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会宫公茂堂

时间:2020-09-21 10:56:48

  在枞阳县会宫镇的拔茅山西麓,有一座省级文保单位——公茂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自一世祖兴三公明洪武初年由皖南贵池象山徙居拔茅山山塆里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终于至第八世时成为当地一支人丁兴旺的名门望族。兴盛之年有壮举,第八世祖于明孝宗年间在山湖间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兴建了拔茅山张氏宗祠。

  公茂堂坐北朝南,门前平坦开阔,大门正对面两边设置两块石墩,分别是左右上下马石,前面有一汪清波的池塘,右边有五棵树龄达几百年的古柏参天耸立。祠堂南望长江,几十里之外沸腾的群山尽收眼底。宗祠共有前、中、后三进,为全封闭抬梁式结构。

  公茂堂是枞阳县内唯一设有戏楼的祠堂,在安庆市乃至安徽省都实属罕见。也是长江中下游唯一保存完好的戏楼。宗祠的建筑造型,装饰构件,有独特的创意构思和完美的表现手法,极具审美价值。宗祠的整幢布局与单体建筑设计,对研究古代建筑史、中国戏台艺术史、民俗史以及古代工艺等方面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文化内涵丰富。

  可能你会说,“破四旧”时全国那么多宗祠都被毁坏,为何公茂堂得以保存?这得益于公茂堂为中国革命和教育所作的贡献。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张氏宗祠召开八县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会宫乡抗日民众动员会设在宗祠内;解放战争时期,渡江部队在此集结,多次召开支援大军渡江工作会议。共和国将军张斌曾在此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

  1939年春,国破家亡之际,张雨青先生毅然决定,在张氏宗祠旁边的脚屋,创办一所小学,取名“敦化”——桐城县私立敦化小学。1954年随县名改换,遂有“枞阳县敦化小学”“枞阳县敦化辅导小学”之称。有了敦化小学,张氏宗祠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其他家族的宗祠遭到破坏时,张氏宗祠——公茂堂却悄悄融入敦化小学,最终得以幸存。

  和我有交集的不是以上历史,而是散落在拔茅山上一座座祖坟,每年清明,父亲带我们一个个的祭祖认祖,片段神奇的身体体验,加上后来间接的文字考证,逐渐串起较为连贯的家族历史。

  桐枞张氏,也即桐城张氏,为安徽桐城县(今为桐城、枞阳等区域)境内各支张氏统称。大致包括宰相张氏、戴冲-连城张氏(戴冲、官桥、双河及连城等四股张氏)、拔茅张氏,以及鳌山、白杨、云天、枫树、练潭、横峰、鲁谼、南湾、姥山、葛里、长岭、审家滩、黄甲、金神等多支张氏。

  几个较大分支族谱如下:

  宰相张:廷若曾元,聪训传家,先泽长存,忠诚孝友……

  戴冲张(连城张):允(永)承宗德,克绍贤良,复起文士,为国之光……

  拔茅张:忠厚传家,德义辅国,勋慕益稷,道宗伊洛……

  按族谱,我属拔茅张的“慕”字辈,子辈应是“益”字辈,当时给儿子取名字,想体现族脉延续,用辈分取名,但算了下五行,最终用属“土”的“壹”字间接体现了。

  周国平作品《何来何往》里有篇《道路与家》,里面这样说道,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只是家,就活得太盲目。我们必须把人生当做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我们也必须知道人生是道路,让自己的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