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楚中祠,曾经的水府庙

时间:2018-12-12 14:54:11

  欧阳松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楚中祠,是我长大以后偶尔听过的关于枞阳水府庙的名字。在书中没有找到记载,只是在关于枞阳文史的几个枞阳名胜古迹名字中出现过“楚中祠”三字,没有解释为什么叫楚中祠。后来有网络百度了,在网络百度上键入“楚中祠”三个字,依然没有楚中祠词条解释。但在现实的枞阳县老街的老上码头,有文化的人和老上码头的居民的答案是两个。前者说是“楚中祠”,后者说是“水府庙”。楚中祠依然没有解释,而水府庙是可以百度的。

  无论是“楚中祠”还是“水府庙”,它们的共同祭祀是一样的,三闾大夫屈原。很喜欢屈原的文章,那《离骚》,那《九歌》,那《九章》和《天问》。一首《桔颂》,那荡气回肠的歌者节拍和侠客行侠的苍茫感,每每在我的朗诵里久久触动心弦。“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屈原的形象不仅是他的文章,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的艾草,昌蒲,雄黄酒和粽香都是故事,那枞川河上的龙舟更响起咚咚咚的鼓声。而缘于我对屈原的崇敬则是我的幼年。在我出生的地方,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明,或许更长时间的小城。从我的家里出门,跨过很窄的古铜色麻石条铺就的街巷,从对面的木板门铺进去,穿过小小的巷道,走过两个小小的天井院,后门外的山边有一座庙宇。庙宇不大,走进一个小小的月洞门,印象里月洞门连着低矮的灰砖小瓦的花墙。小小的院里一方古朴的灰砖白墙的庙门展入眼帘。在庙门上方的门楣上,在古旧的灰尘掩埋里,古体的“水府庙”三个字显得很是凄凉。听年长的人说,那年的庙门一边是庙里原来的古门,一边是后进庙上的大雄宝殿牌匾。

  “古庙荒山暗水云,岁时歌舞感乡民。几伤谗口方离国,欲悟君心岂爱身。惨惨飞魂号帝阙,冥冥赍志托江神。千年自有遗文在,光焰长如日月新。(《屈原庙》宋,李复)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枞川河北岸,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枞阳。枞水之阳,一座有着许多美丽传说的山脉拥着美丽的枞川河蜿蜒。恰如那山是年轻的后生,那水是柔情的少女。如是几千年来,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传说里如诗般的浪漫着。刘大櫆说:“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今日却在图画里,青天遥看九芙蓉。”在雨后天晴的时候,天青如洗,站在家乡的枞川河边,或登上达观山顶,真的能望见江南的万重青山,看见江南九华青峰和佛光。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登临达观山,忽见江中阴风怒吼,群蛟涌动,汉武帝见状弯弓射箭于江中,并写下《盛唐枞阳之歌》。汉武帝的豪情诗篇犹然在耳,明代湖广巡抚方孔炤在射蛟台,面对浩荡长江感慨道:“南狩元封汉五年,舳舻千里薄枞川。浔阳日照朱旗动,天柱云开翠盖悬。远望楚中祠古帝,作歌海上返甘泉。射蛟唯有空台在,秋色东来起暮烟。”我想“楚中祠”三字可能源于方孔炤的《射蛟台》诗。从枞川河岸沿着古老的蛟台里路走过街市,走过杨子升井的明朝风烟。在后街通向达观山射蛟台的小山岗旁,水府庙就座落在这里。假若你现在想去寻觅水府庙,一定找不到它的存在了。在一片废墟中残存着一堵庙墙,残存着我幼年记忆的月洞门。

  枞阳县志办的陈松郭老考证:“枞阳镇水府庙位于汉武帝射蛟台南侧,前临枞川河,后依射蛟台山脚,始建于晋梁时期,浮山高僧法远禅师在浮山讲禅,完成了《浮山九带》禅佛著作。枞阳镇有福元禅师主持水府庙,传播禅佛文化。 “水府”一词,源于晋书,晋《天文志》有二十八宿外星,“东北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传说水府是水神所管辖的区域,在古代水府泛指“海底”,远古时期,枞阳地处东海梢,因海域水面缩退,流入大海的河面宽阔,后人称为长江,水府又泛指长江江底。唐代韩愈《昌黎集》三贞女峡诗有“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足见古时期江洪泛滥的可怕景象。

  古枞阳江湖相连,“菜籽湖”又名菜籽海,每年水旱灾害频发,广大人民因水旱灾害苦不堪言,人们急迫地希望水神为广大百姓避凶化吉,保佑平安。枞阳水府庙就是人们祈祷水神庇护的香火之地。自晋梁时期以来,水府庙香火时断时续,到了康熙初年,朝廷大毁淫祠古庙,康熙十二年《桐城县志》将寺庙列为古迹类,志书只记载已存的寺庙地点和名称,已毁的寺庙基本上不记叙。只有道光七年从《桐城续修县志》卷四〈营建〉篇载有水府殿,“殿内有福元禅师肉身金像。

  听水府庙附近的老人记忆,水府庙有两进,靠庙旁有僧房。从月洞门进去,第一进大殿迎门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塑像。信客从两边绕过屈原的塑像,后面门外几级石阶通向第二进的大雄宝殿。在石阶的两边是狭长的天井。大雄宝殿的正中是佛祖如来的座像,两旁佛案上十八罗汉分列,一派庄严肃穆。每逢庙会,佛祖道场,观音诞日,端午忌日,水府庙里都会备有斋席,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便各自带着佛烛,香油,等供佛用品早早来到庙里焚香叩首,献上佛烛香油,捐出许愿的银钱。庙里便在旁边的僧房摆上桌凳,乡绅和长者落坐,一般信众便各自随便地端着碗或蹲或站地吃着斋饭。

  自水府庙的最后一位主持黄大姑走后,水府庙便荒废了。后来有街上居民移住庙内,搬走佛像,直到水府庙最终在岁月里荒成废墟。然而,在枞阳的文化记忆里,无论是楚中祠,还是水府庙。今天写下这些,相信文字不会烟灭。也许千年后,人们还会记得在射蛟台的南面,小城的历史上有一个“水府庙”或“楚中祠”。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