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两弹功臣疏松桂

时间:2020-11-02 10:40:22

  疏松桂,生于1911年6月,枞阳县钱桥镇十字路村人。

  他自幼聪敏、勤恳,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愿望。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1939年毕业于该校电机系,获得了学士学位。为进一步深造,1948年远涉重洋抵达美国,第二年获得田纳西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硕士学位;1951年又获得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1954年考取美国克司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他所从事的专业是自动控制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应用范围很广,在当时的美国,自动化也刚刚起步。

  艰难的回国路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向全世界壮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疏松桂兴奋不已。恰在这时,美国出现了一个“中国留美科学家工作者协会”的组织。这一组织倾向于新中国,把美国各大城市有进步思想的中国留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政策,大家交流信息,了解国内情况。疏松桂经常参加这一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并担任该组织福利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的举动引起了美国移民局的注意。

  1951年春季的一天,疏松桂被叫到移民局,该局官员盘问他:“你对蒋介石有什么看法?”他回答说:“蒋介石独裁专横,政府贪污腐败,官肥民瘦,不得人心,没有死灰复燃的希望了!”又问:“你对共产党怎么看?”他回答:“共产党政治清廉,没有贪污的邪气,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这是肯定的!”官员又问:“你为什么参加这个组织?”他回答得更干脆:“我是中国人,认为现在的中国政府可以建设好中国。我就是想了解中国情况,想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听他说完,美国官员沉下脸来威胁他说:“这个组织是赤色组织,与大陆共产党有联系。往后,不准你再参加这个组织的任何活动!”

  恫吓改变不了疏松桂的信念和祖国情怀,使他更加怀念祖国和人民。每列夜深人静时,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梦,思想飘得更远更远……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中国受尽外国欺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教育不发达,科技少人才,国家贫穷落后。如今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搞经济建设,走富国民强之路。为了报效祖国,他决定放弃在美国的学业和事业,一定要争取尽早回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

  决心一下,松桂立即行动,于是就去购买到香港的轮船票。到了码头得到一条坏消息:当时的英国政府规定,凡要经香港回大陆的中国人,必须是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的人。由于他是安徽人,英国轮船公司拒绝售票。1951年,他托人在香港麟瑞钢铁公司办了一个雇佣人员的证明书,7月某日购到了船票,准备11月动身回国,没想到却收到了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一份来函。函中是这样写的:“根据美国政府的命令,在美国学科学和工程的学生不能回国。如果想回国,须到当地移民局办理手续。”他带了这份公函到了移民局,美国官员连连摆手说:“你不能回共产党中国去,因为中国是我们的敌对国,现在两国军队正在朝鲜开战呢!”接着,他拿出一张表格要疏松桂填写,并说你可以到美国任何一个地方去居住、工作,待遇优厚。这表明移民局已给他在美国永久的居住权了,疏松桂当场拒绝,他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是中国,我一定要回去!”

  由于美国的阻挠,他不得已在美国边工作边找回国的机会。其时,他在美国麦克公司上班,任该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后又到美国电气控制设备制造公司任发展工程师。这期间有一次他应邀到华人家庭参加婚礼,新娘子一见到他便哭了起来。原因是因为新郎新娘都是中国人,只能在黑人区租房结婚,白人区是拒绝租房子的。见此情景,不仅伤害了新郎夫妻的民族自尊心,松桂也深感这是对中国人的莫大侮辱!他觉得美国的民主自由是十分虚伪的,月亮还是故乡明。从此,他不断到移民局交涉,要求放行。当地移民局被他搅得不安宁,只好托词说:“你的档案转来转去,不知在哪里,我们这儿无法受理你的申请!”于是他又写信给美国国务院陈述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到当地移民局去解决。”这件事就像踢皮球,踢来踢去,一拖就是4年。

  1954年,周总理率团参加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时,中美双方代表团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两国互换侨民的协议。这一消息很快传至美国,疏松桂和许多滞留在美的中国游子,喜出望外,热泪盈眶,他们终于迎来了回国的一天。

  1955年9月底,疏松桂和钱学森等科学家一道乘远洋巨轮“克里福兰”号,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在船上,他们举行了庆祝会,欢庆了“十·一”国庆节,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他们漂洋过海,冲过狂风恶浪,终于经九龙到达了深圳。当他们一进入祖国的怀抱,立刻受到祖国亲人的热烈欢迎。海外赤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有代表向记者们宣读了一份文告:“今天,我们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觉得无限愉快和兴奋。过去四、五年来,因为美国政府无理羁留,归国无期,天天在焦虑和气愤中度过。现在靠政府在外交上严正有力的支持,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在舆论上的援助,我们才安然回国。我们向政府和所有帮助我们的人民致敬。”这份文告同样表达了疏松桂当时的心情。

  十八载奋战在金银滩

  1963年底,疏松桂登上西去列车,到达了青海高原核弹研究基地——金银滩。从此,他落脚于青海,往来奔波于内蒙和新疆边远地区,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一干就是18年。

  回国初期,自动化在我国尚属空白,自动化研究所还没成立,与疏松桂一道回国的钱学森到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作,他分配到长春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的一个自动化研究室工作。后来,他和钱学森、钱伟长等科学家一道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研究所。

  1960年7月,疏松桂奉命调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担任设计部副主任,分工负责引爆控制系统研究工作,这是原子弹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上级提出的要求是万无一失,在短期内完成,这给他的压力特别大,他只得夜以继日地顽强拼搏,不断地攻关。

  1961年疏松桂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当时主管科研工作的九院副院长朱光亚、郭英会问他:“对这部分工作有没有把握?能不能搞成?是否可以按期完成任务?”他回答说:“根据我们研究人员的力量和水平,以及现有的设备和有关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肯定能够按期完成任务!”领导说:“好!”他们放心了,因为他们相信疏松桂。当时,核武器自动控制引爆系统,在世界上属于高尖端技术,在这当中同步点火引信技术又是其中的关键。疏松桂正是负责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的。

  1963年底,疏松桂和其它科研人员一道,到了金银滩核弹研制基地。该地海拔3000多米,空气稀薄,气压很低,煮出的饭半生不熟;天气特别寒冷,地上草木不生;每天下午,往往是狂风四起,黄沙飞扬……就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疏松桂和他的同事们,展开了一场为期一年的大会战。

  疏松桂责任重大,他要把整个引爆控制线路联接好,再进行测试,不允许有丝毫差错;他还要做核弹体离开飞机时的模拟脱钩试验,检查弹体脱钩后线路能否立刻通电、按预定程序工作。最危险的一步是插雷管,必须以千万倍的小心将雷管插入装置,再检查线路与雷管是否联接好……一切都按预定程序进行,每一步一旦发生差错都有可能引起核反应,凡是在车间里操作的人,谁也摆脱不了死神的到来!但在疏松桂的大脑中却没有死神的位置,他的根根神经都集中在工作上,小心,再小心,准确,再准确,终于完成了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成功爆炸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立即传播到全中国、全世界,人们欢呼跳跃,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祖国万岁!”从此,中国人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国家的核讹诈了。10月下旬,周总理在庆功会上,频频举杯向科学家们祝贺,其中就有疏松桂。后来,疏松桂又参加了核航弹、核导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并为其研制成功和定型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11月1日,已经50岁的疏松桂,早上去食堂,一手端饭碗,一手提水壶,走在结冰的路上,不慎滑倒,摔断了股骨颈。当时二机部副部长李觉立即决定:花1万元包了一架专机,派专人护送到北京医院,进行抢救。疏松贵为之感动,他说:“我们有这么好的党,这么好的干部,对我如此关怀,我又怎能不舍命为党、为祖国工作呢!”

  1960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工作中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四等奖”、“中科院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侨联优秀知识分子奖”,并荣获“献身国防科技事业20年”荣誉证书和证章。他先后培养了20余名博士,发表了《核弹头杀伤效果的评论》、《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等数十篇价值很高的学术论文,此外还有多部专著传世。2000年6月19日,病逝于美国子女家,葬在了钱桥老家。生前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文/疏 获)

稿件来源:
编辑: 吴玉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