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暨谢氏宗祠

时间:2018-10-09 09:03:14

  4月9日,骑行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参观《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革命文物陈列馆暨谢氏宗祠。

    陈瑶湖镇旧属桐城东乡,1940年4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从桐西撤到桐东陈瑶湖。不久改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为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7月下旬,在桐东水圩谢氏宗祠,以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三支队五团三营为基础,与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和一部分在铜陵收编过来的国民党川军蒋伯希部,合并组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林维先任团长

  1940年10月,在挺进团和中共桐庐县委(鲁生任县委书记)的主持下,桐东地区包括青山、水圩、四虾、周潭、施湾、源潭、老湾、六洲等八乡参议会在水圩谢氏宗祠召开,成立“三三制”的桐东乡政联合办事处,这是桐东第一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是年底,桐东八乡参议会再次召开,会议宣布将桐东联合办事处改建为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下辖11个乡、116个保,区政府设在水圩谢氏宗祠

  1941年2月发生了著名的陈瑶湖之战,牺牲了40多名军政人员和700多名普通百姓,桐东根据地失守。当年4月,新四军七师直属五十五团团长谢忠良和政委黄火星率500余人来桐东恢复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全国共有19个抗日根据地,皖中抗日根据地是其中之一,而桐东抗日根据地则是皖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开国中将,一位开国少将曾经在陈瑶湖工作和战斗过,开国中将分别是林维先和黄火星,开国少将是谢忠良。

   2012年6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皖政秘〔2012〕300号),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3处,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2处,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1940年)名列第29位。

  为纪念桐东抗日先烈,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并打造红色旅游名牌片,陈瑶湖镇党委政府2013年决定利用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的西院,建设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2014年又将其列为镇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于当年6月26日建成开馆。陈列馆分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大事、桐枞抗战史略、桐东抗战群英谱、侵华日军投降、桐东抗战的历史意义等板块。

   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即现在的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的“谢氏宗祠”。据《桐城县志》、《谢氏族谱》及《谢氏宗祠碑刻》所记:谢氏宗祠座落在水圩村大村落,始建于明宣德壬子年(明宣宗七年,即公元1432年)孟春。开始位于水圩村东边,后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实际需要,移址于现在的村落西边。自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动工,癸卯年(雍正、世宗元年,1723年)告竣,历时三载方显其规模:为典型的“三间穿堂”式徽派建筑。主体建筑为三进,即前厅、中厅(正厅)和后厅。前厅门口有两座记事石碑,配置两面石鼓(据传,古代官阶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级,水圩谢氏曾出了个“大方伯”的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只够配置石鼓的资格),并安装了拴马柱及用于祭祀挂旗、挂灯的木制麒麟架。中厅是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宽敞高大,“三进士”“大方伯”,“四举人”及“怀远将军”(封号)等匾额高悬于横梁之上,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拱形天花板上涂着蓝色油漆波纹,令人赏心悦目。花托子、花衬子上雕刻着花、鸟、虫、鱼及人物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逢做祭祀和谢氏族长开会议事,都在正厅举行。中厅与后厅之间还建有两座对称的木楼,名为“鼓乐楼”。但凡祭祀或有重大喜庆之事,皆于楼上琴瑟锣鼓齐奏,演绎着一派祥和之象。后厅是供奉谢氏祖宗牌位的场所。阶梯式的木台上,按祖宗辈份依次摆满了列祖列宗的牌位。

   当时,宗祠内还有一些附属设施:东侧建有“节孝祠”,是专供孝子、节女牌位的地方。西侧建有“宝树堂”,是文人雅士休憩、叙谈、吟哦之圣殿。另外还建有“观音堂”,是烧香拜佛之所在。

   水圩谢氏宗祠是长江中下游皖江北岸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祠堂,在东乡一带享有“皖江第一祠”的美誉。据诸多文物权威专家调研,其极具文物价值:首先,她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三间穿堂”式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奠定了其在建筑历史上的地位。其次,她所选之木材极其罕见、珍贵——正厅粗大的圆柱皆为“白果”原木(即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粗细均匀,纹理清晰,历时近三百载仍未被虫侵腐蚀;其梁是更为珍贵的榉树原木,其上又雕刻着丰富多彩的精美图案,笔力雄浑,造型别致,古色古香,深深体现出木雕文化之精髓。如在梁柱之间镂刻着指日东升、加官晋爵、状元及第、魁星点斗等饰物,不仅技法精湛、活灵活现,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典故和历史事件,到现在也只属谢家独有,甚至连垫柱的石础也是无与伦比的。据方玉良副教授(绩溪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曾亲自设计水圩谢氏宗祠修缮规划及施工图。)调查研究:石础选料特精,一色的厚青石本属罕见,加之不仅仅是单调的圆鼓形,而是斫为“八面玲珑”式,分面皆刻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十二生肖诸图案,巧融青铜器的造型技艺于一身,雕刻精美、古朴厚重、生动别致,至今仍清晰可辨,当属石础中难得的极品(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最后,在当时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前厅、中厅地面是用细沙石掺和羊角藤水、糯米浆汁捶制而成,经久耐用,至今仍光洁如玉,并暗含多种色彩,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谢采筏(1937-2013),我国当代著名儿歌、儿童诗作家。生于安徽铜陵古镇大通之长江洲岛——铁板洲。因避战乱,襁褓中回到祖居地安徽桐城县东乡水圩村(现属枞阳县陈瑶湖镇)。家境贫寒,3岁时因无名疾病致左腿微残,始有幸读书。历尽艰辛,终于大学毕业。当过13年高中语文教师、20年高校写作课教师。2000年于铜陵学院退休,为副教授。历任安徽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理事,铜陵市文学协会理事长、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铜陵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2001年被安徽省省长聘为省文史馆馆员。

   出版过儿歌集《宝石花园》等20多部。作品入选诸多重要文集,如《中国儿童文学大系·诗歌卷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百年中国儿童诗选》《名家儿歌》《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诗名作精选·中国最美的童诗》等。曾获“儿童文学园丁奖”等省市级文学奖10余次。有15首儿歌、童诗入选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材及辅导教材;并有5首儿歌入选外国(韩国、美国的中文学校、日本等)教材和辅导教材。

  

  <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铭>作者。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