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周荫棠(1905—1946),字汉南,枞阳县陈瑶湖镇(今属铜陵市郊区)虾溪村月山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史系,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授。其著作《台湾郡县建置志》获民国政府社会科学一等奖,为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作出了贡献,对今天遏制台独、实现国家统一,同样有着重大意义。
周荫棠父辈种植黄烟,并贩运到芜湖、南京等地,家境尚可。其三岁时,祖父故去,六岁时父亲早逝。一门孤寡,夙遭觊觎和敲诈欺凌,全靠祖母、母亲维持生计,供其与兄祝多读书。七岁起与兄先后师从于横埠镇王笑崖和左笔喉两位前清秀才读私塾,十二岁与兄前往庐江莲屏山麓古刹就读,再二年考入安庆圣保罗中学。此时家中又叠遭水灾和盗抢,其兄无奈辍学料理家政。及后被迫举债,十余年间偿还的债务数倍于原本。偏偏,行船又遇顶头风,1927年家中又被抢劫一次,而且圣保罗中学系教会学校,收费昂贵,但祖母依然坚持供其一人读书。1929年以优良成绩考入教会大学金陵大学文史系,师从章太炎学生著名学者黄侃。在读期间,即被蒋介石和宋美龄分任校长和校董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找去兼课,获得学士学位后遂在该校任文史教员。1935年全家暂迁芜湖。“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危急,学校西迁,乃携妻儿及侄子等返回老家闭门著作。桐城沦陷后,携妻儿及侄子西行流亡,在长沙汇合遗族学校,后经宜昌抵成都,受聘于迁成都华西坝的母校金陵大学,任文学院讲师。再后,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文史研究员,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兼国文专科主任,1941年任国立湖南大学(由长沙迁辰溪)政治系教授,专教政治史与政治思想史。
周荫棠一生不图名利,无不良嗜好,以教书育人著书写作为主旨,曾自创一诗联自勉:“惟有诗书能养性,不嗜烟酒可长生。”
在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科学等方面皆有不少建树。
周荫棠富有爱心,扶助贫弱学子。流亡中将两个侄子和一个远房小弟弟带在身边抚养。倡导成立“湖南大学安徽同乡会”,开展互助,并乐于助人。许多安徽学生家在沦陷区,得不到家中给养。而当时物价高涨,通货膨胀,公教人员固定工资无法维持生活,周荫棠夫妇还要抚养侄儿,更加困难,但他还经常向老乡们伸出援手。当年得到他接济的安徽同学有许多人解放后成了国家级人才,如谢小奇,章友义,黄国桢,胡厚仁,郭德宣,慈云桂等,其中慈云桂为枞阳麒麟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
周荫棠思想进步,突出治世为民。推崇和传播柳宗元、范仲淹等人的“民本”思想,在《读柳文》中指出“必也强有力者出,威足以摄之,智而德者出,政足以怀之,于是人民相约而归心,政府用是而安定,力与德者,国家之要素也。”在《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一文中,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清朝的灭亡,不是由于铤而走险的民变,乃是由于激于大义、处心积虑、具有计划的士变。”揭示了辛亥革命严重脱离民众而导致肤浅、妥协、不彻底的特质。他还曾专门谈到“治学”为文和“治世”为民,说“大抵治学之道,欲其精与创;治世之道,欲其简与易。”并进一步指出,“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在目堵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腐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以后,1939年以后自动脱离了国民党,成为民主人士。1943年8月—1944年8月参加了湖南大学“驱李护校”运动,驱离了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的国民党党棍校长李毓尧。
周荫棠赤心爱国,全力支持抗战。1937年抗战前夕,兄长患病早逝,周荫棠作《祭兄文》悼之,文中起誓要将侄儿当作自己的儿子。但为抗战,1943年周荫棠动员一直由他供养的侄儿周昂驹放弃湖南大学的学业从军效命,参加了湘西会战,并见证了芷江受降。
在流亡岁月中,周荫棠在蜗居的大门上贴出对联:“已无立锥地,犹抱岁寒心”,表达不屈的民族气节。1943年春节为湖南大学安徽同乡会撰写春联:“异地又新春,曾经三楚烟波,书剑毋忘今在莒;乡情同此夕,纵思八公风鹤,管弦当记昔追胡。”警醒同学们无论读书还是娱乐都不要忘了抗战大业。组织湖南大学安徽同乡会举行劳军活动,为抗日士兵代写书信,征募寒衣,缝补军衣。倡导和践行“古史新论”,读史用史“为提供当世计”等观念,在《为读一部史书运动进一解》一文中,强调尤其要发扬民族思想观念,为当时的抗战服务。1944年由正中书局出版著作《台湾郡县建置志》,详述了台湾郡县建置的沿革、地方政制的变迁,以及如何划疆、如何分治,用无可争辩的史实昭告世人:“中国人之发现台湾,远在三国孙权时,驱除狉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这里比喻荷兰殖民者),开置郡县,则自郑氏(郑成功)始。清代因之。历二百数十年……”突出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该书是台湾地方郡县政制史的开拓奠基之作,1945年、1947年多次再版。
1946年3月周荫棠接到祖母已去世半年多的噩耗,立即请假买舟东下,返里奔丧。当时正处于大后方的政府官员及流亡人民战后重返沪宁等地的高潮时期,交通工具异常紧张。他回家心切,乃乘拖驳由汉口出发,不料拖船行至湖北黄冈江面时搁浅,而驳船在后面借着惯性继续行驶,驳船头与拖船尾相撞。他左右臂被压断,流血不止,被送往汉口医院抢救,因流血过多,一星期后在汉口医院驾鹤西去,年仅41岁。湖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政治学会分别举行了公祭,社会各界纷纷悼念,一些知名人士亲自撰写挽联,宋美龄亦送来一幅挽联,联曰:“一片孝心,万里归帆为白发;长才憎命,千秋惨案哭黄岗。”
周荫棠1936年与苏州姑娘王禄臻结婚,后来王禄臻于1948年在湖南大学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50年与湖南大学教授杨仲枢重新组织家庭。周荫棠与王禄臻生子三,大儿子昂冕大学毕业后勤勉工作,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曾担任淮北纺织工业局局长等职,退休后在苏州创业、养老。二儿子昂嵋文革中因受株连精神错乱,自杀身亡。小儿子昂岳改从养父杨姓,名字仍为周荫棠所起,以共同感恩生父与养父,后成长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辑出版教材和科技书籍共15部,2006年退休。 (周巨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