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枞阳,中学门楼还保留着初建时原貌的,已不多了,横埠中学就其中之一。这所创建于1958年的中学,虽然门楼正中镶嵌着一枚醒目的红五角星,但在整体形制上,却隐约是座牌坊的模样,尤其是它的四根立柱。不错,它就是曾经一座牌坊的所在。那座建于乾隆四年冬的牌坊,后来被拆了,构件被拿去另做造桥的材料。至于它们造的是今天的哪座桥或哪几座桥,我就不清楚了。
那是座孝子牌坊,被表彰者叫左藻。左藻是清朝人,父亲叫左之宜,祖父叫左国瑞,曾祖父叫左光阅。左光阅是左光斗三伯父左出震长子,年长左光斗十三岁,也就是说:左光阅是左光斗堂哥。这么一梳理,也就理出了左藻是左光斗侄曾孙的血脉关系。左藻对他这位谥号忠毅的族曾祖父的为人极为仰慕,并因之而自号慕忠。
左藻是个极有才华而又洒脱不羁的人,早年在苏州做生意。他唯一的女儿出嫁那年,为给女儿陪嫁一个丫鬟,他去人口市场买了个女孩。女儿出嫁当天,他发现这陪嫁的丫鬟一经打扮,不仅容貌端正、且气质不凡,不像是穷苦人家出身,便追问起女孩的身世来。
女孩悲从中来地哭诉说:“我家祖上七代都是进士。到我父亲这代时,因为交不起公粮,迫不得已,才将我卖到了人口市场。”左藻听罢,唏嘘感叹良久。时当薄暮,他便叫女孩留在家里,不要她随女儿出嫁了。
当晚,他叫来一帮寄居苏州的哥们,通宵地赌钱。次晨早饭后,他将昨晚赢来的钱,全送给了女孩,并对她说:“姑娘,带我去你家一趟,我要将你当面还给你父母。”在南京,他将女孩交还给了她的父母,女孩父母不知所措道:“您这么着,那我得把卖女儿的钱退给您才是。”左藻摇头道:“这钱我也不要了。就当我认个女儿吧。”说完,又从包裹里掏出一副事先准备好的银钏,递到女孩手中说:“以后一定要找个好婆家。这副银钏,就算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吧。”
当晚,左藻父亲左之宜在家做了个梦,他梦见七位戴着乌纱帽的人来拜谢他说:“您儿子有阴德,我们已奏闻玉皇大帝,赐他一榜。”惊醒的左之宜困惑不解,等他再度入梦时,又出现了刚才的梦境。等左藻回家后,左之宜问儿子有何阴德?左藻便将归还婢女的事跟父亲说了,左之宜这才恍然大悟。
时值康熙三十二年江南癸酉科乡试,在梦境的暗示下,左之宜催促儿子前去赶考。进了考场,一拿到试卷,左藻就犯困睡着了。他梦见七个头戴乌纱帽的人,每人挨个抱着左藻的手作文一篇。左藻醒来一看,见文章写好了,便交了试卷,三场考试都是如此的玄幻。这次考试中,左藻取得了第六十三名的不俗成绩,被考官李录予录取为举人。
清朝文人法式善在他的《槐厅载笔》中,用近乎聊斋的笔法,本想弘扬一下善有善报的正能量,却适得其反地将本应归功于左藻个人实力的功名,说成了神助。这个狗尾续貂续的,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是典型的帮倒忙!在考场上睡大觉都能考个第六十三名,这恐怕连法式善自己看了都想笑吧!不过,法式善还算聪明——他在文章末尾特地推卸责任地交待说:这是高邮沈仲岳告诉他的。
当年,与左藻同时中举的,还有查慎行和杨令贻,查慎行是浙江海宁人,杨令贻是怀宁人,三人既是同年好友,还曾是昔日同考落榜的难兄难弟,关系好得不行。
康熙丙子年三月末,查慎行应邀来桐城游玩时,左藻还送给他米和鱼等土特产,查慎行为此专门写了首题为《同年左子畏家上臣各有鱼米之饷诗以报谢》的诗,来答谢左藻的盛情款待:
裹饭初来似趁虚,可能弹铗赋归与。
故人馆俸惭供米,劝餐恐有腹中书。
频年自识劳薪味,指动无端忽累渠。
四月初,他俩又一起去怀宁的杨令贻家喝酒,查慎行也写了首题为《与子畏上臣饮杨令贻孝廉宅》的诗送给了杨令贻。子畏是左藻的字,上臣是“贤臣”的意思。这年,左藻正因书法严美、文字清通而以举人身份考授内阁中书一职。也就是说:查慎行到左藻家做客时,左藻至少是已经知道考授内阁中书的结果了吧!
四年后,杨令贻考中进士,七年后,查慎行考中进士。后来,杨令贻不仅把官做到了光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还获得了可以在紫禁城里骑马的殊荣,而查慎行则成长为“清初六家”之一的著名诗人,不仅留下了“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千古名篇,他最为著名的后代金庸先生,还特地以他诗中的对句,作为其武侠小说《鹿鼎记》的回目。
左藻后来因历事勤勉、整理有法而累功两级,晚年辞官回到了故里,以享年75岁无疾而终。左藻也曾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没考中。会试那年,他在进京赶考途中,捡到了一个被遗弃在怒号寒风中的婴儿,他也不顾是否影响会试,硬将这个弃婴一路抱到京城,然后留在家中抚育。
雍正十三年,皇帝降旨遍寻全国各地高洁之德行。消息传来,桐城宕左左氏家族,以左文骢为首,带着左文迁、左溶、左文冕、左崇、左世福、左全行、左世珩、左世清、左益等十人,推荐了左文骢的族兄左藻。此时,左藻已去世十七年了。
为证明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左文骢等人同时出具了族邻的保证书;负责一方教化民风的桐城县教谕兼训导王立进,将申报材料递交给县令汪振甲;汪振甲在复查无误后加盖官印,又将材料报送给学政和总督;学政和总督在复核无误后,再将材料上报给御史进行复核;部院复核无误批准后,经朝议决定“敕旌孝子,建坊于里之东,坂道左”。
这个“里”,就是今天的横埠镇中义村,当地俗称“左家宕”。“里之东,坂道左”,即左家宕东边一个山坡的左边,也就是今天横埠中学大门所在的位置。这座孝子牌坊,从雍正十三年开始申报,到乾隆四年冬建成,历时五年。
左藻的孝子事迹,并非什么刲股割肝、吮痈尝粪之类惊世骇俗之举,他的孝行主要是承继父亲行善之志。
有一年,他的父亲左之宜路过双溪时,见一对母子在渡河时,不幸落水溺亡。一打听:这位母亲还是个寡妇,而她溺水而亡的儿子,居然是他丈夫留下的唯一血脉。悲天悯人的左之宜,因此而想在双溪上造座桥,一来方便两岸行人,二则还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但不知何故,他这个愿望并未得以实现。后来,左藻为圆父亲这个心愿,便在后来同心桥的位置,造了一座桥。
还有一年,他的父亲左之宜去枞阳办事,一路上,见荒山野岭之间,散落着皑皑白骨,日暴风侵的,惨不忍睹。他就想:能否建一处公墓,将这些白骨游魂入土为安。左藻又顺着父亲的心意,请风水先生在枞阳的射蛟台,选了一块高爽干燥之地,然后向官府进行了报告,同时又与地方黑道进行了沟通,才以重金买下这块地,雇用许多工匠,花了五六年时间,终于建成了公墓,然后将那些游魂野鬼的遗骨都捡拾起来,集中安葬在这里。
后来呢,就有人因此而感慨:满足父亲行善的愿望,才是真正的大孝。据说:横埠中学创建之初,它的门楼就是照牌坊的样式设计并建造的。又据说:这门楼的样式之所以保留至今,是没人再愿意作任何改动了。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