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润忠
在抗日战争中,石矶头(注:今属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属于半沦陷区。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不抵抗,石矶头及其附近的许多优秀男女青年,如:杜可、陆鸿、陆正布、方志纯、李贤惠、方述才等20余人投身到新四军队伍。有的留守家乡,自发组织起抗日组织,掀起抗日浪潮。
1938年夏,日寇进犯安庆,敌舰炮击石矶头,致死伤各一人。
同年8月,日军飞机轰炸石矶头小街,炸死小街西头李会文油坊雇工5人,重伤2人,激起了石矶人民的愤怒。
同年初冬,小街下游2公里处新开沟码头江对面的乌沙是日军驻地,经常有日军过江来石矶头小街骚扰。时桐城县新青鸟乡在龙王庙设“抗日前线盘查哨”,小街爱国青年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合议,并自觉地担任盘查工作。暗带铁尺、大刀、土枪等武器,在上、下街头、新开沟渡口各安排一人值班盘查,对来往行人客商盘查证件,行迹可疑者拒绝入境并将其扣押查处。慑于“抗日盘查哨”,原本经常来石矶小街骚扰的日兵、汉奸和维持会人员,很少再敢来了。同时,三青年动员当地其他青年参加抗日队伍,以保一方安宁。石矶头街及周围民众在他们三人的动员组织下,抗日风潮高涨。
日寇视他们为眼中钉。一日,一汉奸扮作牛市经纪人混进街道,打探到具体情况,勾结鬼子,于一夜突袭。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正在石矶头街下街头的龙王庙,召集50余人召开抗日工作会议,突然几个维持会人员引来三个日本兵闯进会场,逮捕了与会者。眼看众乡亲面临日伪残害,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三人挺身而出,自称是“抗日盘查哨”首领,解救了其余的50多人。
吴多贤、陆翊青、汪哲梅被捕后,遭受了敌人的酷刑拷打,始终不屈。第三天,日军将三青年押至新开沟民渡码头,残忍地将他们杀害。当地民众为了纪念三位英雄,在抗日原会场增建殿台,祀作抗日烈士庙。时地方塾师金勺元为三位烈士撰联云:“总算得健儿,为国捐躯,万姓之中称铁汉;这才是烈士,断头不屈,千秋以后仰雄风”。
嗣经乡县报请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烈士。其事于1944年安徽省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三位抗日烈士,将他们的事迹载于《安徽概览》。
1940年初秋的一个深夜,日寇又到石矶头扫荡,抓走汪超成、何殿长、何家炎等7人(有人说是8人),带至江南乌沙严刑逼供,其中许之光及贾某被乌沙夹糕饼坊老板纪干成保释,其余5人带至附近高塘万人坑,逼其自掘自埋。坑下钉满竹签,坑上掩土很少,以致殉难者七天七夜不能咽气,真是惨不忍睹。
1941年秋,日寇飞机又轰炸了方家油坊,即现在的石矶小学处,炸死一名榨油工。
同年12月,三个鬼子又到石矶头附近陆家墩抢劫,被当地热血青年团团围住。三鬼子见势不妙,潜入水沟企图逃脱,被青年陆启顺发现,便用手中鱼叉射准一鬼子的头颅。说时迟,那时快,他拔出鱼叉又射准另一个鬼子,可惜还是跑走了一个。陆启顺将其击毙的鬼子枭首示众,悬挂于石矶头永安闸扶栏之上数日。
这下更加激怒了鬼子。不多日,那个逃跑的鬼子领着一群鬼子来到陆家墩实行“三光”(抢光、杀光、烧光)。陆家墩可遭殃了。大小人口死伤约200有余,所有房屋被烧,大火烧至三天三夜不灭,惨境无法名状。
日寇的暴行永久地烙印在中华大地,抹之不去。1974年冬,神灵赛湖北岸兴修江家大圩堤时,百姓从泥土中还挖到一枚未爆炸的日寇炮弹。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这些铁的血腥事实证明,弱肉强食,弱者挨打,强者生存的道理。只有国家强盛,民族才有尊严,才有希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