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美食:新麦粉韭菜摊饼

时间:2018-12-27 09:40:59

  欧阳松风

    在家乡老街有一个叫凤凰山的地方,沿着山坡街路向南,斜斜的街坡上去,又一条街路进入眼帘,街面不宽,窄窄地向前拥向深处。这儿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是上学的路,山的脊上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学校后山的围墙,围墙上有个豁口。四十年前,这儿还未形成街市,但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城上街。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城上街迁来的居民越来越多,渐渐的行成了真正的街市。城上街的名字却模糊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它被另一个名字所替代,“光明路”,偶尔有人称“光明街”。光明街上,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房屋,各种店面,俨然一片新兴的拥挤街市。

  街市的入口,左手第一间是一个小超市,超市的名字叫“玉兰商行”,在玉兰商行的对面,依着曾经的繁华商城的后山围墙有一排旧屋,可能是玉兰商行拥有,也开门经销着粮油、散酒和日用杂货。隔一条路口过去,依着围墙一溜几间平房,也有两间是买烟酒粮油的日杂店。路口边的是一间两个门面的早点小吃店,在店外的墙上有一方标牌,上面写着:“张姨小吃”。

  以前,经常的有事走光明街,偶尔地在张姨小吃店里吃早点,与别人家的也是一样,无非是蒸包,煎饺或者煎饼,而后有很长时间沒有走过光明路了。今年五六月的时候,早晨经过光明街,无意里见到张姨小吃店里换了主人,一阵清新浓浓的麦粉摊饼的味道飘过来,循着香味,望见锅中的麦粉摊饼,在新香油的金黄里,薄薄的摊饼煎得两面酥黄,那饼面间的韭菜似翠玉般葱绿。

  踞足停车,我走进张姨小吃店,要了两锅麦粉韭菜摊饼,一碗稀饭,佐餐小菜是酱香的炒黄豆,新鲜的炒藕丝,四碟时新小菜。店里老板娘是以前认识的熟人,在外面打工多年,回家时刚好遇上张姨小吃店转让,于是就转租了下来,做起了早点生意。老板娘姓王,家是枞阳白湖乡村的人,自然会做那乡间久违的麦粉韭菜摊饼。我笑着对老板粮说:“这麦粉韭菜摊饼真的好吃,快有二三十年没有吃过了”。

  记忆的闸门开了,记忆如江水涌流。小时候,那应该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春天,待得油菜花金黄,待得麦浪轻拥,麦香飘溢,我们便等着从外婆的家乡,那远山夕阳落下的地方,有亲戚带来新鲜的麦粉,新鲜的香油。外婆收下麦粉和香油,一定会到家里种的菜地里去,割下一把韭菜回来,拣去菜叶上的枯黄,用清水洗净,然后便准备麦粉摊饼了。

  将洗好的韭菜切段,用一个不大的铝盆,从麦粉袋里,小小的葫芦瓢挖出一瓢新麦粉,再用一只蓝边碗,将一个鸡蛋掐在碗中,用竹筷将蛋黄和蛋清搅拌均匀,然后倒进切好的韭菜拌均匀。将韭菜鸡蛋倒进铝盆的麦粉中,在锅台上的盐钵里用瓷汤匙挑一些盐粒洒在盆中,从墙角的水缸里用大葫芦瓢舀出一瓢水,边倒边用竹筷搅拌着铝盆中的麦粉、韭菜和鸡蛋。

  待麦粉、韭菜、鸡蛋拌成糊状,外婆蹲在锅灶口,用火钳夹着柴禾伸进灶中,拿下灶台烟囱间搁灯台洞中的火柴,划燃点着灶中的柴禾。红红的火光映红了外婆那慈祥的脸庞,外婆将大油坛里的香油倒了一些在锅台上的香油壶里。揭开锅盖,舀了些水将锅洗了洗,灶间的柴火蒸干锅中的水汽,待锅底有些红时,拿起油壶倒一些香油浇在锅中,用锅铲旋匀,倒进一些铝盆中的粉糊,在雾气蒸腾里,用锅铲摊薄摊均,待闻得微微的焦香时,用锅铲翻过摊饼,两面摊煎得焦黄,用瓷碟装起。

  转眼匆匆,四十年过去,那曾经的记忆,久久涌动着心中的乡愁。外婆走了,父亲走了,母亲走了,那夕阳落下的远山,再也没有外婆家的亲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油菜花金黄过后,在布谷鸟的声声:“麦黄可割,麦黄可割”里,送来新磨的麦粉、新榨的香油。家里的菜地也早已经成了小区的高楼,仅仅留着我们小时候曾经住过的房屋后檐的旧墙,以小区围墙的形式保留着。

  匆匆又匆匆的岁月,闻见那浓浓的麦粉韭菜摊饼的香味,咀嚼着岁月的沧桑,记忆由模糊而清淅着。那既遥远又亲切的家,外婆、父亲、母亲,那远山乡村里外婆家的亲戚,还有那乡村田野里的油菜花、满目金黄的麦浪。

  走近小时候家园残存的残垣断壁,抚摸着那久远的记忆,一株棕榈树,一架葡萄藤,我的思绪里浮出几个字:“有一种乡愁,叫新麦粉韭菜摊饼”……等明年新麦上市,新油榨香的时候,我要去那远山乡村里走一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