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记忆:1983年的大水

时间:2019-07-22 14:45:34
张振中 

  上个世纪的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大水,江堤溃破,家乡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田淹屋倒,颗粒无收,我是搬水到松棵山头上小棚里呱呱坠地的。1959年的夏天,我右腿不慎脱臼,父母划着小鱼船前往白荡破罡街小诊所请郎中治疗。在返回的途中突遭暴风骤雨的袭击,小鱼船在波浪翻滚白荡湖中半沉半浮,随波逐流飘至后方的乌树嘴才得救。

  在我少年时代,这些是从父母茶余饭后谈资中道听途说的,仿佛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年少无知,懵懵懂懂。然而,在1983年特大洪水中,我经历了一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险境。在夜阑人静的夜晚,我端详《岁月记事簿》,“八三之夏,洪水泛滥;船毁遇险,命悬一线;面临险境,亲人施救;四条生命,幸免于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段尘封的文字,那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瞬间映入眼帘。

  1983年之夏,长江中下游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枞阳沿湖一代遭到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那暴雨像马拉松比赛,一场接着一场,一场比一场来势汹汹,一场比一场声势浩荡,持续下了一个礼拜没有喘息之机。强降雨在江淮之间频繁挪动,似乎要报复人类滥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的短视行为。汛期的白荡湖像一个大水库,罗昌河、麻溪河、杨市河、乌金渡口几大流域的洪水长驱直入,湖水像瀑饭汤一样猛涨。

  长江的水位居高不下,江河横流,水天相连,白荡闸无法开闸泄洪。洪水像一群挣断缰绳的野马,在烟波浩淼的白荡湖里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枞阳百万人口生命财产的安全。泛滥的洪水在白荡湖中兴风作浪,肆虐着沿湖一带的乡镇。白荡湖沿岸汛情全线告急,内河警戒水位超过一米多,大小圩口的堤防岌岌可危,面临着溃堤和漫堤的危险。

  鳌山圩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白梅乡和原金社乡围湖造田的产物,为解决后山区村民的温饱曾发挥着米粮仓的作用。八十年代初按照上级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白梅乡和原金社乡将鳌山圩整体移送给鳌山村。鳌山圩由于年久失修,首当其冲被这群野马冲破了大堤,撕开一道几十米长的决口,一泻千米的洪水乘势而入,疯狂地淹没了鳌山村的空间,让乡亲们措手不及,自顾不暇。

  “廿天暴雨库泱泱,圩破田淹没稻穰。忍见村庄成岛屿,南房北灶水中藏。”年事已高的老农看到黄汉淌,黑汉流的即将开镰收割黄澄澄的早稻,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痛心地说:“庄稼庄稼,收到家才是庄稼,到手的粮食被洪水收走啦!”那些上年纪的老妪,看到栖身的土墼房屋瞬间泡在洪水中,哭得涕泪满襟。不到半天的工夫,鳌山村被洪水吞噬了,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鳌山村境内,不时传来呼喊声,倒屋声,驳船划桨声,孩子们啼哭声,鸡鸣犬吠……交织成凄凉的洪水逃生交响曲。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仅一个晚上洪水从鳌山村的张庙冲漫岗直泄豸岭圩,接着姚塘村部分村庄开始转移。为了及时转移家中的财产,我去湖畔的渡船口找一条挂机船准备搬家。说来也巧,在半道上遇见本村一位搞小驳的老农民,正扛着船桨往回走,并乐意将小驳船借给我搬家。在那大水漫天的时候,一只小船就是生存的一缕希望,一只小船就是一家人生命的所在。

  我奋力而焦急地划着小驳船,沿着鳌山圩南埂被洪水撕破的决口划到自家的门口。两位小姨妹闻讯转水绕道而来,发愣地站在我家房前。她们看到我划一条小驳船而归,那满脸写着焦急的神情顿时露出一丝丝的微笑。在她俩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青年,不言而喻他们是前来帮助我搬家的。在他们的帮助下,利用小驳船趁着水势往返几次将家中农具、粮食、衣被、禽畜、缸缸罐罐、搬到地势稍高的岳母家。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水情就是无声的命令。洪水从东边的鳌山圩漫岗而来,因地势的原因,我的房屋在村东边先进水,而父母的房屋在村庄的西边还没有完全进水。我们准备再利用这只小驳船为父母那边搬点东西。因此,我们必须从洪水漫岗的地方顺水进入村头的西边。

  小驳船刚划到张庙冲,只见500多米长的岗脊上,洪水像一道瀑布倾泻而下,呈现一派“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张庙冲像打开的泄洪的闸门,浩浩荡荡的洪水奔流不息,流经泥家泊,锁圩,直奔豸岭圩。我们划着小驳船沿着张庙冲的急流而下,水面越来越阔,水流越来越急,船速越来越快,哗啦哗啦的水声越来越大,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我坐在小驳船的梢仓里一边以船桨把握方向,一边吩咐船舱里两位姨妹和那位青年,一定手抓船舷坐稳,切不可轻举妄动。

  小驳船“飞流直下三尺”,两岸呼啸而过,眼看小驳船即将冲到前面塘埂的树丛中。这道塘埂几尺高,埂上柳树成行,蒹葭丛生,蒿草葳蕤,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奔腾的洪水。塘埂下游是河塘相连的深水区,洪流陡然跌落一米多,使咆哮的洪水形成强大的涡流,发出龙吟虎啸震耳欲聋的嘶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顿时,小驳船上的两位小姨妹和那位青年,被这眼前的漩涡翻滚吓懵了。小驳船刚冲到一排柳树丛,不知谁顺手用力拽住一棵大柳树,企图将小驳船留住。可是事如愿违,小驳船随着激流绕大柳树一圈就横拦在两棵柳树之间,阻挡了咆哮的洪水。洪水像一群受惊的猛兽以雷霆万钧之力,狂疯地撞击小驳船,眼看可怕的一幕就在弹指一挥间。

  我慌忙抛下船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牢牢抓住两位小姨妹的一只胳膊,顺着水流将她们往一棵大柳树上一合围,叫她们踩着我的肩膀,用双手拽住树桠向上爬。洪水从我头顶倾泻而下,一张嘴就像医生灌肠的一样,呛得人窒息喘不过气来。

  此时此刻,我头脑一片空白,心中唯一的念头,两位小姨妹和那位青年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一定要咬紧牙关挺住等待救援。倏地,我似乎感觉到脚旁有一截大树桩,就本能地站在树桩上,背负激流头才能勉强露出水面。两位小姨妹站在我的肩膀上,洪水像两股瀑布从我两肩倾泄而下,浊浪排空,泥沙俱下,势如万马奔腾。说时迟,那时块,那位青年像猴子一样从船头蹿到另一棵大柳树上。只听见小驳船咔嚓一声拦腰两断,那两截断船像搭在弓弩上之剑,一触即发疯狂地射向一片汪洋。

  当时,虽然面临险境,但我十分清楚,如果慢一秒两位小姨妹就有被洪水卷走沉入水底的危险。几条人命如惊弓之鸟悬在摇摇欲坠的柳树上,千钧一发,只要我一松手,三条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就要见阎王。奔流不息的洪水从我身边呼啸而过,两位小姨妹的衣服被洪水掀得哗啦哗啦直响。

  三人同在一棵树上接触面增大阻拦了洪水的流速,随时都有连根拨起一同被洪水卷走的可能。面临险境我们一面向对岸大声呼救,一面寻找自救的方法。这时,一条小渔船从森庄大畈沿着张庙冲急流而下,船主用力划桨靠近大柳树准备营救我们,终被咆哮的洪流掀个底朝天,顺着急流急驰远去。

  “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在彼岸600多米处的父母和乡亲们听到我们的呼救声,发现我们几个人悬挂在树桠上。顿时,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哭声、呼喊声、责骂声连成一片。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父亲与二弟还有邻居大爷奋不顾身地划一条小船前来营救,就在小船接近我们的那一瞬间均被势不可挡的洪水冲回几百米,掀翻了好几次。时间就是生命,这时二弟跳入水中凭着他的好水性逆水推舟。父亲和那一位邻居大爷拼命地划船,几经周折终于逆水而上,我们才获救了……当我爬上小船,四肢麻木失去知觉,有气无力浑身像散了架子似的,奄奄一息。

  只听见刚才曾救三条人命的大柳树咔嚓一声,像孙悟空翻筋斗随着咆哮的洪流,在漩涡中连翻了几个筋斗沉没远去。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遭遇险境与死神失之交臂,虽然给亲人和乡亲们造成闻风丧胆的惊吓,但我与死神进行一次生离死别的较量。在洪水中,目睹翻江倒海卷巨澜的场面,身感洪水无坚不摧的力量,预感命悬一线凶多吉少,方知生死攸关生命无可返程。

  乡亲们看到我们得救了,都噙着泪花说:“在大水漫天的洪水中四条生命能死里逃生,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菩萨保佑呀!”感谢上苍保佑我大难不死,给予我人生第二次生命;感谢上苍眷顾四条生命绝处逢生,从死亡线上获得重生。母亲噙着泪花说“我家的老祖宗坐得高呀!你的生命是在洪水中第二次捞起来的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沉浸书斋,蓦然回首八三之夏,在咆哮的洪水中与死神较量的那一瞬间,就感到毛骨悚然冷汗淋漓。当我,从影视中看到从地震、泥石流、洪水灾难中,从死亡线中获得生还的人,就感到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的生命。

  当我想起两个花季之年的小姨妹和那位青年,在面临生死未卜的那一刻是那么惊慌恐惧,生还渺茫,感激与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在面临险境的时刻,若不是亲人与邻居大爷冒着生命的危险火速救援,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发生在1983年7月5日(农历五月二十五),在洪水中船毁遇险,三条人命悬挂一树骇人听闻的一幕。

  1954、1983是上个世纪两个难以忘怀的水患之年,永远定格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为“大水的代名词”。水亦载舟水亦毁舟,前车之鉴刻骨铭心。心存感恩,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远离罹难,让生命之树常青。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