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麻溪吴一介公传略

时间:2020-11-02 14:39:51

  有明以来,世人谈起麻溪吴氏十世祖一介公,无不翘首仰赞!这是因为从一介公起,一门出了四个进士、两个翰林,当然,翰林也是进士出身,具有交织的双重身份。类似这样的官宦大家族,堪称世无其匹,举国仅有!

  吴一介字元石,号菲庵,明桐城(今枞阳县浮山)人,他是明嘉靖丙辰(1556)进士,官至光州知州、江西副使、屯田员外郎、河南布政使(副省长)。其第四子吴应宾,字客卿、号观我,明万历丙戍(1586)进士,公妙龄及第,赐翰林院编修,加左春坊谕德;孙吴道凝(应宾子),字子远、号虚来,他是胚胎学家,清顺治丁亥(1647)进士;曾外孙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名浮山愚者。(他的母亲吴令仪是应宾次女,适湖广巡抚方孔炤,年仅三十而卒,是个令人扼腕浩叹的薄命才女。)方以智智力超群,勤学好问,穷追不舍,九岁能文,十五岁博览群书,二十二岁即著书立说。他热情豪放,才气横溢,学贯中西,曾“接力东林”,“主盟复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系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以上便是“一门四进士,三房两翰林”的由来。

  一介公为政清廉,为人耿直,嫉恶如仇。在江西副使任上,岭南酋长卡豹作乱,占据电白县,县令弃城而逃。吴一介设计收复,生俘卡豹,投降者数万人,终于平息暴乱。他常说:“自有生以至盖棺,无一日不可以死;自筮仕以至宦成,无一日不可罢休。”这两句话的核心内容是“武死战,文死谏”,做最好的忠臣良将。

  一介公用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他不畏权势,宦家贵族之亲眷、差役以势压人,鱼肉百姓,他都依法办事,严惩这些不法之徒,使其不敢为非作歹。在光州,他废除当地逢旱求雨暴晒巫师的恶俗,士民称道。他在屯田员外郎任上,监修洪应、乐城二殿时,贪官大兴工役,从中渔利以饱私囊。他裁减苛税,严加约束,使贪官阉宦无隙可乘。布政河南,常常依法鞭笞王府违法门客,同僚都为他刚正的“铁老包”的行为担心,私下亦婉劝。但一介公不为所动,屡犯龙鳞,终于激怒王爷,准备弹劾他。幸亏宰相徐文贞从中斡旋,得以息事。

  一介公居官清廉,两袖清风。据李乐《见闻杂记》记载:余为淦巡道宪(选?)副,求吴公一介转大参行,余随俗(惯例)赆以十金。公怫然怒曰:“先生贤者,焉得以此污我?!”余退自悔愧,因叹世未尝无人焉。看来,这个李乐与一介公是熟人,他说的话是可信的。

  据《江南通志》记载:明代嘉靖时桐城县有县无城,这在冷兵器时代,县衙防务和社会治安都很成问题。知县陈于阶屡次上奏,要求建城都无果,少不得找同乡“大官”一介公说项。一介遂与盛汝谦(同邑绅南京户部侍郎)、巡抚宋仪望商议,力主修城。桐城周长六里,西北负山,东南瞰河,有门六,东曰‘东作’,东偏曰‘向阳’,南曰‘南薰’,西曰‘西成’,西偏曰‘宜民’,北曰‘北拱’,各有楼,计地八百二十七丈,计雉堞一千六百七十有三,计费银二万一千二百两有奇……三月城成,南京礼部尚书翁大立撰记勒石东城外。民间有言:“风吹六安州,铁打桐城县”,六安州城墙之单薄,风都能吹倒,显见是那个时代的“豆腐渣”工程;而“铁打”的桐城之城,是在一介公力主下建成的。据传这座城墙在抵御异族入侵时屡建大功,桐城人感恩载德,为其立生祠,这在大明王朝也是不多见的。一介晚年辞官归里,在桐城县城还建有“叠翠楼”。(吴永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