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阮大铖籍贯考证

时间:2020-10-26 15:42:56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福王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兵部尚书阮大铖,当今各类辞书都据《明史》说是怀宁县人,实为今枞阳县破罡区松园乡山村人。

  断言阮大铖为枞阳县籍之根据有五:

  (一)清康熙十七年(1678),桐城知县胡必选主编之《桐城县志举人榜》内载:“明万历乙卯举人:姚之荫,方孔炤,阮大铖。”

  (二)《桐城县志进士榜》内载:“明万历丙辰进士:方孔炤,吴叔度,方大任,阮大铖。”

  (三)今松园乡有明天启年间阮大铖协助筑堤垦荒之“大铖圩”,迄今仍沿用旧名,曰“大成圩”。

  (四)枞阳县浮山名胜古迹中有阮大诚读书之岩洞,名曰“阮集之读书处”(集之乃阮大铖之字)。

  (五)解放前,枞阳山、宕山一带流传一则民谣:“宰相何如宠,六部两尚书-一先出钱如京,后出阮大铖。”藉以炫耀桐城东南两乡之显宦。

  依据上述志书记载、圩名、浮山古迹与民谣所云,阮大铖落籍桐城县即无可置疑。再依据历史人物应随地托籍之历史常识,故曰阮大铖是今枞阳县籍。

  然而清康熙六十年(1721),安庆知府张楷主编之《安庆府志选举志》,竟将进士阮大铖嫁入怀宁县籍。陪同嫁籍者,尚有大铖叔父阮以鼎、叔祖阮自华两名万历戊戌进士。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张廷玉掌《明史》馆总裁,遂亦将阮大铖以“怀宁人”载入《明史》。

  张楷或因不明阮大铖之家世,仅知其寓居安庆;或有其他原因,将阮大铖列入怀宁籍。而张廷玉系桐城人,康熙乙卯(1700)进士,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学士。当时桐城包括阮自华、阮以鼎、阮大铖在内共有进士八十四名,其中官至尚书者,仅有历任户刑两部尚书钱如京、礼部尚书叶灿、吏部尚书中枢殿大学士何如宠、兵部尚书阮大铖共四人。张廷玉身为《明史》馆总裁,对赫赫有名之同县进士、兵部尚书阮大铖及其家世,不可谓不知;且既掌编《明史》,对乡邦志书《桐城县志》定必研覈。何以竟纵容将阮大铖排出桐城籍而载入《明史》?则须从阮大铖自身之作为寻找答案。

  阮大铖的桐城始祖是唐代镇江南大将军阮枞江,本是京都长安人,因驻屯枞阳山,喜爱山雄美壮丽,年老即不欲去,遂定居落籍。阮大铖曾祖父阮鹗,据《桐城县志》康熙版载,是明嘉靖甲午(1534)举人、甲辰(1544)进士,初拜监察御史,升浙江提学副使;抗倭有功,擢右副都御使,巡按浙江福建,三奉敕奖。今山尚存有阮鹗御葬墓表。阮鹗季子阮自华、孙阮以鼎又属同第进士,皆居官。簪缨世家,寓第县城,势所当然。

  阮大铖自身成进士后,初授工部给事中,继谋迁吏部都给事中,并乞同县万历丁未(1607)进士、左佥都御使左光斗谋迁。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阮大铖回山,曾协同里人筑堤垦荒,里人恩之,取名“大铖圩”。天启四年(1624),阮大铖返京都。赵南星、杨涟、高攀龙等以阮大诚轻操守,恐误固事,乃改迁魏大中为吏部都给事中。

  阮大铖谋迁未成,怨恨左光斗,猜忌魏大中,遂逆附魏忠贤,献“百官图”,且示某宜先驱,某宜后出,某宜正攻,某宜旁射。魏忠贤大喜,纳图。阮大铖犹暗中策谋同官魏魁劾熊廷弼,诬汪文言与左光斗、魏大中交通为奸。汪文言被冤杖除名,但未及左、魏。同年六月,杨涟以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遭熹宗申斥。左光斗愤极,从京都遣回家小,疏劾魏忠贤三十二当斩大罪。魏忠贤矫旨,贬左光斗、杨涟削职归里。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趁杨涟、左光斗远离京师,复兴“汪文言狱”,逼汪文言诬证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受熊廷弼之贿赂。杨、左、魏等七人同下京都狱。左光斗备受酷刑,尸腐狱中,得门生史可法买出遗骸棺殓。杨涟、魏大中等亦尽遭杀害。阮大铖寡廉鲜耻,更为阉党张目。

  天启六年(1626),阮大铖曾在安庆密结“中江社”,揽里人钱澄之兄弟四人入社。未几,方以智(阮大铖同第进士方孔炤之子)从吴门返枞阳,钱澄之等始识阮大铖之假相,乃弃中江社,加入方以智、张天如等创立之复社,继承“东林”,讽议朝廷,裁量人物。因之,方以智、钱澄之深为阮大铖所恨。

  明思宗即位,崇祯二年(1629)三月钦定逆案。魏忠贤定一等大逆磔刑,魏畏罪自缢。阮大铖以阉党交结近侍,定六等革职。阮大铖乃寓安庆,闭门创作曲剧。崇祯八年(1635)张献忠兵乱安庆府地,阮大铖又离皖流寓金陵,招纳游伙,谈兵说剑,觊觎边方;并亲近凤阳总督马士英,图东山再起。斯时,复社名士张天如、方以智、陈贞惠、侯方域、冒辟疆等际会南京,愤时势危急,拔剑砍地,誓以身许国,甚恶阮大铖,作《留都防乱揭》攻之。阮大铖恐惧,复闭门谢客,独与马士英暗里往来。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七日,闯王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方以智在北京被拘留。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五月,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北京,方以智趁乱逃归南京。同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升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进太保。马士英荐福王起用阮大铖,浙江巡按使左光先(左光斗胞弟)力争不可,大学士史可法亦坚持“先帝钦定逆案,无复言”。而马士英荐举益切,六月福王即召阮大铖冠带陛见。大铖首上《守江策》,继陈《三要两合十四隙疏》,并自白“孤忠被陷”,痛诋左光斗、魏大中。八月,福王授阮大铖兵部侍郎,巡阅江防。大铖秉权,专翻逆案,以事报复。首诬方以智受伪命回南,列六等罪,指命拘捕。方以智变道人服,亡命天台、雁荡、五岭,卖药自给。钱澄之亦改姓名,携家小逃匿武水;后与钱仲驭起兵抗清兵败,妻死、女溺、子散,自身入闽投桂王。九月,福王听马士英、阮大铖谗言,拘捕左光先下狱,死难。

  明年(1645)二月,福王擢阮大铖兵部尚书。大铖既得志,更专横报复。避祸者多逃入宁王左良玉军中,请左起兵清君侧。马士英、阮大铖虑惧,相互私议:“宁让北兵来,不让左兵来;与其死于左,不如死于北。”(北兵指清兵,左三兵指左良玉兵。)故缓北而急左,以致北备空虚,清兵直下。四月,清兵下扬州,史可法督孤军抗之,城陷自刎。五月,清兵渡江,先占镇江,继陷南京。福王奔太平,阮大铖逃浙江。清兵破湖州时,阮大铖降清,并为清兵诈取金华。清兵攻仙霞岭时,大铖自报奋勇当前导,行至五通岭,喘急气息,僵仆石上。逝年五十九岁。

  阮大铖著有戏曲《燕子笺》、《春灯迷》、《弁尼合》、《双金榜》、《忠孝环》、《桃花簪》、《井中盟》、《狮子赚》、《恩赐环》等。大铖无子,一女名丽珍,适曹台望。丽珍亦颇具才华,著有《梦虎缘》、《鸾帕血》等。

  张廷玉掌编《明史》,距阮大铖死不及八十年,时近事详,悉知底蕴。且《桐城县志》编修于同朝,志仅先史四十余年,诸事历历在目。我等窃以为张廷玉深恶阮大铖之奸佞,见张楷既误于前,遂顺水推舟将阮大铖排出桐城籍,纳入怀宁籍。然而,毕竟此乃张廷玉持有为桐城嫁恶观点,成为《明史》一起矫志嫁籍事件。为恢复历史真面目,亦当恢复阮大诚桐城县籍,即今枞阳县籍。

  (本文原载于1989年《枞阳文史资料》第二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