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英雄红岩英烈章培毅

时间:2020-09-29 11:03:32

今天是“红岩英烈”章培毅牺牲七十周年,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祖国和人民心中永远长久地铭记着他!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重庆歌乐山下的国民党军统集中营所在地白公馆和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渣滓洞内,囚禁着江竹筠(《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李青林、陈然、章培毅等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酷刑。就在那皮鞭的抽打、鲜血的飞溅、枪弹的呼啸、烈火的焚烧中,真理和谬误、正义和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和兽性进行着殊死较量。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离重庆前夕,对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里的三百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甚至小孩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颇具才干的民主运动斗士”章培毅英勇牺牲。

 

章培毅照片

1

章培毅的故乡今枞阳县横埠镇育才村章家大屋,位于白荡湖北岸、合明山南麓。

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就有古人类活动,出现了原始文化的曙光。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章伯钧、章伯韬、章伯仁(兄弟三人)等枞阳籍早期中国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引导下,章逐明、章鸾翔、章慕贤、章宣德、章礼备、章培毅、章培良、章培莲等一大批章姓族人均相继参加了革命。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和实现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历程,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少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20年五月,在育才村章家大屋农民章朴夫家,一男婴呱呱落地,他就是章家长子章培毅(1920—1949)。章朴夫为人正直,深明事理,其妻周氏朴实精干,善良贤慧,生有二男一女。章家生计,仅凭几亩薄田维持,虽终年辛勤劳作,但仍过着清苦的生活。

在章培毅出生的那一年,章瑶桢、章永庆等章氏家族的先辈们在章家大屋创办了一所学田制的小学,名为“私立育才小学”。1926年,章培毅入“私立育才小学”读书,他勤学好问,能书善文,深受长辈及师长的赞誉。

“私立育才小学”和章家大屋曾经是红色堡垒。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章逐明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从当涂县调回故乡,以中共安徽省临委怀宁县临委通讯员的身份,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六月,章逐明在“私立育才小学”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作掩护,联络进步青年,创建了“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农民中秘密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1928年一月,在章家大屋章慕贤家堂屋里,由章逐明主持召开了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了枞(阳)桐(城)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桐城直属支部”。支部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四个党组织,发展党员数十人,建立了二个农民协会,发展会员二十多人,活动地区由桐东延伸到桐南、桐北、桐西和城区,党组织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工农运动逐步掀起了高潮。

章家大屋一带成为这一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心阵地。每当人们在冬夜里围着火盆取暖,夏季黄昏摇着蒲扇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章培毅总是缠着父亲或同族的长辈给他讲述章伯钧、章伯韬、章伯仁三兄弟飘洋留学,从事革命活动,以及章逐明、章礼备、章鸾翔等秘密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武装暴动的故事。章培毅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渡过的。他从小就产生了向往革命的朦胧意识,“革命”一词很早就在章培毅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1932年,章培毅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教学质量颇高的桐城中学。当他见识初开之际,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序幕。1937年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章伯钧(章培毅的堂叔)从香港到达武汉,成立“临时工作组”,开展抗敌宣传和发展组织工作。

1938年六月,日军第六师团坂支队一部攻陷桐城县。为了使孩子能继续上学,父亲章朴夫与章伯钧取得了联系,让章培毅带着章伯钧之子章师明来到了全国救亡活动的中心武汉。在章伯钧的安排下,章培毅、章师明进入湖北省立联合中学读书。

抗战的烽烟在中华大地弥漫。同年十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武汉。武汉民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都在往其他地方转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主要领导人章伯钧、

彭泽民和一批干部先后到达重庆,中央机关由武汉迁至重庆李子坝半山新村。

章伯钧在去重庆之前,将章培毅、章师明委托给了他的学生、皖北一初级中学校长王逊甫,王逊甫带着章培毅、章师明和皖北流亡至武汉的一批师生转移到湘西,二人被分配到国立八中永绥高中分校。

1939年夏,章培毅高中毕业后,踏上了艰苦奔波的流亡征程,几经辗转,历尽艰辛,到达了重庆,找到了章伯钧,暂住在章伯钧家中,准备报考西迁至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

考试科目有八门,连着考了三天。一个星期后,学校终于发榜了。章培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榜,当看到工学院电机系的录取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时,他心中的激动简直难以形容,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被第一志愿录取了。

当时,乐山不断地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骚扰,城市的上空经常响起刺耳的、吓人的警报尖叫声,人心惶惶,动乱不安。章培毅所在的国立武汉大学的师生们常常要跑到防空洞或郊外野地去躲警报。敌机频繁的轰炸,民众死伤不少,财产损失很惨重,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师生们十几个人挤在条件很差的寝室里,过着衣食难保的日子,生活都挺难的。学校充其量就是给大家弄点糙米煮饭,有时还弄不到。师生们课余时间还去学校周围挖灰灰菜、野苋菜这些野菜来吃,甚至还捉些蚕豆虫来煸炒一下,就是一盘可口的菜肴了。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大家同甘共苦,为国分忧,自强不息,共同勉力承担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共渡难关。

条件是严酷的,环境是恶劣的,日子是清苦的,生活是不宁静的,不过章培毅对学习却是认真而充满热情的。他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学生活结束后,章培毅回到重庆,踏入社会,执起教鞭,进入青木关中学当了一名教员。

章培毅的成长,与章伯钧的帮助和培养是分不开的。章伯钧是章培毅最热爱最尊敬的长辈,他不但钦佩章伯钧的道德、文章,而且更景仰章伯钧的政治情操。在章伯钧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以及爱国民主精神的鼓舞下,章培毅越来越热情地、越来越立场鲜明地和进步人士站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活动之中。

 

横埠镇育才村章家大屋之章伯钧故居 摄于2006年11月

2

当时的重庆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代表机关“中共南方局”、“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以及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均先后建址于重庆化龙桥红岩村。

重庆又是三个半民主党派(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及民革前身)的诞生地,红岩下辖的特园,当时是民主人士经常在此聚会的场所,被称之为“民主之家”。

这里既是各种政治势力展开激烈交锋的战场,更是蒋介石控制最严密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生活,环境险恶,斗争复杂、尖锐。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共产党实行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的同时,对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采取高压政策,肆意摧残民主,实行独裁统治。

在政治空气日益紧张,周围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章培毅于1944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从此,章培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他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投身到反独裁、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的爱国民主运动之中。

 

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渣滓洞

抗战胜利后,章培毅积极主张全国各党派共同和平建国,实现民主统一,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相信中国共产党会通过和平的手段取得革命胜利。他参加了由民盟联合重庆各界召开的反内战大会、声援昆明学生“一二·一”反内战运动、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要求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万人大游行、欢送日本文学家、“反战同盟”领导人鹿地亘先生茶话会、张治中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举行的欢宴晚会、中共谈判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追悼会、重庆青年联谊大会等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庆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1946年四月二十五日,民盟重庆市支部发动全体盟员共五百多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改选民盟第二届支部委员会。章培毅、黄朋豪、李正清、郭思明、吴春选当选为民盟重庆市支部委员。1946年五月初,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四川省党部在重庆白象街通惠轮船公司正式成立,章伯钧、章培毅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1946年五月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半山新村三号举行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章培毅当选为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章培毅为发展民盟组织,扩大民主力量,开展政治斗争,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六月十九日,重庆各界四千二百七十一人联名,分别致电蒋介石、毛泽东,要求和平,停止内战,以谈判方式解决一切政治问题,把休战十五天变为永久停战。章培毅对这次活动作了一系列周到、细致的安排,参加了声势浩大的集会签名活动。

国共和谈破裂后,国民党在发动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反革命内战的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厉行白色恐怖,加紧镇压民主运动。山城重庆的反共浪潮汹涌险恶,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甚至被国民党当局列入了实施暗杀的对象。街头巷尾,乃至繁华市区,都随处可见戴着墨镜,暗藏枪支、手铐的便衣特务。他们四处跟踪盯梢、捕人。不知不觉中被监视,莫明其妙地遭检查、追打,使人觉得山城重庆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落几乎是危险无处不在。

1946年七月十一日晚上十点光景,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用微声手枪暗杀。七月十五日下午五点多钟,国民党特务又暗杀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闻一多。七月二十八日,重庆召开大会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六千余人佩带黑纱肃立着,哀乐声起,会场上一片哭泣声。章培毅悲愤地站在队伍里。章培毅与民盟负责人一道,随即以民盟重庆市支部的名义,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发表为“李、闻惨案”告世界人民书,向死难烈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和人世间最深厚的情义,向社会各界公开揭露反动当局的法西斯暴行。

1946年十二月圣诞节之夜,由美国军人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而在全国引发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在重庆也形成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一时间,反美抗暴、反饥饿、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内战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一次比一次高涨,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勇敢奋起地进行的斗争,给了美蒋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支持着前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从敌人后方动摇了敌人的反动统治。在这一场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章培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黑暗中呼吁和平,在枪声中呼吁和平,始终战斗在斗争的最前列。

章培毅的爱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惶恐和恼怒。有消息传出,章培毅也已经被列入逮捕、暗杀的黑名单之中。章培毅毫不畏惧,继续为民主、为和平、为一个新的人民中国而斗争。

1947年一月,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以答谢社会各界对其五十八岁寿辰的祝贺之由,在春森路举行招待会。这次招待会,是国统区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人士相互联系、激励斗志的一次难得的聚会。章培毅应邀参加了招待会。他态度鲜明,甘冒风险,经常秘密前往曾家岩五十号,与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的同志保持密切联系,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安危与共,真诚合作,团结一致,矢志不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

1947年二月三日,章伯钧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将党名改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三月,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党部正式成立,章培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发言人。

1947年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国民党当局突然出动大批军警宪特,疯狂进行大逮捕,逮捕进步人士达二百余人。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章培毅坚持地下斗争,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于国运维艰中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的光明前途而奔走呼号。

十月二十七日,国民党政府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决定予以取缔。

民盟总部被迫解散了,但民盟没有被压垮。1948年一月,章伯钧和沈钧儒在香港主持召开了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新的政治路线,鲜明地提出了反蒋、反美和反封建,支持人民武装斗争,拥护土地改革的政治主张,并宣布民盟由“中立”的“第三者”转向同共产党“实行密切的合作”。这样,三中全会成为民盟的转折点。作为民盟重庆市支部临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章培毅,更加坚强地站在革命阵线一边,投入了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新斗争。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3

章培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对敌斗争经验丰富,多次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捕,顽强地坚持斗争,使革命力量得以积蓄、发展和壮大。国民党反动当局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在此危急时刻,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章培毅秘密离开重庆到香港,继续从事民主运动。1948年九月,章培毅秘密从香港潜回安庆,在从安庆去重庆途中被国民党特务跟踪,经中共地下党的营救而脱险。

回到重庆后,章培毅积极筹划组织“平民革命军”,策动各地国民党军队起义。b6vGSB" 指导、参与了农工民主党重庆地下组织制定的开展民主运动、策反国民党军人起义、掌握地方人民武装、策应解放军、缩短解放进程的工作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他协助中共重庆地下党开展了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搜集军事情报、迎接解放等工作,还策动了广安、永川等地的起义活动。

革命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之路从来就不平坦。危险,在不知不觉地向章培毅逼近。

国民党西南特务机关在实行武力对中共以及各民主党派地下党组织进行清剿和破坏的同时,也展开了间谍战,潜派特务伪装成进步人士混入革命组织。章培毅根本不会想到: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高庄(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党部执行委员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和北碚区负责人),竟然是受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的潜派,秘密打入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党部内部的特务。

高庄和章培毅非常熟悉,对他的行踪也比较了解。1948年十一月的一天,高庄带着国民党特务组成的特别行动组秘密赶到了青木镇,行动的直接目标就是章培毅。当章培毅从窗口看到特务们直奔自己的住处时,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安全预警信号,中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销毁了重要文件,迅速离开房间。尾追而来的特务,在青木镇车站将章培毅团

团围住。章培毅一见到高庄,顿时怒发冲冠,一拳向奸细击去。

章培毅被押解上了吉普车,当天便关进了重庆西北郊的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渣滓洞内。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谋划,已建设成为一座被高墙、电网、岗亭所包围着的监狱,集特务指挥、特务训练和羁押刑讯为一体,是一所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魔窟,素有“人间地狱”之称。

监狱内院的一楼一底、上下八间的二层木板小楼是男牢,旁边的二间平房为女牢,每间牢房都有编号,楼下依次编号为平一室、平二室……,楼上则叫楼一室、楼二室……。这里关押着三百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章培毅被关押在平一室,因《红岩》长篇小说而家喻户晓的江竹筠(“江姐”的人物原型)被关押在女牢二室。章培毅身陷囹圄,在黑牢铁窗里展开了一场新的特殊的、更严酷的斗争。

为了从章培毅口中得到民盟、农工民主党组织以及其成员名单等方面的情况,当时被国民党情报界称为“半壁江山,西南红人”的徐远举亲自审讯章培毅时,用尽了软硬兼施的手段。

徐远举精心设计的利诱、劝降、威逼,乃至恐吓等一个个在别人身上适用的、常人很难面对的“绝招”,在章培毅身上却毫无用处。在大义凛然的章培毅面前,徐远举黔驴技穷,枉费心机,他抱着最后的幻想,恶狠狠地发出了动刑的指令。

《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一书中引用徐远举的供述说:“军统特务机关的刑具是多种多样的,从古老的刑具到最新式的美国刑具,应有尽有。……当时二处对革命人士使用的主要有老虎凳、水葫芦、踩杠子、吊杆子、竹签子种种毒刑。受过这种毒刑的革命人士即令能够幸免于死,也会成为终身残废。”

一次次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一次次令人发指的残酷迫害,使章培毅一身刑伤,但却摧不垮他的顽强品格和革命意志。与他同关一室的民盟盟员蔡梦慰在《黑牢诗篇》里,即记叙了狱中战友们面对酷刑而坚贞不屈的表现:“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用凉水来灌鼻孔,用电流通过全身。人的意志呀,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坚!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他在《祭》一诗中,赞扬了同狱难友的崇高品质:“你们熬受着毒刑,保障了千百个同志的安全。像铁锤击落在炽热的钢上,迸射出意志的火星!敌人愈残酷呀,愈显出你们的坚毅。”

章培毅把敌人的酷刑当作“炼成钢的熔炉,琢成玉的磨床”,勇敢地经受住了这血与火的考验。凶残的敌人始终没能从他嘴里掏出有关组织的机密的片言只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障了千百个同志的安全”。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箩筛般大的一块天;二百多个不屈的人,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子里面。一把将军锁, 把世界分隔为两边。空气呵,日光呵,水啊……,成为有限度的给予。人,被当作牲畜,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墙,这么样高!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灾难的预感呀,像一朵白云时刻罩在头顶。”在如此极度恶劣的环境和非人的折磨与摧残中,章培毅与狱中的战友们,在中国共产党狱中支部的领导下,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把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与国民党特务进行了形式多样、英勇不屈、悲壮惨烈的斗争,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从1948年九月十二日到1949年一月十五日,经过短短四个月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蒋家王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在这胜利消息不断传来的背景下,章培毅与狱中战友们经过努力抗争,终于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举办了隆重而又热闹非凡的春节联合会。他们是在利用传统节日,庆祝“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企盼全国解放的早日到来。

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喜讯传来,群情振奋,章培毅和狱中的难友们明显地感觉到,大家企盼的解放即将实现,胜利离这里更近了。同时他们也清楚地懂得,在胜利就要到来的时候,监狱内的最后斗争将会越来越惨烈,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有牺牲的可能。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声的日益临近,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离重庆前夕,对在押的革命者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

十月二十八日,陈然、王朴、蓝蒂裕等十人被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十一月十四日,江竹筠、李青林、陈以文、齐亮、杨虞裳、唐虚谷等三十人被杀害于电台岚垭刑场。

 

章培毅、张孟晋、黎又霖三烈士纪念碑

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执行大屠杀命令的特务们,对囚禁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地的“政治犯”进行了疯狂的集体大屠杀。章培毅和三百多位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里。十一月三十日,重庆解放。在重庆解放的十小时前,又有三十二名革命者被杀害于松林坡。

1950年二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章培毅与枪杀于大坪、电台岚垭刑场等地,牺牲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殉难于贵州息烽快活岭,解放重庆当天牺牲的重庆电力公司、二十一兵工厂等单位的三百多名烈士一起,统称为“红岩英烈”。红岩英烈,这是具有史诗般时代特点的英雄称号。他们的鲜血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以宝贵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将永远载入中国的革命史册。

2000年八月,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员会在庆祝农工党建党七十周年活动中,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群雕旁修建了农工党重庆三烈士章培毅、张孟晋、黎又霖纪念碑,碑高三点二米,正面上方嵌着三位烈士铜质浮雕半侧面头像,下方刻文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重庆解放前夕,农工党员章培毅、张孟晋、黎又霖在白公馆、渣滓洞英勇牺牲。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党七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表达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十一月二十一日,为农工民主党党员章培毅、张孟晋、黎又霖三烈士树立的纪念碑揭碑仪式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辜文兴在揭碑仪式上说:“重庆市是多党合作搞得最早的地区之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重庆解放前夕,一些民主党派成员也与其他革命志士一样,在白公馆、渣滓洞惨遭杀害,他们的鲜血与共产党人的血流在一起。农工党员章培毅、张孟晋、黎又霖是其中的代表。”

主要引用、参考资料:

杨力《烈火中的凤凰—章培毅烈士传略》《前进论坛》,2006年第7期。

李本寨《生死与共浩气长存——“11•27”农工党烈士纪念碑揭碑》《前进论坛》,2001年第2期。

萧三《革命烈士诗抄》,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版。

枞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枞阳县志》黄山书社,1998版。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