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林
现代小孩子的玩具,多得数都数不清:积木玩具,拼装玩具、遥控玩具、拼图玩具,魔方、木质仿真玩具模型等。玩具还分传统类、感官类,社会性、认识性、科学性玩具。这些玩具有娱乐性,同时对智力的提高也有好处。
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小孩,要想玩玩具,全靠自已造,滚铁环,萤火虫灯、抢羊子,铲房子、砸标子,抓石子、捉蜻蜓,打膝仗,打驼螺,打弹子等等,也玩得不亦乐乎,有滋有味,现在想起,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滚铁环
小时候,大人丢弃的水桶箍,如获至宝捡起,在屋后砍一根小竹子,做一个铁环柄,再在家找点铁丝,做成弯钩,把弯钩的另一头,插到竹棍一端固定好,一个推动铁环的长柄就做好了,加上捡来的铁箍,一种滚铁环的玩具就做好了。
滚铁环也有技巧,最重要的是掌握平衡,启动时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个只有自已把握,在滚动过程中通过铁钩控制铁环,铁钩离地面约3-5厘米为最佳,铁钩与地面夹角不能大于45度,滚铁环,也是小时候热门玩具之一。
萤火虫灯笼
读书时,除必备的铅笔外,也用水笔,水笔不象现在水芯笔,一次性,很好用,过去用的水笔,大多数是“英雄牌”自来水笔,由笔头、装墨水的胶管、笔壳等部件组成,一笔管墨水写完了,就要添加。所以,每人都必备一瓶英雄牌蓝墨水,幼时对墨水保管不当,书本,衣服、甚至脸、嘴都经常有墨水。
大人见到嘴里有墨水,就开玩笑的说:“你是喝墨水的人”,(形容读书人,有学问的人。)有句话叫,胸无点墨,是说这个人没什么文采,学问不高。不说墨水引申为学问,总之,小时候的脸,虽然被墨水弄得像花脸猫一样,但是:这不是件丢脸的事。
墨水瓶里的墨水用完了,空瓶又可以做一种玩具。夏天,把墨水瓶洗干净,晚上捉很多萤火虫,放在瓶里,在瓶盖上钻个洞,把一个很短很细的小棍子,横在墨水瓶里,在横棍子上系上线,线的另一头系在一个木柄,这样,“萤火虫灯笼”就做好了。
高高兴兴提着萤火虫灯笼,到小伙伴中去炫耀。我会做,别人也会做,夏天,小玩伴们,就聚在一起,比比谁的萤火虫灯笼最亮光,萤火虫灯笼,在当时,是夏天的乡村一道风景,有的小孩用鸡蛋壳做萤火虫灯笼,其做法与墨水瓶做法相似,鸡蛋壳做的比墨水瓶做的更透明亮光些,更好看,但是要家长配合,打鸡蛋时,从一头打个小孔,让蛋清蛋黄慢慢流出,保持鸡蛋壳的完整,鸡蛋没有盖子,就用白纸封口,现在想起儿时自制的玩具,还会开心一笑呢!
抢羊游戏
夏天玩萤火虫。进入冬季,天就寒冷起来,天老爷老是阴沉着脸,风也看天老爷脸色行事,把寒冷放了出来,刮得光秃秃的树枝,呜呜抽泣,让树木站在村头塘埂和路边,很伤心的样子,行走的人们跟着伤感,掴鼻子,揉眼晴。
我们小孩子们,不管天老爷脸色,还是高高兴兴玩着游戏,适合冬天玩的的游戏,莫过于“打膝仗”和“抢羊子”,这两种游戏可起到暖身的作用。
抢羊子游戏,分为领头羊一人,又叫看羊人;小羊不定数,五到十人以上都可以。杀羊人一人,杀羊人又叫抢羊人。玩法是:小羊们躲在领头羊人后面,扯着领头羊衣襟,小羊依次一个扯一个的衣襟,形成一个长长的羊队。领头羊弯着腰,小羊队们也弓着腰,随着领头羊摆动,杀羊人不能捉领头羊,只能捉领羊人后面任何一只羊,所谓杀羊,不是真正的杀,只要抓住其中一个人,逮出来,就算赢。
游戏开始,杀羊人就跑过来抢夺抓羊,领羊人抵挡,后面的羊子跟在领羊人后面摆尾巴,避开杀羊人的抓捕。杀羊人向这边来,羊队就向那边摆去,杀羊人撵过来,领羊人挡过去、个个精神奋发,左右来回奔腾,小羊们见杀羊人抓不到自已,就起哄:“来呀、来呀,我在这里呀!”向抢羊人示威,加上看热闹的众人的喊叫加油声,将安静的村庄闹得热闹非凡,欢乐的声音直冲云霄。
铲房子
铲房子,(又叫跳格子)是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放学回家,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到小店门前,大枫香树下铲房子。铲房子,是用粉笔,瓦片,或树枝,在平地上划上十个方格,每格约有一米,其玩法是:每人准备一块磨得圆的瓦片,(磨瓦片也要有技巧,只求光滑,不能磨得太平,太薄,否则,瓦片吸附地上,很难铲起)。
将瓦片丢到最第一排左边的方格里,一脚离地,用另一只脚起步,单脚跳到格子里,用脚尖将瓦片铲进第二个格子里,每个格子依顺序都要铲到,将瓦片铲出线外或压住线,都算犯规,十个方格都铲到后,再依次铲回原位,就是赢家。时隔多年,有些玩法和格子的划法,依稀的记忆写出来的,有不准确的地方,也是难免的,不过各个地方的玩法,都是由当地的小孩自定规则,但是,总的框架,还是八九不离十。
砸标纸
“拍纠子”,枞阳话叫“砸标子”,小时候,家里的旧书旧本子,都撕掉,拿来折纸标,折纸标的方法:用两张纸折叠垂直交叉,两头斜折,互相扣压,形成一面光一面十字交叉的纸标。
玩砸纸标时,各人都带很多纸标备用,大伙儿到达玩耍的空地后,先用剪刀、石头,布方的方法定顺序,排在后面的人,把纸标放在地上;先砸的人,用自已的纸标,用力向地上的纸标猛力一砸,把地上的纸标掀翻了面,那么,这个纸标就归砸的人所有,输的人,又要放一个在地上,给赢家再砸。
如果先砸的人,一次性没有把地上的纸标砸翻面,那么就换人,那个挨砸的人,从地上捡起自已的纸标,砸对方的纸标,砸翻了面,纸标归已所有,如此循环玩,技术差的,可能把当天带的纸标输光光的,小时砸纸标有两件事,现在还记忆犹新,永远不忘!
第一件事是:下雨天,在岱岭老屋堂心砸标,因岱岭庄是大户人家,堂心周围的墙边堆叠好多棺材,(枞阳话叫老人的“老家”)过去土葬,医学又不发达,乡村人四五十岁时,就置办老家(棺材)备用,岱岭庄有位老人,姓吴,出生名门,她的棺材就是嫁妆之一,乡俗有早办老家是有福气的象征之一,全庄有办好的“老家”的人,统一放置在供奉祖先的牌位堂心,重重叠叠,棺(官)上架(加)棺(官)之意。我们小孩子砸纸标,经常蹦到棺材底下就拿不到,只好对着棺材瞪眼,自认倒霉。
第二件事是:有一个小玩伴,他十分懂得投机取巧,冬天,他把棉袄的衣扣子解开,砸纸标时,巧借棉袄衣边扇风,轻而易举的把纸标掀翻面,百发百中,不知赢了多少纸标回去了,久而久之,他的伎俩被众伙伴揭穿,以后与他砸纸标时,不准他解开棉袄,哈哈,现在想起还会笑。
抓石子
抓石子,抓棍子,也是小时候玩的玩具之一,首先在小溪里挑捡五个如枝圆大的圆石子,小溪里石子,被水冲刷得又圆又光,而且还捡到不同的颜色的石子,黑、白、黄都有。
如果捡到漂亮的石子,就珍藏起来,放在口袋里,要玩时,随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就象现代人从口袋拿手机一样。选石子也有学问,不能太大,太大,一只手抓不下;也不能太小,小粒抓时不易抓起,更不能太圆,太圆的石子,在放到地下时,会滚得很散,增加合抓的难度。选三角形的最好。
其玩法:把五个石子握在右手心,向上直抛一颗,将手中另四颗放到地上,接着抛一颗,迅速抓起地上一颗,并要接到抛出的那颗,如此类推,直到抓起地上四颗,加上抛出的一颗,共五粒完全的抓到右手,为一轮。在抓地上四颗石子时,碰到其它几颗石子或没接到抛出的石子,都算犯规停下换人。
第二轮其玩法是一样,比第一轮难度大点,第一轮是一颗一颗的抓,第二轮要求,一次在地下抓两颗,四颗分两次抓完,如果在放石子时,用力过大,石子就散开了,互相相隔很远,给两颗合抓的动作,增加了难度;第三轮难度更大,地上四颗石子,一次性的抓起来,三轮没犯规,顺利完成,为胜一局。
赢方打输家手背,边打边说:“黄瓜牵滕,绊到行人。行人发怒,拉断瓜滕。”一个字打一下,共十六下,不能多打一下,多打一下为犯规,抓棍子的玩法如抓石子相同,不同的是,抓石子为五颗,抓棍子为十一根很细小木棍,约四寸长,其材料就是取山上的荆条,枞阳人叫黄(金)荆棍做的,用过即弃。
捉蜻蜓
夏天,蜻蜓有天气预报的功能,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成千上万只蜻蜓,扎堆似的低空盘旋飞翔,大人看见蜻蜓低飞,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兆,赶紧抢收所晒的谷物。我们小孩子见蜻蜓那么多,又飞得低,乐得手舞足蹈,想捉蜻蜓玩,如果是赤手空拳去捉蜻蜓,恐怕一只也捉不住。
我们动小脑筋,用“爬子”(上山爬松树毛的工具),在天井上粘上蜘蛛网,拿着粘有蜘蛛网的爬子,作捕捉蜻蜓的辅助工具,如虎添翼,得心应手,向蜻蜓群一扫,就粘到五六只,大家玩得正兴,暴风雨来了。风雨后过,天边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彩虹把天空映得美不胜收。
暴雨过后,有几只蝴蝶,从花丛里飞出,闲得无聊的小孩子们,又去追蝴蝶去了,现在想起童年的事,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作本文结尾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年寻”。现在,两鬓染雪,童年的时光,就象飞入菜花中的黄蝶,再也找不到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