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宝贵
在枞阳的会宫镇的毕山村,曾经有一座偌大的私家庄园,叫金家大屋。金家是一个官宦世家,清晚时期,著名教育家金寿民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金寿民先生成名较早,虽有过一段短暂的从政经历,但他却无意于官场,以教书为生。因与怀宁的陈昔凡是好朋友,曾为其养子陈独秀的家庭老师。后又受同乡吴汝纶的邀请,赴河北保定,受聘于莲池书院任教。也就是在这段教书的时间里,金寿民因为受到“吴越炸五大臣”一案的牵连,几经周折,死里逃生后,落得个“马虎先生”的“雅号”。
事情是发生在1905年的9月24日的清晨。革命志士吴越,怀揣炸弹,赶到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在站台引爆炸弹,刺杀清廷委派出洋的五位大臣,此事就是震惊中外的“刺杀五大臣”事件。吴越虽然当场壮烈牺牲了,但这次刺杀事件,揭露了清王朝“预备立宪”的丑恶阴谋,当时主政的慈禧太后,知道这件事后,气急败坏,下旨责令北洋大臣袁世凯,要求彻查并严办吴越的同党。
袁世凯受命后不敢怠慢,很快查出缘由。原来,这烈士吴越是吴汝纶的堂弟。吴越自幼家贫,但读书特别勤奋,吴汝纶和金寿民都很是欣赏他,一心想将吴越也培养成和他们一样的教育家,于是,他们保荐吴越上保定高等学堂继续深造。当时,金寿民就是吴越入学考试的担保人。
其实,查办这事对于袁世凯来说,也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因为他当年曾与吴汝纶,同在李鸿章的门下当差,私交很好,何况袁世凯的好几个子侄,与烈士吴越都是同学关系,假如深究起来,难免也有说不清楚的地方。而烈士吴越生前的“同党”战友们,一个个都不得不远涉重洋,躲避此难。为了搪塞朝廷,袁世凯只得以教育无方之罪,将当时的保定高等学堂的总办革职。但朝廷得知这吴越并非举子出身,能进保定高等学堂深造,是与他的同乡吴汝纶与金寿民有关,要求袁世凯一定要追查到底。
因吴越案发时,吴汝纶已经谢世两年了,那么,“难咎其责”的只有金寿民了。而素来做事谨慎的金寿民,心里很清楚,总会有这一天的,他不但秘密收集了烈士吴越被炸得血肉模糊的遗体与血衣,而且,通过多方关系,安排烈士吴越的同窗、参与组织刺杀案的“同党”,去日本避难。其中,就有他自己的儿子金燕生。
金寿民被捕入狱后,被定为满门抄斩之罪。他的妻子郝漱玉,一时乱了方寸,束手无措,终日以泪洗面。因为她是国画大家,曾任直隶女学堂总教习,其时,常有两名日本籍的女学生,上门学画。话说这天,两个日本学生上门来,看到郝漱玉正在抹眼泪,忍不住问道:“老师何故如此伤心?”
“我家先生凶多吉少啊!”郝漱玉深深叹了一口气,抹去眼泪,对这两个日本学生详说了事情的经过。
很巧的是,郝漱玉这两名日本女学生的父亲,就在当时的日本驻中国的使馆工作。当日本学生家长,听闻孩子说起老师家的情况,都同情其不幸遭遇,于是,这两个日本家庭合议,决定去见慈禧太后,请求赦免金家满门抄斩之罪。
慈禧太后自从义和团事件后,再也不敢轻易得罪洋人了。当她明白了日本人前来为金寿民求情,心想,还是不能和日本人闹僵,倒不如送一个顺手人情。可既然定了“满门抄斩”之罪,如何收回成命呢?想了半天,慈禧太后终于大笔一挥,下了一道手谕:“金寿民马虎成性,不堪录用,驱逐回籍!”
就这样,事情戏剧性地出现了转机。金寿民一家终于虎口脱险,转危为安,保全了性命。出狱后的金寿命,无处安身,只得回到安庆怀宁,在好友陈昔凡家落脚暂住。当他了解到自己被救经过,金寿民对他的学生陈独秀摇头苦笑道:“为师一生做事谨慎,没曾想这老佛爷说我是‘马虎成性’,如今还得了个‘马虎先生’的称呼!”自此后,金寿民常常以“马虎先生”自嘲。
在怀宁的金寿民,平静了半年后,又因陈独秀参加“岳王会”革命组织,被清朝廷追查,陈独秀的家门口,时常有人盯梢。金寿民有所觉察后,这次不敢“马虎成性”,当即决定回到枞阳会宫的老家了。
延伸阅读:
金寿民,(1873-1931),枞阳会宫金家大屋人。父为湖北郧阳知府,金寿民幼从家学,博学多才。为人宽厚而大度,做事谨慎,讷于言而敏于行。金寿民不光是出色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卓有远见的革命家,引导了如陈独秀等一大批中国早期的革命者。
郝漱玉,(1856-1942),金寿民夫人。怀宁人,进士郝同篪的三女,谱名壁漪,自幼随父在翰林院学画,尤擅国画,时与齐白石,陈半丁等齐名。其诸多遗世之作,当年都被日本人抢走了,所以,其书画的艺术造诣,蜚声日本,影响至今。
吴越与“刺杀五大臣”事件:吴越,(1878-1905),字孟侠,一作孟霞,高甸吴氏,今枞阳雨坛人。自幼家境清贫,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稍长后,由其族中堂兄、清末著名学者吴汝纶推荐,老乡金寿民担保,进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读书。他在戊戌变法时曾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以后一直信奉康梁学说。
1905年,清廷宣布立宪新政重要措施,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吴樾认为清廷行此事,“以欲增重于汉人奴隶义务,以巩固其万世不替之皇基”,是欺骗民意,他怒不可遏,于是由刺杀铁良转而目标指向炸死五大臣。
吴越随后写下一个绝命《意见书》,并潜往北京,1905年的9月24日的清晨,在北京正阳门车站,上演了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事件。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