉臣、马先圣借粮,遭到拒绝,农协会串联起来,强行向大地主借了一批粮食。当时叫“吃大户”,穷苦农民因此度过了灾荒。
在发动群众“吃大户”度荒的同时,陈雪吾又进一步组织发展武装,领导办起了盔头畈民团和兵工厂。在陈雪吾的领导下,地下党员郑秉衡以保卫地方治安为名,在庐江县政府的批准下组办了盔头地方民团,申请办起了机械修配厂。从此,中共桐庐县委有了可以直接指挥并且合法的武装队伍。
正当桐庐地区革命斗争轰轰烈烈的时候,合肥中心县委和桐庐县委内又有少数意志薄弱者叛变革命,国民党反动派也像狼犬一样,大肆破坏我党的地下组织,陈雪吾同志只得转赴青阳九华山一带隐蔽。
天上乌云密布,地下虎豹横行。1933年春节之前,陈雪吾只身从青阳回家探母,不料被叛徒所悉,不幸被捕。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他没有丝毫的软弱。在狱中,陈雪吾报以极端仇恨的眼光,对残暴的敌人只字不吐,坚强不屈。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终无所得,最后对他下了毒手。陈雪吾等人为了捍卫党的事业英勇就义于龙眠河畔的紫来桥下。
业未竟,身先去。陈雪吾倒下了,可他在枞桐人民心中树起的丰碑永远不会倒下。时至今日,枞桐两地人民仍在深深地怀念着他。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