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会宫的来历

时间:2020-10-26 10:39:01
    我工作的地方叫做“会宫”乡,闲暇之余或与外籍人士交往,难免有人问及会宫一词的来历,是啊,为什么叫会宫呢?有什么寓意呢?从字面理解,会乃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彼此见面之意;宫乃房屋,封建时指帝王住所。后经查阅资料及搜集民间传说,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与宿敌陈友谅为争霸天下,在皖赣沿江一带多次激烈交锋,展开拉锯战,攻夺浮山寨即是其中一役。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王胜水陆两路进攻不克,朱元璋巡阵到此,恰逢暴雨如注,最终水漫浮山寨破了陈友谅大本营,朱元璋得胜班师,谁知陈友谅从山上杀了下来。原来在浮山绝顶处,有一倚天洞,洞浑60米,可容数千人,外面不见洞口,无路可通,只能悬索攀援,水漫浮山寨时,陈友谅等人避入此洞,未被明军察获,明军以为他们已葬身鱼腹了。此时朱元璋猝不及防,惊慌上船逃跑,陈军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朱元璋急了,连忙拔剑往水面上一划,只见剑划处顿时升起一座山,将白荡湖一分为二,一在东,一在西,那剑划处就成了分水岭。当时陈友谅走的是西路,始终未能追上。朱元璋因分水岭的出现而得救,并歇下脚来同马氏娘娘在此住了一宿。这在当地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事,会宫因此得名。分水岭至今仍存在。
    二说也是与明朝有关。明朝刑部郎中戴完所作《会公西岩寺涌壁碑记》载:“昔有裴、郭、院三公在会板桥柳阴树下说法,人因称为会公板桥,并以会公名镇”。后人误“公”为“宫”。西岩寺在今会宫乡毕山村。今人有诗云:当日三公说法时,板桥风月透禅机。公宫二字缘何误,留与高贤辨是非。
    三说纯属民间搞笑。古时候,因一大户人家儿媳妇与公公晚上约会共同“扒”灰,乡里人知情后不便明说,只能用会公一词代替,久而久之,后人认为不雅,改公为宫,流传至今。列位看官你以为那种说法正确呢?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