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康有为称这位枞阳高僧为方外友

时间:2019-05-28 08:34:09
王乐群

  1922年,杰出思想家、著名学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畅游九华山时,为这位高僧的《墨兰图》题诗、题跋,跋中称他“为余方外友也”。

  1925年的某一天,乐于交结僧道的上海最大的青帮头子黄金荣,来到坐落于上海盂德兰路的九华山华天寺下院,亲自登门隆重宴请一位高僧,他让这位高僧骑上一匹高大的白马,自己则率骑从在前引马,百名随从陪护左右,浩浩荡荡地通过热闹的街区,前往徐汇桂林公园内自己的私家花园别墅,特地在家设素斋款待之,浩大的声势与高僧的风采惊动了整个上海滩。

  这位高僧是谁呢?他的名字叫释宽成。

  释宽成(1874—1969),俗名朱荣康,又名朱青年,出家后法名宽成,字镇颠,人称“镇颠法师”。民国桐城县汤沟镇(今属枞阳县)丰乐街人。

  释宽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五。幼年时,读过私塾,喜爱绘画。八年私塾,他先后读完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精著,从而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古文根底。青少年时代,他在认真读书之余,学过医,还练过武术。成年后,他一面行医,一面从事农业劳动,聊以为生。生活的艰辛和磨练,使得释宽成比同龄人的思想要成熟得多,并养成了沉静多思、坚韧刚毅、敦厚耿介的品格。他极富正义感,加上为人刚直仗义,急人所难,主持公道,深得乡里劳苦农民的的推重。

  1906年春,因受一纵火案的牵连,释宽成被关入监狱。族中有一个妇人,曾得到过他的资助,且一向敬重他的为人,决心帮他逃出牢狱。于是借探监之名,将半把钢锉藏在饭盒里送进牢房。释宽成锉断铁镣,撬开窗格,逃出牢房,回到家中。释宽成越狱,远近震骇,衙门立即派兵追捕,情况十分危急。释宽成乔装打扮,换上渔民服装,浮舟双溪河,从桂家坝驶入长江,方才脱离险境。他来到江南,无处可去,跑到休宁县城以西十五公里的道教圣地齐云山当了一名道士。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是地藏王的道场。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地藏王的生日。就在这一天,释宽成来到了九华山。

  九华山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成群的朝拜者涌至神光岭上的地藏肉身塔下,跪拜上供,有很多人还通宵达旦地“守塔”和绕塔烧经。规模盛大的场面,佛徒香客们的虔诚,响彻云霄的钟声佛号,强烈地震撼着释宽成的心灵,他萌生了投身佛门的念想。

  锣鼓钹铙诵梵语,钟声佛号播善果。三十四岁的释宽成善根顿发,一心向佛,离开齐云山,入九华山四大禅林之一的祇园寺,请求大根禅师收其为徒。平易近人的大根禅师本着佛家慈悲之心,冒着窝藏罪犯的危险收留了他。从此,释宽成开始了禅林岁月,终身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释宽成矢志出家,当勤精进,谨守戒律。早晚课诵,听钟板行事,诵念经文,聚精会神,意随文现,字字分明;步入戒坛,自我反思,若有犯戒,主动发露,净心忏悔,坚定守戒信念,洗涤内心世界的私欲。大根禅师见他办事认真,动静尊严,德行坚定,心地诚挚,自悟力强,是个可造之才,便送其到江苏镇江西北的金山寺受具足戒,剃度出家,学习戒条。受戒圆满后,发给衣钵、戒牒,释宽成正式取得了比丘资格。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清福临《归山诗》)他挂瓢曳杖,芒鞋羁旅,云游四方,朝拜名山古刹,广结良缘,学经论法,吸取营养。他废寝忘食,沉酣于圣典经论之中,潜心冥悟,勤修六度,苦行修炼,束身摄心,安身进道。

  1920年,他回到九华祖庭,礼佛修行,信心坚定,日有恒课不牵外缘,入夜焚香趺坐净修,自摄其心,成为品学兼优的贤能僧人。

  1922年,释宽成托钵募化,在九华街以北建华天寺,寺成,崇佛、好佛的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赠题“华天禅寺”和“善居堂”匾额。释宽成担任该寺住持达三年之久。

  1925年,释宽成只身赴沪,在上海盂德兰路募建九华山华天寺下院(后改名为地藏禅寺),并出任住持。在上海,他于一切境界中精勤修持,择善离恶,赢得同行尊重;他不分寒暑,开坛讲经,弘扬佛法,吸引四方僧尼香客慕名而来,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和得道高僧;他研究本草,行医制药,为民疗疾,颇有名气;他爱好书画,以文会友,与文化界名流和政界要人接触频繁,赏丹青,论笔墨,为他一大快事。

  当时,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黄金荣慕名拜访,相谈之下顿生崇敬之情,你来我往,相识相交,黄金荣成为地藏禅寺的常客。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他人得离苦。”(《华严经》偈语)释宽成为人旷达,乐于助人,学修俱佳,功德无量,名震四方,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创办的地藏禅寺,香烟鼎盛,僧人云集,香客如云,护法者地位显赫,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广大佛门弟子梦寐以求的修学净地和大江南北极有影响的一座寺庙。

  1936年,释宽成回到九华山,历任祇园寺监院、九华山佛教协会候补理事、祇园寺住持、华天寺住持等职。四年后,他又来到上海,时值抗日战争期间,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释宽成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教的精神,参加了许世英任主任、中国佛教会主任秘书赵朴初任常务委员并驻会办公的“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参与救济难民、为新四军输送物资和人才等抗日救国活动。

  建国后,释宽成历任上海地藏禅寺住持、肉身殿住持等职,当选为青阳县政协委员。他爱国爱教,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宗教改革,坚持正信的佛教教育,致力于佛学研究,为弘扬佛教文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69年,释宽成在华天寺圆寂。三年开缸,颜色如生,僧人装金供奉,成为真身菩萨。

  “与兰相契供佛前”,寄情寓志写幽兰。释宽成喜欢画兰花,而且常常以兰花的清雅高洁自况。

  兰花称幽香,别名颇多,如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香草等。她不与百花争艳,幽居于深山峡谷,却发出沁人的清香,其香不浓不淡,清新温馨。《易经》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话;屈原《离骚》,常以兰为寄托,并为纫佩,孤傲自拟。历代文人墨客,几乎无不曾挥毫咏兰,随之也成为绘画描绘的对象,都以兰花来喻己志节高尚、情趣优雅。

  释宽成反复临习郑思肖、仇十洲、孙克弘、石涛、朱耷等中国历代写兰高手的作品,品味其中真谛,领悟其中奥妙。他画兰花以古代名家为师,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总是用心揣摩如何才能出新。无论在上海,还是在九华山,寺前庙后广种兰草,屋内屋外摆满兰花,一面赏花,一面观察,一面磨墨,一面思考,不断临摹,不断领悟,不断体味其神采。

  诗可言志,画能传情。释宽成通过书画的互赠互跋建立了一个与各界人士相互交流的平台,结识了不少名师益友,彼此交往密切,感情日深。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于1927年游览九华山时,作《阿罗汉图》赠之;资产阶级革命者、书法家柏文蔚赠其楹联一幅,文曰:“咸盐白菜豆腐,瓦壶天水兰花。”

  他在祇园寺任住持时,爱国政治家、书法家于佑任为寺内大雄宝殿题写匾额;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张书祈作《双鱼图》以赠;戊戌变法的首领、书法家康有为同释宽成有着深厚的交谊,曾多次为他的《兰草图》题诗……释宽成与书画界、艺术界贤达都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诗画互酬,聚首谈艺,深化情感。

  在长期与丹青为伴,以画兰自励、静进修行的生涯中,释宽成不但追求情操上的高洁,而且更在追求绘画技艺的创新。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追本求源,吃透传统;他广交艺友,彼此借鉴,相互影响,师法众家,革新创新。用笔写出了兰花的香韵,画出了兰花的精神,丹青技法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收藏的九幅《墨兰图》看,释宽成以水墨的技法作兰草,疏花简叶,不求甚工,章法对称而有变化,写出了兰草姿态及纯厚而又壮实的质感。在墨色的处理上富有创造性,以浓墨画兰叶,以淡墨表现兰花,笔笔有意,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他非同凡响的笔墨功力和对兰花的深刻理解。

  他是在咏物言志,借物寓情,抓住兰的自然特性,比拟做人的秉性节操,表达他心目中参禅与笔墨的关系。人们在欣赏他画的兰草时,总觉得透过纸上那栩栩如生的兰花,能领略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情趣。

  释宽成的书法,运锋藏露相兼,字体方园合度,于平淡中见功力,常常带性格的神态,写出了流美自然的风格。

  僧人书画是释家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境幽远的境界,与尘世间书画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或许是在于一个“禅”字。禅理的深奥玄妙,禅僧的机锋警语,禅宗所特有的瞬间顿悟的思维方式、凝炼含蓄的表达方式以及适意淡泊的审美情趣,恰正是“文人画”所极力追求的,故历代品评者论画皆强调“画贵有禅气”。“禅气”者以“禅”去观察自然、理解自然、概括自然进而渗透到创作的作品之中,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气息。释宽成的画作有着这种气息。

  释宽成在晨钟暮鼓中,心修禅理,皈依自心,把绘画书法作为弘扬佛法、自身修行、广结善缘的佛事活动,以禅入书画,以书画悟禅,超然物外,追求意念中的空灵美。

  释宽成亦能诗,他的诗还是以写风姿绰约的兰花为主。如有诗云:

  幽兰在空山,众草不能伍。

  樵夫及收笠,习见若无睹。

  兰涧入神品,超凡见天真。

  此趣谁能识,烟霞犹如人。

  净石明窗地,春风送嫩寒。

  素心人不见,独目写幽兰。

  清品超凡卉,天然妙趣生。

  风来春扑鼻,不写世浮沉。

  经翻贝页细参禅,色相空中见自然。

  唯以心香持一瓣,与兰相契供佛前。

  写兰作画又吟诗,语句言诠智有知。

  若遇知音多了义,相逢更有赏丰姿。

  诗为心声。读着他的诗,总觉得都是他的志与节的凝聚,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是他对世事的体会,是他内心的独白,是他情怀的抒发,可谓“如见斯人”。他的诗写得自然、流畅、清新。诗风是高的,诗歌创作上的修养也是出众的,这自然又加深了他在书画艺术上的表现与创造。

  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清代末年至民国年间,这里社会贤达、富贾巨商云集,历代大师佳作荟萃,各朝名家精品汇聚,书画文物收藏活动十分频繁,文物古玩市场非常繁荣,涌现了像张大千、吴湖帆、王一亭、黄宾虹等等一大批鉴赏力深厚、甄别眼光犀利、收藏成就斐然、历史影响深远的海派收藏大家。

  “申江好,古玩尽搜探。商鼎周彝酬万镒,唐碑宋帖重千镰,真伪几曾谙。”这是清末黄式权在《淞南梦影录》卷四中引袁翔甫《望江南》的词句,从中可领略到当时上海滩古玩市场的风貌。

  身临其间的上海地藏禅寺住持释宽成,气质得到了陶熔,心胸得到了洗涤,情操得到了陶冶,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爱好。他自己亦能泼墨挥毫,又与收藏界名家来往密切,这就为他收藏打造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他创作的墨兰以及他住持的地藏禅寺极有人气,也就为他的收藏打造了经济和信息平台;他深厚的学养与钻研的精神,更使他能在收藏上有着行家的感悟和鉴赏家的眼力。

  1936年的一天,释宽成随身携带三十六只箱子,从上海乘船到贵池,下船后,他雇请十八名青壮年,人人挑着白铁打成的箱子,向九华山进发,箱子里边装的全是他收得的传世佳品。释宽成深明收藏之道,他曾说过:“我爱好收藏,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将藏品保管好。作为一个收藏家,不过只是暂时的保管者,为古人代为保管,使后人知道艺术的重要性。”

  “九华山文物古迹保管委员会”成立后,释宽成将自己收藏的张大千的《阿罗汉图》,与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的溥心畲的《山水图》,近现代画坛大家冯超然的《水阁纳凉图》,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汪亚尘的《金鱼戏秋图》,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家张书祈的《双鱼图》,近现代画马高手戈湘岚的《八骏图》,现代画家王珩的《瑶池献寿图》、《钟馗骑牛图》,康有为、吴慧源的书法墨宝和自己的作品,以及经书、佛像、玉器、瓷器、雷锋塔文字砖等千余件珍贵文物捐赠给国家(现收藏在九华山历史文物馆)。

  释宽成捐赠给国家的文物珍品不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颇高,经济价值更不菲。如:张大千创作的《桃源图》于2016年拍得二点七亿;冯超然的作品《仿李营丘雪霁图》在2009年以一百九十万元价格拍出。

  大家知道,收藏家的一个共同点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先秦时期兽叔奂父盨、上鄀大子平侯匜等青铜器上铭文)从古到今是如此。过去人说“烟云过眼”,是说自己不可能永远保住它,终要流入别人手里的,所以只是“烟云过眼”,并不是说因为只是“烟云过眼”,就自觉地无偿地将它捐赠。

  为了使收藏品“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张伯驹:《丛碧书画录·序》)释宽成将自己下过苦功寻觅、花很大财力购得、精心保管多年、把它看着比自己性命还重要的诸多珍贵文物,却自觉地无偿地损献给了国家。正是“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对于自己的祖国,虽佳器珍宝,毅然脱手相送,毫不芥怀,这样的境界之高,这样的胸襟之洒脱不凡,这样的襟期之磊落光明,实在令人敬佩。

  释宽成不仅是跨历民国至新中国的一代高僧大德,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诗人和收藏家。他在佛学、诗文、绘画、收藏上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得之于长期修养而成的精神气质,得之于“困学”而来的深厚而广博的学术素养,得力于认真学习传统而敢于创新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得力于壮丽的大自然之助和自己执着的追求。

  释宽成七十大寿时,现代著名画家汪超创作《听松图》贺之。画面为平远山景,画中危峦陡壑,奇石峙立,伟峻沉厚,古松穿石而出,如翔鳞乘空,欲附云汉,直令观者如登九华之峰,听惊涛澎湃。全图格调松秀枯淡,画面澹然怡静,墨色苍浑,沉郁高古,具有虚灵明灭之韵致。

  右上侧题诗一首,文为:“不改江山旧时容,苍茫百尺见青松。云游策杖归来侯,远听华天一杵钟。”(杨惠超:《佛心禅意寄丹青》,2008年4月5日,《池州日报》。)诗中“华天”是指释宽成住持的华天寺。古来画松,大都取其坚贞,取其岁寒不凋,以比喻某种人的人品和气节。《听松图》及其题诗,将释宽成投身佛门的离世情味和爱业敬业的高尚情怀寓意于笔墨之中,向人间传达消息,并留予后代子孙去沉思和体味。

  1922年,康有为在游览九华山时,与释宽成相聚数日,参禅习经,论佛谈艺,交流思想,感情日深,以“开士”称之,欣然在释宽成创作的四幅墨兰上题诗(现存三首),对释宽成的人品、艺技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一、葳蕤芳姿迈等伦,月明湘水吊诗魂;美人不解离骚恨,纫佩馀香伴此身。(诗后文曰:镇颠开士逸性高超,俗尘不染,特出手写墨兰四帧属题并以小诗应之。康有为记)

  其二、幽兰空谷艳芳姿,史友常怀入室思;试问阿谁同契好,商山四皓采仙芝。(诗后文曰:自古骚人每以写墨兰寄慨,殊不知写兰非易事耳。南海康有为题)

  其三、身居幽谷厌繁华,怕到朱门富贵家;乐得安闲清净里,一生消受是烟霞。(诗后文曰:镇颠开士为余方外友也,得清静理,超脱尘缘,生平喜绘墨兰,得天然之趣。康有为题。)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