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籍革命烈士章文祥

时间:2018-11-16 11:50:02

  章文祥是抗日革命烈士,祖籍安徽枞阳县,后移居庐江县罗河乡,最后几经周折又迁居到江南池州。

  章文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阳枞阳县白湖乡,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章文祥的父亲名叫章元常,排行老六,是一个忠厚纯朴的农民,母亲出身贫困,温柔和顺,是一个贤妻良母。

  章文祥有三个哥哥,还有一个姐姐,一家数口,常年给地主种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难以维持,由于生活所迫,三个哥哥都是在八九岁时去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章文祥在8岁的时候,父亲只好含着眼泪,忍痛把他送到地主家里放牛,小小的章文祥受尽了地主打骂和虐待。因此在他的心灵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14年,章文祥10岁那年,外村的刘先生来镇上办学,章文祥总是扯着父母的衣角,哭闹着要到学堂念学,父亲在当地人缘好,左邻右舍,看着可怜的小文祥,都很心疼他,你给几升米,他出几文钱,把章文祥送进了学堂。

  章文祥天资聪明,刻苦用功,成绩优异,深得先生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赞扬。但是,章文祥家里实在太穷了,连吃糠咽菜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因此,章文祥只读了两三年书就失学了,刘先生深感惋惜。后来学堂里缺一个小伙计,刘先生在征得章文祥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动员章文祥到学堂去当了一名小伙计,常常利用挑水、劈柴、做饭的间隙,勤学苦读,还挤时间去旁听,晚上看书直到深夜。文化知识提高很快。两年后,刘先生走了,章文祥也被辞退了。

  也就是这一年五月,因长江发大水,房子、田地被淹,一家人从枞阳白湖逃荒到了庐江县罗河乡。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由于沉重的生活担子全压在章文祥父亲身上,他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结果积劳成疾,无钱治病,在章文祥17岁那年,含恨离开了人间,在章文祥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1924年秋天,章文祥20岁,安徽祁门有个先生到罗河来办学,这个先生姓吴,叫什么名字一直没查出,吴先生见识广,为人忠诚老实,晚上他常给村里的人讲岳飞、洪秀全和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这些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章文祥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文祥总喜欢到吴先生那去玩,吴先生见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便询问他愿不愿意来学堂教书,章文祥一听非常高兴,满口答应。在教学过程中,章文祥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从吴先生那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心想穷没有根,富没有种,他立志要扶危救贫。两年后,吴先生离开了罗河,至此小学堂也就关闭。

  1927年冬天,由于在庐江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章文祥跟随母亲、哥哥和姐姐从枞阳横埠乘坐小木船逃荒来到江南。姐姐在去安徽祁门的逃荒途中,意外身亡。章文祥看到自己仅有的一位姐姐死去,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37年,安徽祁门山里闹饥荒,章文祥一家人逃荒来到贵池县木闸乡万生村。第二年母亲不幸病故,大哥双目失明。二哥、三哥以手工业为生,章文祥经人介绍到贵池县三万公司当一名小学教师。

  1940年章文祥参加革命,是新四军7师的一名战士。在回到今池州原贵池地区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名义上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职工作,事实上却是一名地下党员,在三棵树一带进行地下活动,并在地下党组的领导下,建立起了抗日革命武装。他担任中共三万圩支部书记,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政策,让不少人加入了抗日队伍,在他的宣传下,贵池县三万圩公司的部分伪兵,假心向敌,却真心向着抗日武装,并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2年4月的一天,章文祥与新四军干部杨杰在贵池县晏塘乡主持召开会议,与迎面而来的日伪军遭遇,在危急关头,章文祥为了掩护新四军干部杨杰离开,自己则不顾个人安危,从容地迎上前去应付敌人,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8岁,最后安葬在池州革命烈士陵园。

  章文祥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缅怀!(章兆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