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岱鳌山,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会唱歌,每一座山峰都会说话。为开发岱鳌山,打响岱鳌山的知名度,近年来,庐江县乐桥镇在“村村通”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乐桥中心小学那修筑一条约800米的水泥路直通大化村。
神奇的岱鳌山:高山之巅,隐藏着上古神兽的踪迹;群山深处,掩映着地壳变动的雄壮阔。游春踏青,采石问道。人类,在宇宙诞生和地球进化史的进程中,不过是沧海一滴。这原生态的山脉,这遍地悬崖峭壁的山峰,既是户外运动最佳场所,也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皖中文化艺术村。
传说秦始皇嬴政实施暴政,劳役百姓造万里长城,观音菩萨怜惜万民,暗给劳工每人一根红丝带,百姓干起活来就倍感轻松。秦始皇起疑,拷问百姓缘由,并逼迫交出所有红丝带,编成了“神鞭”,请来二郎神赶山填海,所到之处无山不摧。龙王请来鸿钧老祖商讨对策,无奈将神鳌化作了岱鳌山。
为化解这场浩劫,观音老母趁二郎神熟睡之机,用一根假鞭子将神鞭换走了。二郎神在岱鳌山连抽三鞭,巨峰神鳌气定神闲,岱鳌山岿然不动。二郎神没有赶走此山,却将山打出缺口即现在的大凹口,小凹口和杨梅山口,三个山口把山脉分成四截。命由心造,福不乱施。二郎神三鞭过后,秦始皇江山气数便彻底殆尽了。于是,后世便有“事不过三”的神话典故。
岱鳌山上的“鸿钧殿”是目前世上唯一存有的祭拜鸿钧老祖的庙宇。到岱鳌山,首选龙王顶。相传九华老爷(地藏菩萨)原本不是去九华山的,而是首选岱鳌山。初登岱鳌山一脚踩在巨型的如来佛石掌上,佛掌被踩穿了一个大空洞,九华老爷感觉岱鳌山地基瓤了,后来就去了九华山。
龙子是情圣,龙女为情痴。这对龙人之恋——相传东海龙王的女儿十小姐钟爱朴实农民石巴,龙王不同意女儿的婚事,遂将石巴变成了石块,女儿随之也将自己化成石块陪伴石巴身边,两块石头相依相偎遂形成石婆岭“双人峰”奇观。只羡鸳鸯不羡仙,这是感天动地的“与子偕老,夕阳无限好”真爱故事显现,两座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将爱的誓言纪念碑般矗立在天地间。
徜徉这座神山,在“三圣庵”西,有两座形如狮子的山峰,一座叫姚家狮子山峰,另外一座叫尹家狮子峰,一雌一雄两狮相望。这“双狮比高”的典故,皆因两头狮子争相长高,(雄狮百天长一米,慈狮晚上长一丈)玉帝恐戳破天,将其化为石块。作为留名千古的“教育典范”,圣山中广为流传清朝宰相张英夫人姚香姑起死回生、一女培养家门两宰相的传说……
勤劳善良、民风淳朴的当地居民,为了感激东海龙王和鸿钧老祖的功德,在岱鳌山东边“龙王山顶”上建起“龙王庙”;在西边“国尖山顶”上建起“鸿钧庙”。东边的龙王庙主宰晴阴,“龙王顶”招云,天就要下雨,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祭拜“龙王庙”,经久不衰。近些年,人们把毁于文革中新建“龙王庙”改名“龙天寺”。徽峰皖韵,坐落在岱鳌山最高峰的“龙天寺”航拍宛如西藏的布达拉宫。规模越建越大,香客也越来越多。而西边国尖山上的“鸿钧庙”,鲜为人知,加上年长日久,逐渐荒废。近些年,相传鸿钧老祖显灵,逐渐富裕起来的乡邻在姚老带动下“鸿钧庙”才也得以重建。
蜿蜒岱鳌山,绮丽丘陵景。我的母亲信佛亦信道,以前,她总是很喜欢到龙王顶和三贞庵烧香许愿。岱鳌山的灵动之光,庇佑她80多高龄常来于此,依然尽享神韵。祖辈的熏陶,让我逐渐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坚守心中的信仰。
讲良心、讲因果。敬畏自然,每个心中有善念的人,其实都是一尊活菩萨。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