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文
雨坛,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世俗、很沧桑的名字,是一个水源丰沛,一定也饱尝水患之痛的符号。今天,我随采风团一行深入雨坛,感受雨坛古典而又不失现代的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洗礼过的雨坛,足迹所到之处,都在我们的心空留下了一抹亮色。雨坛,不再是那个古老的名字!雨坛,山美水美,人也美!
到雨坛,不能不到黄公山。黄公山是县域内高山之一,巍峨连绵,远观,山峰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车子在距离黄公山千米外的小山坳停下,我们沿着不知名的小山,顺着崎岖的山径悠然而上。虽是上午,但沿途一片静谧,偶有三两声清脆的鸟语贯穿耳际,多么亲切,这是童年的声响!深秋时节,那些不知名的野花躲在丛林深处,不随时光的步伐,它们开得那么绚烂、缤纷,吸引了瞬间还童的我们流连其中。黄公山脚下是一口水库,正是干旱季节,四周尽露沙滩,库底还存有一碗清澈的水。远处水面上,鸭群与水鸟在友好地徜徉,村妇在老旧的石墩上醒目地浣洗,这几乎尘封的山村场景,今天又真切呈现在我们的眼帘。站在水库的大坝上,下面是深长的峡谷,葱绿的蔬菜,金黄的水稻,这是它们的乐园。放眼,白兔湖嬉子湖连成一片茫茫白色,与天际相接。茫茫之中的小黑点,应该就是著名的车富岛了。我沿着进山的车道搜寻,进入茶林了,这一望无边、抬头望不到顶的茶林很是壮观。这些茶棵阵列整齐,个头一致,边幅相同,仿佛有生命的艺术品。黄公山的白茶在省内享有声名,比黄公山的山名来历中的黄公(黄观)要出名得多。黄公山白茶现已发展到年产三万多斤,正引领周边山民阔步迈向康庄大道。午饭后,我们站在镇政府大院里闲聊,一位不认识的干部邀请我们到他办公室品尝黄公山的白茶。冲泡后的黄公山白茶,鹅黄色的茶汤晶莹剔透,揭开杯盖,一股清爽的茶香扑鼻,经久萦绕。
下午,我们探访期待已久的被誉为雨坛宝岛——车富岛。车富岛小巧秀丽,被鲍冲湖、嬉子湖、白兔湖环绕,占地77亩。站在岛上,视野一片开阔,湖风拂面,格外舒服。与车富岛相距300米左右的独山岛孑然于浩瀚的湖中央,大家都要前往探秘。我这个旱鸭子,一看到无边的水就畏惧,但在金晓武老师的“怂恿”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小船。独山岛上呈现给我们的,全是被湖水冲刷后裸露的山体岩石,山上密密麻麻都是树,无人居住,也没有进山的小路。有人俯身贴耳岩石,聆听小岛的心跳;有人沙滩淘宝,被潮水冲上岸边的破碎的瓷器片、雪白的螺壳;还有人攀上耸立的岩石,摆造型,玩抖音……
到处都是美景的雨坛,我们还来到白兔湖滩涂,对面就是伫立于湖中心的车富岛。300多亩滩涂,农民们正在播撒种子。随行的刘镇长告诉我们,这是在实施规划项目——播种紫云英,在大片紫云英的外围再栽种桃树林,另外,还将在对面的车富岛上全岛域栽植桃树。待到明年3月时,呈现给我们的,将是草地、红花、桃花岛。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就是现在的滩涂上也是很美的,绿草如茵,连成一大片,看不见一点泥土,大家惊呼这是雨坛的呼伦贝尔!大家尽情地在草地上躺啊、卧啊,这一刻,我们前所未有地放松了身心。
在高峰村木器加工扶贫工厂,工人们忙碌穿梭,代加工的木料和加工好的木器,层层堆积,大货车停在一旁,随时整装待发。勤奋的雨坛人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产销衔接的好路子。在青蛙养殖基地,我们的到来,惊动了坐在草丛中享受秋阳的青蛙们,纷纷跃入沟渠,奏起丰收的乐章。
一晃就到了黄昏时分,我们坐上大巴返回县城。车子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我的眼前不停掠过农家小院,院子里几乎落光了叶子的柿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红灯笼”,多么丰实!是的,如今的雨坛确实是丰实的,梳理我们今天的收获,也同样是丰实的!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