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明末才女节妇范吴坤元传略

时间:2019-05-08 09:31:15

  吴坤元(1600~1679)字璞玉,河南布政使一介公曾孙女,翰林院编修吴应宾侄孙女,岁贡生吴应环孙女,父即附生吴道谦,为麻溪吴氏十三世姑祖,安徽枞阳钱桥人。嫁同邑潘金芝,子即潘江,是著名的“吴氏三外孙”之一(余为张英和方以智)。

   坤元幼极聪慧,从叔祖吴应宾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属文,诗与方维仪、章有湘齐名,有“桐城三才女”之称。丈夫早逝,坤元居孀四十载,守节不移。教儿及女红之余,吟咏不倦。著有《松声阁初集》二卷,《二集》八卷,《三集》八卷,《续集》一卷,《文集》一集。《龙眠风雅》《名家诗咏》均录其诗。邑儒钱澄之先生评《松声阁集》云:好苦吟,一字未稳,数字改易。陈焯先生评其诗云:典相清真,无柔曼绮靡之习。王士祯先生亦评曰:天真浪漫,渐归平淡。从名家诗评来看,坤元是当之无愧的诗人。

  俗语有其母(父)必有其子。坤元秉性淡泊,重名不重官,初孕时即暗自祷告:不愿生贵儿,但得一能文之子,克振家声足矣!后果如其愿,儿潘江幼承母教,博览群书,尤专于诗、古文。后游历齐、岱、京、楚等地,与海内名流诗文相交。明亡后,潜归桐城,隐居县城西龙眠山之河墅,吟诗著文,寄情山水。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以母亲年老辞去。其后清廷两次征用隐逸名士,潘江有名在册,皆托故不就。仍长期隐于乡,奖掖后学,培育人才,见有一韵之工,便赞不绝口。对同乡戴名世尤为器重。其时戴家贫穷,无钱买书,潘江拿出所有藏书供戴博览,并悉心指导。戴名世对潘江的学识情操十分敬佩,尊之为师。如果说,坤元当初对儿子寄予的希望只是“克振家声”的话,那么,到了潘江手里便把这种希望无限的扩大化了;潘江毕生致力于乡土文献的发拙和整理,采录明清两代五百余名乡贤先辈的诗作,辑成《龙眠风雅》正续集92卷。与同里何存斋共同采录明清初桐城(枞阳)古文家主要著作《龙眠古文》29卷,编写《桐城乡贤录》1卷。另著有《木崖诗文集》《六经蠡测》《字学析疑》《诗韵尤雅》《记事珠》《古年谱》等共四十余种。其著作多数对明亡寄予伤痛,被清廷列为禁书,屡遭查毁,存世极少。想想也是,大清一统中原后,自诩已经汉化,四海升平,天下一家;我要你出来做官,你不做也就罢了,还要著书立说“辱及朕躬”,这不是反了吗?烧,烧掉这些“异端邪说”~仅仅烧了还算幸事,可怜的戴名世,竟被《南山集》案而腰斩,大清王朝真的把国史以来的“文字狱”推向极致!潘江的《木崖集》被焚毁,祸及其母坤元,其诗文也受牵连而被焚。后人不忍,为其补撰《松声阁集》已非全貌。

  中国是受封建儒家思想薰陶或曰桎梏的,浩浩几千年,忠孝节义礼智信是其核心价值观;作为女人,这个“节”字千万不能小觑。“夫死从子”,是不能再嫁的。如改嫁,就会被世人瞧不起,说三道四。坤元是名门闺秀,诗礼传家,居孀四十年如一日,没有被外人说道之处。应该说,她是那个时期的节妇典范,勅建贞洁牌坊,这是封建王朝对她最高的褒奖,也要算是“母仪天下”了。

  

   附坤元诗三首:

  1.偶拈:税繁兼谷贱,淫雨复纵横。何日兵所尽?农夫之辍耕。朗吟呼月出,寒幕看云行。

  2.仲春送方婿井公之和州:湖山烟水尚悠悠,岂是萧郎爱远游。却为刘赉犹下第,遂令王粲又登楼。三春杨柳催行色,隔岸桃花莫系舟。屈指绛帷休假日,可知少妇也知愁。

  3.赠居巢张夫人:扶风门下尽康成,绛帐渊源旧有名。不是皋比临下邑,何由鸾珮慰平生。风牵葛藟依乔木,日映蓝田出紫琼。翟茀香骈知不远,春明驿路马蹄轻。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