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记忆:三十年前的“油印”

时间:2019-05-15 14:42:17
张振中

  2010年夏,随着农村学校“校安工程”(防震抗震教学楼)的全面使用,乡村小学彻底地告别了昔日破旧的校舍。旧貌变新颜,学生搬进刚落成的教学楼,教师住进教师宿舍楼,学校硬件建设趋向标准化,在退休倒计时的岁月里,享受国家教育民生工程的优越性,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

  搬居必须弃旧纳新彻底地清理杂物,将那些闲置、过时、陈旧的东西扔到操场旁的垃圾池里。叫班长喊来几位男生帮助我搬房间的东西,学生见满地都是书籍,不约而同地说:“哇!孔夫子搬家尽是书”。我应声说道:“教了一辈子的书,聚教书、读书、写书为一体的教师,当然书就多呀!”在楼梯道小储藏室里,学生竟然搬出油墨斑斑的长方体的木盒子。

  一位男生问我:“张老师这是什么啊?”我漫不经心的答道:“这是一台废弃的油印机呀!”学生好奇的问“油印机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我忙于清理杂物就不耐烦的说:“油印机就是油印机,问那么多废话干什么呢?”我将那“下岗”10多年的旧油印机拎到到校园中间打开翻盖,呵,几只小老鼠把油印机当成了栖息繁衍的安乐窝,安详的躺在里面睡大觉呢!学生见状惊讶的叫起来“小老鼠,小老鼠……”有几只小老鼠仓惶夺路而逃,剩下的几只被学生踩死。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油迹干涸的纱窗,放好滚筒,随手用索尼照相机拍下照片。寻思着再过若干年后,这张图片说不定就成了历史的文物照呢!

  我,在情不自禁端详这台油迹斑斑的油印机。瞬间,往事邂逅而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走上三尺讲台初为人师,步入“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涯。学校有一台大半新的油印机,它是教导处印课程表,教师印试卷唯一的现代化油印工具。那所小学七八位教师,我是刚入门的新手,每当期中期末考试时都要刻钢板印试卷。

  其实,钢板铁笔我从来都没有摸过,谈何在钢板上刻试卷呢?俗话说得好,看花容易,绣花难。确实,万事开头难,刻钢板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第一次手握铁笔就像握棒槌一样,铁笔根本不听使唤,不是用力过猛把蜡纸刻通了就是刻轻了。蜡纸废了一张又一张,觉得刻钢板的技术并非一日之功,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留心观察一位老先生刻钢板,他那娴熟的刻写和那规范的楷体令我心烦技痒,羡慕不已,经常与他切磋刻钢板的技巧。

  吴老先生在“文革”时期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在县城集中接受教育改造,红卫兵造反派头头责成他天天抄写枞阳街上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刻印红卫兵战斗简报,练就了一手好字。他不仅会刻仿宋、隶书、楷体,还会同版蜡纸双色套印,我就拜他为师虑心学习刻写技术。他说:“要想学会刻钢板首先把字写得工工整整,刻写时要控制铁笔的速度和力度,油印是次要的,只要掌握好滚筒推印的角度就行啦!”

  我觉得他说的话挺有道理,那就从规规矩矩练习钢笔字开始吧!为了达到同步练习效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一笔一划写楷书,备课笔记写楷书,尽量把字写得规范得体。为了进一步钻研刻写技术,我将那位老先生刻好蜡纸悄悄地拿来,晚上对着微弱的灯光进行“扫描”。发现他刻的蜡纸不仅字迹工整,而且笔画的线条均匀,仿佛一气呵成,毫无瑕疵。而我刻写的蜡纸字迹模糊不清,笔画线条粗细不一,皱巴巴,相形之下似乎让我明白了许多。

  茶余饭后,夜阑人静是学习刻钢板的好机会,反复刻写,不行重来,克服重重困难,毫不气馁。寒冷的冬天,手握铁笔在冷冰冰的钢板上刻写,那滋味不好受,时间长了,手指冻得僵硬发麻呢!尤其,期末考试印试卷,一张蜡纸中途突然“爆裂”,叫人心烦,为不影响学生明天的考试,那只得加夜班重刻啰!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终于初步掌握一些刻印技巧,一些细节问题在刻写实际操作中迎刃而解。

  得益于那位老先生的经验传授,功到自然成。每当,我欣赏蜡纸上那一行行工整、秀丽、结构严谨,质朴浑厚,疏密相间,参差有序的钢板字,心里比吃蜜还甜;每当,端详蜡纸上势如蝶舞翩翩,娇艳轻盈的艺术字,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感到无比的欣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刻钢板不但掌握技巧,而且还会刻多种字体。顺着钢板的斜纹,斜放蜡纸可以在蜡纸上刻仿宋体和楷体,平放蜡纸一般可刻行体和隶体。将蜡纸放在带有纹路的钢板上,手握铁笔,刻轻了字迹模糊,刻重了一份蜡纸印不到几份试卷蜡纸就开裂漏油墨,劳而无功,前功尽弃。如果把握好分寸,刻写的速度均匀,轻重缓急,那油印出的版面就会字迹工整,一清二楚。

  油印也有技巧,握紧滚筒的把柄,使滚筒把柄与蜡纸平面呈45度角,匀速往前推,不可来回推,来回推蜡纸打皱,使字迹模糊重影。

  刻印表格更需心灵手巧,标题一般用仿宋体,划格子的纵横线要轻而快,或用虚线,刻重了格子的线条极容易开裂,刻轻了油墨渗透不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边框线要用粗头的铁笔划,格内的文字要用细头铁笔刻写,如果在刻写的时把握好分寸,实线和虚线相结合,油印的时掌握好推滚筒的角度,一版蜡纸能几百份表格。否者,印几份蜡纸就会支离破碎,一塌糊涂。

  调油墨是油印质量的关键,油墨浓了,印不下去,油墨淡了线条字迹暗淡,必须将油墨调至浓度适宜的状态。冬天,气温低油墨变浓难以融化,把盛油墨的铁瓶放在开水中预热融化,再勾兑适量的煤油稀释,油印起来既不费力,又省功夫,效果更佳。

  在蜡纸上刻人物肖像或山水风景画有一定的难度。实践出真知,那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在刻写的过程中我发明了“图案复制法”。在报刊杂志或图案画册上选一个合适的图案剪下来,把图案覆盖在蜡纸上理想的方位上进行复制。先用铁笔轻轻地顺着图案描下轮廓,拿掉图案蜡纸上就留下原图案轻微的轮廓。然后,对照原图案用铁笔在蜡纸上反复精雕细刻,直到与原图案几乎相似,油印出来就会脱颖而出,一模一样。

  一版蜡纸刻写好,一般要进行严格的校对检查,以防出现人为的错字或漏字现象。当然,在刻蜡纸的过程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一当刻写错了怎么办呢?那就用“热熔处理法”,把蜡纸放在钢板平整光滑的一端,将铁笔的另一头在刻错的地方轻轻地来回摩擦,然后擦燃一根火柴,待火柴梗上的硫磺头燃尽迅速吹灭,趁热对准蜡纸的错处来回晃动,使蜡纸上油蜡熔化,冷却抹平后不影响重新刻写。也可以用点燃的香烟头,对准蜡纸的错处晃动烘烤使蜡纸上油蜡熔化,冷却后在蜡纸上可以继续刻写。不过热熔处理要恰到好处,温度高了蜡纸脆化,不能二次刻写,达不到熔点又消除不掉出错的地方。

  有一次语文期中考试,我惊讶地发现一位差生连填空默写的难题居然全对,这一反常的形象令人匪夷所思,怀疑试卷是否被泄露了。事后,有一位学生向我打小报告,某某学生将我刻写油印后的废蜡纸,从垃圾堆捡来往学校后面白色的墙壁上一贴,试题就隐隐约约出现在墙上,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由此可见,差生的智商其实不差,稍动脑筋就会一改常态。由此,我也似乎改变对那些所谓差生的偏见。我接受这次泄题的教训后,每次将油印试卷的废蜡纸付之一炬化成灰烬,不给那些“善于动脑筋”的学生留下可乘之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那激情燃烧岁月里,革命大批判和政治宣传是当前的中心工作。油印机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的生产大队,乡村学校都有一台油印机。办一份小简报,彰显艺术,突出红色政治,毛主席语录和主题标语,一律要用红油墨来印。在排版上突出设计新颖,版面中间还要插图(简笔画),纵横排版,用多种艺术字,这样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双色套印,而且色彩鲜明。刻印技术要求甚高,用两张同版的蜡板,按版面设计的要求,一张蜡纸刻红油墨印的内容,一张蜡纸刻黑油墨印的内容,两张蜡纸的版面设计必须相互吻合,油印出来就是一张双色,非常精美的油印小简报。

  在教育的生涯中,我与刻写油印相伴了几十春秋,不仅学会了精雕细刻复制图案,浓墨重彩刻双色,轻描淡写刻表格,还学会了在钢板上刻多种字体。由于,我掌握了一般刻写油印技术,80年代乡村不少机关单位请我为其刻印材料和表格呢!

  在刻写油印的过程中,不仅养成沉稳、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而且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还练就了一手靓丽的钢笔字,获益匪浅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电脑文印科技的普遍应用,油印机彻底的“失业”了,完成了使命无奈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不再用传统的方法刻蜡纸,印文件、表格、试卷、资料了,油印机与高科技社会挥手而别,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岁月更序,往事成烟。刻写油印在那科技落后的年代功不可没,在我记忆的深处用铁笔刻下经年岁月的时光,用油墨印下那个时代的色彩。当我,伏在案前用电脑键盘娴熟堆码文字时,那铁笔在钢板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耳际响起;当我,在办公室打开复印件打印自己的文稿时,那油墨馨香的味道似乎飘然而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