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县历史沿革

时间:2018-10-10 17:01:10

 

  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距今40万年前,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

  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为薛家岗、良渚文化区域,

  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石斧等工具。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属扬州之域。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封为宗子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先后属于楚、吴、越。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境内有松阳古邑,属楚。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属庐江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隶属庐江郡。

  东汉(公元25——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公元220——280年),先属魏国,后属吴庐江郡。

  西晋(公元265——317年),属扬州庐江郡。

  东晋(公元317——420年),属豫州庐江郡。

  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后设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

  南朝﹒梁(公元502——557年),废舒县,复枞阳县,属枞阳郡。

  南朝﹒陈(公元557——589年),废枞阳郡,留枞阳县,属晋州晋熙郡。同时置阴安县。

  北朝﹒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名枞阳县,改属江州。

  北朝﹒北周(公元577——公元581年),名枞阳县,属晋州晋熙郡。

  隋(公元581——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唐(公元6l8——907年),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59年),为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先后属吴、南唐以及后周。

  北宋(公元960——1127年),为桐城县,属淮南西路舒州、后属德庆军。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为桐城县,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改安庆军为安庆府,隶属淮南西路。

  元(公元1271——1368年),为桐城县。先后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

  明(公元1368——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公元1644——1911年),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为桐城县,民国3年(1914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1928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1936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1947年)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属皖西第二专署。1951年2月24日,桐庐县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2016年1月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