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仙羽亭·金山赋

时间:2019-05-16 08:50:28

  钱叶全

  枞阳中秋赏月的地方,有两个佳处。一是羹脍赛畔的“松柏山房”,二是县城郊外的官山茶场“仙羽亭”。

  这里我暂且不说“松柏山房”,只说“仙羽亭”。枞阳油菜籽已进入大地丰饶季节,按理离中秋尚早,我怎么就突然想到“中秋”了呢?农历四月初四,因采访一座茶山,我拜见了“仙羽亭”。

  亭台楼阁出现在枞阳,还是很少,毕竟是个小地方,即使有几处亭台楼阁,也都是地域文化历史中的枞阳故事,比如“惜阴亭”,比如“射蛟台”,比如“北山楼”,比如“汉武阁”,比如去年开园的“方园”。

  凑这么几处,即使枞阳人也不能道个明白,枞阳还有这么多极富文化内涵的“亭台楼阁”,既能说出一二又实地登临过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这现象毫不见怪,“亭台楼阁”是园林建筑元素,园林是中国元素,不是枞阳元素,及至近几年枞阳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时,在莲花湖公园、旗山公园的标语牌上,“园林”这个字眼才进入百姓的眼帘。

  我作为枞阳园林共享的一员,我最享受园林的时光不是白天,而是夜晚的独步。夜晚对于我是精神的另一种载体。夜晚在公园散步的好处是“诗的我活着”,或者一丛竹林活着,或者一处廊道活着。枞阳的老人们竟然有自己的黄梅戏沙龙,红灯笼照耀着,自拉自弹自唱,乡音乡韵缭绕……我猜想这些老人刚刚“生腐突炉子锅”,现在又在园林“神仙”。但枞阳百姓叫公园而不叫“园林”,他们享其乐,而不知什么叫“文化空间”,但我理解他们,快乐就好。

  “到采茶时,官山的老百姓心花怒放!”在去官山茶场的途中,突然听到张雨林讲出这样的话,内心一震。我第一次认识张雨林,第一次在官山村的一位老百姓嘴里听到“心花怒放”这个词,似乎是久违了。说不出为什么,老百姓采茶,会“心花怒放”!中国词语的张力,乡音中这个词的张力,我想到了官山茶场春天里开山采茶的画面——和风依依,青山、碧野皆葱茏,2000亩茶园逶迤,山脚下村庄炊烟刚落,茶农们手拿竹篮纷至沓来,茶歌起,雀舌起……这幅画叫《雀舌茶歌图》。

  “心花怒放”是张雨林的形容词,而茶场张场长的一句话却是数量词——官山茶场,一季开山,茶农工资要发300万元。

  这形容词和数量词,使我对官山茶场进入了实质性访谈。枞阳的穷山恶水何以变成了“金山银山”?根本没有茶企概念的枞阳何以落户了这样规模的茶企?这茶叶的品牌何以叫做“仙羽舌”这样形象的命名?

  枞阳茶叶竟然买到1800元一斤;枞阳的“茶品牌形象塑造到合铜黄高速的巨幅广告平台上;“仙羽舌”行销到西藏,“仙羽亭”上空的白云与西藏高原的白云相逢;按“仙羽舌”的茶企效益,枞阳60万亩山场,蕴藏着多少“金山”?!

  官山村张书记不认识我,以《枞阳杂志》社“领导”把我介绍给茶场的几位经理。采访没进入正题,张经理第一件事是给我泡茶,当然泡的是最使他骄傲的“黄金舌”。山泉水烧开,一壶冲下来,片刻,玻璃杯里“黄金色”渗透。且不喝,这是第一道“出汤”。“茶汤”分为表里,汤色为茶“视觉美”,汤质为茶“味觉美”。且慢,“视觉美”好理解,“味觉美”对于茶,其内涵的丰富不亚于读一本陆羽《茶经》或张岱《煮茗识泉》或汤显祖《玉茗堂》或林逋《孤山建溪春》。

  这里不得不说到“陆羽”。陆羽,字鸿渐,湖北天门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经典专著《茶经》的著作者,中国千年“茶圣”。因“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诗句,产生了“茶仙”之名。至于茶与仙是什么关系,陆羽有一首诗:“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意思是,不羡慕富贵,不羡慕做官,只要有好水泡茶,便可以做得神仙。

  进入茶文化的内涵,必须进入陆羽的《茶经》。中国的《诗经》虽为六经之首,但毕竟是精神上的,只有《茶经》是度现世的,人活着,视觉和味觉是两个重要的感觉载体。味觉有正味和邪味,我们是不知道的,比方有的东西好吃,但对身体特别有害,这叫“邪味”,茶的味觉是“正味”,正是在于茶泡水的关系,茶汤参与人体代谢的过程是十分健康的。而且茶的元素得天地之灵气,山水之蕴藏,与“仙”境自成一脉,“茶仙”作为茶的人格化象征,信仰“陆羽”也就毫不奇怪了。

  “开水泡茶”,片刻不喝,是有讲究的。一是等待茶汤出色,视觉确定茶的等级;二是等待茶泡出汤,释放生物活性,这种生物活性即是茶多酚抗氧化成份,茶多酚是保护血管壁的重要物质;三是等待降温,茶汤宜50℃左右入口,保护食道粘膜;四是宜分小杯细品,斟七分满,留三分人情,也是为了温茶适宜入口。枞阳这边都习惯玻璃杯泡茶,要么喝烫茶,要么泡一杯茶喝一天,其实都不科学。这里面涉及“茶美学”启蒙,起码要知道茶的美学特征和茶的生物活性。

  “仙羽舌”等到适温终于入口了。我顿时释疑了一斤茶1800元的困惑。枞阳文化有了新的骄傲。“枞阳有好茶吗?”“不会吧”,至此我的疑问终结。在官山村,朝拜“仙羽舌”这趟茶旅太值了。

  她进入我的血液。

  至于这好品质白茶的茶企何以落户枞阳,据张经理介绍,我也听出了缘由。创办这茶场的三人过去都是开长途大货车的,专跑江浙线路,经常路过安吉,在安吉休息喝到了安吉白茶,得知安吉白茶一斤8000元,“体力活”与“茶黄金”的观念碰撞中,他们认为是神话,神话得不可思议。他们想到了家乡的“穷山”。在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之后,“回家创业”创造自己的神话,自然地开启了他们的创业征程。

  企业的落地生根需要外部环境,即使回乡创业,没有环境的孕育,企业也是难以成长的。这里不得不提到官山村的两委班子,为了茶企的落户,“认准青山”与“咬定青山”终于使茶企生下根来。这位张书记笑着说,为土地流转,村干部“笑着让老百姓骂”,有的户登门十余次做工作。从老百姓骂村干部到“心花怒放”,村级政权承载政策执行的压力,我作为老一辈的“政策研究者”,只能以茶代酒,向官山村两委班子致敬。

  这趟茶旅,我还拍到一个经典的镜头——张雨林先生拾阶而上攀登“仙羽亭”的背影。他身材较胖,爬山显得吃力,脚步一步步往上挪,我在身后拍他,高远的蓝天、玲珑的仙羽亭、他奋力攀登的背影形成了我的摄影构图。一路与他交谈得知,他八十年代即闯荡深圳,管理着两千余人的大企业,带去了家乡一大批人在深圳就业,后因母亲生病,他辞去企业回乡伺候母亲,直到母亲九十一岁辞世。他的叔祖父就是枞阳中学的创始人。在家乡的日子,他深爱着故乡的一草一木,拿着文化程度不高的笔,写官山写岱冲写故乡的茶,多年不辍,写出百姓的“心花怒放”。听着他的介绍,我明了了他热情邀请我们这趟茶旅的缘由,也懂得了他奋力攀登“仙羽亭”的文化信仰。

  茶里有“孝”,这是中国的大道。

  枞阳大地,从来不缺少文化信仰和为了信仰执著前行的人。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有“四毅”的文化根基。正是这种文化土壤,枞阳茶文化的横空崛起就是必然之势。

  令人高兴的是,当日下午,县委刘亚东书记就带队来到了官山茶场,专题研究茶产业“做大做强”问题,为“茶产业”专题进入县委决策程序,也是枞阳农业发展史上的突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枞阳大地得到了实践的生动诠释,也得到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诠释。

  作为文化智库的杂志,我把这篇文章定名为《仙羽亭·金山赋》正是这样的思考。因为枞阳的生态优势已成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这是一种崭新的业态文化。比如这次到仙羽亭,我就脱口而出在仙羽亭赏月,并且向茶场建议,月饼我自带,但在亭上备一把古琴。我虽弹不来,但我相信,高贵的茶一定会迎来高贵的琴人。《高山流水》不一定在高远庙堂,——枞阳“仙羽舌”,草木皆懂。茶通万物。

  喝茶去。

  茶产业有三个产业层次,当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茶产业的物质基础,首先是茶场要有效益,但如何理解茶的第三产业,“仙羽亭”是我引用的园林意象,古琴是我引用的音乐意象。未来的茶场可能还有“梅园”意象,甚至于“仙羽文化节”的意象。一切皆有生发,因为茶里有道。

  枞阳走向世界,一定要走进中国文化的深处。文化枞阳的崛起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都是文化,包括枞阳的每一寸青山都有“文化”的梦。

  看一眼青山隐隐。任何人都是茶者,也都是歌者。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