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登眺射蛟台

时间:2020-09-27 15:03:36

  张正顺

  举凡事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容易接近与不容易接近,容易忘却与不容易忘却。我觉得射蛟台当属于容易接近而不容易忘却之类。同样,在一个文化人的眼里,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必然留有一支代表历史文化的奠基性标杆,作为一个特定方域的远年标帜,一方民众精神皈依的佐证。这是余秋雨先生对龙华寺与龙华塔之于大上海人文价值的评价。我觉得射蛟台之于枞阳正是如此。

  射蛟台在枞阳城西的达观山之巅,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胜日寻芳,人日登高。正是风和日丽的春日,我们一群朋友相约登上了达观山巅。江水悠悠,蛟蟒已灭;蛟台仍在,踪迹难寻。我们流连在射蛟台前,近观山峦城郭,树木葱郁,车水马龙,远眺大江长河,神思渺渺。

  一脉源远流长的河流,趟过山野平畴,自北向南而来,又蜿蜒向东,径直汇入南面的长江,亘古至今。河水将一座小城挽在怀中,映照着小城的山峦和树木,不舍昼夜地拍打着兼以防洪的城墙。这条河流叫枞川,这座小城叫枞阳。枞阳位于东经约117度与长江的交接处。117度据说是一条神秘的风景线,在这条经线上排列有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天下独秀的黄山。枞阳处在这条风景线上,似乎也隐含着某种神秘。

  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南巡长江、洞庭,舢舻千里,浩浩荡荡,自浔阳顺水而下,登临枞阳达观山顶,眺望山川形胜,但见乌云滚滚,浊浪排空,房倾屋塌,惨不忍睹,疑为蛟蟒兴风作浪,乃排箭张弓,尽力射去,须臾江水一片猩红……这是《汉书·武帝纪》的记载。从古至今射蛟台成为一处胜迹,见证着历史,时常迎来无数朝圣凭吊的足印。“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三百年前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乡贤姚鼐“夜抵枞阳”,青布长衫上洒满了乡愁。“君过枞阳劳借问,射蛟台畔北山楼。”此前,钱澄之在射蛟台畔负山筑室,欣然安枕而居,一篇《北山楼记》思古咏怀。更有苏东坡追寻胜迹,叹服雄主天骄,一首《射蛟浦》脍炙人口。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枞阳战国属楚,三国属吴,为“吴头楚尾”之地。据地方志记载,“枞阳负山而居,山不甚高,因多枞得名”,又“盖在枞水之阳,故汉以名县”。河水涣涣,枞树苍苍。也正是元封五年冬,武帝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并置枞阳县。一座古城,就这样既有了山水树木的映照,更有着历史人文底蕴的深厚。

  

  伫立达观山顶,可以眺望“长河”的入江处——下枞阳。它曾是三国东吴大将吕蒙抗御曹军进犯而设置的城池。史载,吕蒙城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它北依幕旗山,南临扬子江,东据永登圩,颇具控扼水道,易守难攻之势。我曾经在在幕旗山下住居了四、五个春秋,也无数次登临高耸的山峰,打量山下的吕蒙城,并想象它昔日作为军事防御要地的场景。苍海桑田,如今城内尚存有府城隍、大戏楼、吕蒙粮仓、铁凝坝、孝子牌坊、祗圆庵等遗址,那往昔作为城池的南门墙垛已陷入夹江之中,每逢枯水季节残砖依稀可见。在幕旗山北麓的战国墓葬群中有数以千计的战国墓葬,占据方圆数公里的大片区域,在长江流域尚独一无二。伫立在挖掘出土的墓穴及文物前,透过历史的烟尘,能读出了这片土地的久远、深邃与沧桑。

  沿枞川溯水而上,是县城西郊著名的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所占诸多城镇相继陷落,天京渐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大平天国空前危急。1857年1月为解桐城之围,1858年8月为解天京之围,大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先后两次在枞阳望龙庵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商定战略大计。其第二次会议影响极大,天京转危为安,太平军恢复了元气,成为大平天国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佛法无边,历史为望龙庵涂抹了光彩的一页,也为后人妆点了一处可供凭吊的风景。

  登高远眺,长江若带。“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今日却从图画上,青天遥望九芙蓉。”(刘大櫆)枞阳有84公里黄金水道长江岸线,境内河湖港汊星罗棋布,山峦丘陵起伏绵延。浮山集自然与人文风景于一体,列于“安徽五大名山”之中;白荡湖碧波万顷,蕴含丰富的水产资源,名声遐迩。山青水秀,不胜枚举。枞川又名枞阳长河,是枞阳的母亲河。“枞川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枞阳古镇历为商贾云集之地,扬帆系缆,车马往来。沿岸荻影投滩,芦花飞雪,每当夏秋之夜,芦叶纷披,随风送响,或瑟瑟如小雨淅沥,或萧萧如大雨骤至,若倚篷窗静听,尤觉微妙。“枞川夜雨”系“古桐城八景”之一。沧海桑田,今日的枞川“枞水连山增秀色,古街陋巷换新装”。

  当然,在古镇发展建设的机器轰鸣中,我们也不觉也听到某种声音,喘息或者呐喊。每一座文明古城镇的逐渐消失,正是在所谓的“文明进步”中消失。应该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有机体,它记录了一方民众特定时期的活动,对它的改造应顺应原有的城市肌体,否则它们将失去文脉史迹,成为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在所谓开发和建设热潮中,古城镇及其文明不能在现代高楼大厦的丛林中苟延残喘。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再次登临射蛟台,我不由想起奥地利心理学家荣格的话:每一个人一生的行为都受到背后一只无形大手的控制,这只大手就是人文地理积淀中的文化价值观念。作为人文地理秘密制造出的涂满地方釉彩的个体,枞阳从来就脱离不了人文地理的母胎,便有着“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而美誉的延续有待于后人的百倍珍惜和细心呵护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