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家居,好奇计。”《辞海》载:“范增,项羽谋士,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人。”又载:“居巢,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识和宁业高《居巢考释》等研究资料表明:秦置居巢县,在今桐城南菜籽湖、白荡湖之间,属今枞阳县境。公元前277年,这里诞生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范增(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04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目前**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在苏州起兵响应,并很快发展成为反秦的主力军。
公元前208年,项梁督率人马进至今山东滕县时,得知陈胜被叛变的车夫庄贾杀害的消息后,便紧急召集各路起义首领议事,共同商讨立王、反秦大计。忽有守卒来报,营外有一位年老的长者前来投靠,项梁见他年高70多岁,便将他收留在身边。
一日,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再议立王之事。范增竟然打断他俩的谈话,振振有词地说:“陈胜败北,理所当然。但秦灭六国,楚*无罪。自楚怀王入秦赴约,下落不明,楚人至今怀念。故楚人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现今陈胜率先起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能长久已属意料之中。君起事江东,楚将蜂拥而起,争相归附,皆因君乃世世楚将,希冀能复立楚国后代之原因。今上将军若能遂楚人所愿,拥立楚之后为王,督率兵马攻秦,必为天下诸侯敬服。”按范增之策略,“立楚后、号召反秦”,以扩大影响,这不仅对动员旧贵族奋起抗秦有一定的凝聚力,而且对百姓反秦也有很大的号召力。
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他到民间找回了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为王,仍号楚怀王,作为反对秦王朝的“共主”;项梁自号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各路起义军的实际首领。从此,项梁势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起义军中*大的一支劲旅。苏轼在《范增论》中云:“项氏之兴,以立楚怀王孙心。”
项梁在定陶阵亡后,楚怀王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率全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援赵击秦。行至安阳,依范增计,项羽给宋义加了个与齐合谋反楚的罪名,斩杀了他,并自立为上将军。
公元前208年12月,巨鹿之战时,范增向项羽进言说:“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想摆脱困境,只有使全军将士个个怀着不胜则死的念头,全力以赴,决一死战,才能绝处逢生。”项羽断然下令,凿沉所有船只,砸碎全部炊具,烧毁军营,每人只准带三天粮食,“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军将士觉得这是到了绝地,人人奋勇当先,直向巨鹿进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秦军阵地。两天之内,交战九次,范增替项羽出主意、定计谋,*终楚军以少胜多,九战九捷,生擒秦将王离,秦军死伤过半,秦大将章邯逃往城南大营。项羽准备率兵追杀章邯,范增拦住他说:“上将军不必过急,章邯手下尚有20万人马,一时不易}肖灭,现在秦廷赵高用事,二世昏庸,他们若知章邯大败,肯定不会轻饶他。我军不如暂时驻扎下来,等他们起内讧,再取章邯也不为晚。”果然不出范增所料,章邯兵败巨鹿之后,派副将司马欣回咸阳求救兵,赵高拒不接见。秦将章邯、司马欣等投降项羽。秦军主力被歼灭,反秦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后,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
公元前207年10月,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在刘邦的率领下,攻克咸阳,秦朝灭亡,刘邦旋即还军霸上。11月,项羽入函谷关,驻军于新丰鸿门,两军对垒。当时,刘邦有10万之师,项羽拥兵40万。
形势的变化及刘邦的所作所为,使范增已察觉到刘邦是项羽争夺天下的大对手。他向项羽献言说:“沛公刘邦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乃酒色之徒。(入关以来),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足见其志向不小,抱负远大。……吾令人望其气,有龙虎之象,成五色之形,此乃天子之气,应急速进击,勿失良机。”催促项羽立即举兵攻打刘邦,不能给他以喘息、发展的机会。于是项羽下令犒赏三军,于次日天亮进攻,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项羽叔父项伯(与张良有深交),即夜驰入刘邦营中,劝刘邦的谋士张良赶快逃走,否则性命难保。张良将项羽进击的消息告知刘邦,处于劣势的刘邦用张良计,与项伯结义联姻,并请项伯转告项羽,次日一早将亲赴鸿门拜见项羽。因而便有了历目前著名的“鸿门宴”。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