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故乡枞阳时光静好

时间:2020-11-09 14:34:13

  读邓云乡老先生所著《增补燕京乡土记》,随着先生回忆着旧时燕京,不由地让我念起故乡。

  故乡枞阳,坐落长江边上,四季分明,时序缤纷。

  待春风十里,杏花开过桃花笑,三四月间,春雨便悠长连绵。微雨中的故乡,青山绿水,泥土芬芳,田园风貌尽现。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农家的泥巴墙上,总是少不了箬笠与蓑衣,箬笠用竹子制成,而蓑衣则用棕树的棕编制。小时候,在故乡,真正用箬笠或者蓑衣的,都是上年岁的老人家,年轻人或者孩子们,只会用雨衣或雨伞。

  淅淅沥沥中,总能看到戴箬笠披蓑衣的老农,行走在雾霭般的细雨中,与田垅稼禾作伴。这个画面,作为儿时留存记忆,深入我的脑海,成为故乡印记的定格。

  夏日午后,烈日炎炎,老屋前生长的那颗大杏树一定记得:百无聊赖的我,静坐石上,听蝉鸣,看青山。邻居家的那头老牛,沾一身软泥,躺在树下,神情慵懒,只有尾巴在不停地驱赶着牛虻。时光宁静,岁月悠远。

  傍晚时分,暑气渐散。家里的早稻刚刚收割,在山岗平坦的晒谷场上,我们爬上高高的稻草谷堆,把自己平放在干草中,看天的湛蓝与高远,看云朵的洁白与悠闲。蜻蜓掠过我的鼻尖,清新的稻草香味,弥漫在乡村的宁静里,沁入心脾……

  秋风送爽,农田赋闲,勤劳的农家人便漫山遍野地收集杂草和灌木。为了来年的柴火,老少齐上阵,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码捆,扁担上肩,从高山上一步一步踩着艰难,山道十八弯,担回家去。

  砍伐过柴火的远山近岭,像是刚理过发,光洁齐整。此时,可是入山觅得蘑菇的好时节了。我们挎上竹篮,不消半日,便采得蘑菇盈筐。返回家中,晚上妈妈一定能做出鲜美的蘑菇面汤,农家佳肴,不羡肉味。

  故乡冬季的第一场雪,总在不经意间飘至,悄无声息。

  格外明亮的早晨,母亲推门进来,说一声:“还不起来,下雪啦……。”我和弟弟从床上一跃而起,不顾寒冻, “唰”地拉开土布窗帘。啊!果然,对面的山头,不见;地上的杂物,不见。一切被冬雪收拾去,大地一片洁白,心中蓦然升腾起一股温暖,一份喜悦。

  家,母亲早已拾掇妥当。饭熟了,炭盆升起来了,床头更添了几件御寒的棉衣。日子就在母亲的安排下静心流淌。下雪的日子里,最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大“火桶”里,聊天说笑,春意融融。

  北上求学,南下谋生,远离的故土,仍时时入梦来……

  追忆着那些年留在故乡的慢生活,感谢那个年代,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带着窘迫,期许着远方;感谢那些无聊赖的日子,我们无知而痴迷,相信爱情,相信有值得付出与等待的人和事,相信明天。

  世事变迁,往昔不再。但庆幸曾历经那个年代的我们,仍保持少年的心,怀揣善良,除却眼前的苟且,继续坚信,坚信着诗和远方……(丁井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