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凹中心村位于钱桥镇政府东南面,与集镇建成区毗邻。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祖居地即在此。以前这里办有很多私塾,“学堂凹”因此得名。
当您步入钱桥镇政府门口,硕大无朋的大理石碑刻矗立在眼前,上面雕刻的“西花园”三个鲜红大字映入眼帘。

您可能认为,这是花园,这是公园吧?不,这是学堂凹中心村!
各位来宾,请看右边,四千多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功能设施基本齐全。有气派尽显的舞台,有供人方便的公厕,有大屏幕LED显示屏,还有让人小憩的景观长廊。

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这是一个让老百姓享受最大实惠的广场。
每当傍晚时分,广场上灯火通明,舞曲悠扬。爱好广场舞的大妈,便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她们舞出了精彩,舞出了美丽,舞出了快乐,舞出了健康!

各位来宾,请随我看,这里原是杂草丛生,荒山一片。如今,综合治理,精心规划。篮球场、乒乓球台、跑步机、多功能仰卧板等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当地居民一有空,就去尽情潇洒,甩去一天劳累的疲惫,享受身心的愉悦。

这是一条西达钱桥集镇中心,东通白湖浮山高速入口的干道。
路的右边,是钱桥中心幼儿园,市级一类园。貌具一格,奇光夺彩。小朋友们在这里,良好习惯,得到培养;身心健康,愈来愈佳;求知欲望,越发增强。

再往前,路的左边,有一蜂园。在此,经营十三年的一对夫妻,辛勤劳作,酿出了浓郁可口、气味纯正的蜂蜜,畅销省内外。
呵呵!农俗文化陈列馆也在这。里面陈列了犁、耙、水车、织布机等四十多种生活用具及农用器具。

这些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时间的记忆,但却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艰辛,折射出我们祖祖辈辈的劳苦。今天,我们应发扬光大其精神,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尽心智、流热汗。

学堂凹中心区域,有鱼塘、有桃园、有梨园等。道路宽广,交通便利。一改往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
惜抱路,全长九百多米。两旁遍栽紫薇树,花开季节羡煞人。

先前的羊肠小道联合路,已拓宽成四米的联合大道,全长一千一百多米。路旁的“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护花广告语,逗得人心花绽放。
姚鼐故居规划地。从规划图中看出,上是陈列室,中是管理房,下是学塾堂。

这将是承续优秀文化的教育基地,创良好家风、学风的美好学堂。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建设后的钱桥镇学堂凹中心村,好处多多,不一而足。这主要得益于零距离的服务工程:文化惠民零距离,民情沟通零距离。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