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左光斗的《人才录》

时间:2019-07-02 14:18:28

  天启初年,左光斗巡按直隶兼提督学政时,一日,风雪严寒,左公与数骑出门微行,在一座古寺内,看见一位书生伏案而卧,案上摆着他刚写毕的文章。左公拿起文章,读后大喜。见书生衣衫单薄,一时惜才心起,就解下身上的外套盖在他的身上。这就是左光斗著名的“解貂”故事。这位书生就是回原籍顺天府大兴县参加乡试的史可法。后来,在阅卷时,左光斗见史可法文采出众,才气不凡,署为第一名。他还将史可法招入自己的府第读书,常常亲自为他授课,并且对夫人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左光斗爱才惜才并不是一时之举。万历四十一年,左光斗擢御史台,候命归里,居家七年。尽管处江湖之远,但他仍心系庙堂,关心国事,曾置人才录一册,“某处有某人某相才某将略某第一流某稍次,暗识圈点,曰:‘吾居官十数年,精神全用在此,虽多未识面,而已可备朝廷缓急之用矣’。(《左忠毅公年谱》)”左光斗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在提督学政时,提议开设屯学、武学,并得到批准。这些都是为国家培养文武人才的紧要之举。特别是开办屯学,对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有机会入学就读,以及让读书人了解稼穑之艰,有着积极的意义。当时,辽东战事持续多年,武学为国家培养将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左光斗是一个有着卓越见识的干臣,他深知人才兴国的道理,并着力推行实践。古人云,百年之计,无如树人。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可惜,明末那样一个纷乱四起朝局飘摇的时代,左光斗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朝廷很好地实施。(谢思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