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寻访西岩寺

时间:2020-12-07 10:15:29

  高斌

    会宫的地名都有故事,沙子园、回头岭、杀虎台,或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又或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西岩寺,就隐藏在喧嚣的背后,孤独的守护一池净水,守护时光里那一抹沉寂的底色。水面的涟漪,时而打开,时而拂过,都是岁月的遁迹。

  不曾见到传说中的寺庙,仍是虔诚地被感召。一座被修缮一新的水库,镶在山的怀抱里,这便是西岩寺水库。我们顺着同行王老手指的方向,山匹马、桐油浇、龙井等等这些美丽的名字以及故事仿佛乘风而来,轻轻抖落在我们面前。那些被遗忘的过去,在一山秋色的覆盖里,在前世的道场里,修行、静守。

   王老跟我们讲起关于“山匹马”山的传说。南宋末年,宋朝廷部将不敌蒙古大军,一路南退。其中一名战将,从黄石府一路抵御至三峰山,战马累死。后人取山名为为山匹马,而后建寺纪念将军。我虽对故事传说严重质疑,却还是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表达对这座山的仰望。不过,关于对西岩寺的记载,却是宋朝无疑。陈靖先生给我的关于西岩寺的资料显示:“康熙版《桐城县志》卷之六:在会公,宋僧信建。道光版《桐城续修县志》卷之四:唐演禅师道场在西岩。”

   所以,西岩寺该是有近千年了。只是,这一切只是往事,岁月拂过的尘土,层层堆叠。只有不远处龙井的水流,依稀讲述着曾经的辉煌。

   据说,当年唐演禅师在此地说法,众僧百余。一日渴之,“无水,以锡卓石,一滴出石缝,涓涓不竭,味甚甘洌,每日可供百人饮。”这或许就是今天的龙井所在,从龙井往上看去,一条狭长的山谷延伸至群山里,汇聚了所有路过的溪流,以瀑布的姿态,打开历史的内心。在西岩寺繁荣的岁月里,龙井确实充当了生活用水的重要角色。而西岩寺周边各异的山水树石,更是赋予了这里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人文底蕴。比如乌龟头、挖子洞、桐油浇、竹兵竹马等等。

  这些传说里,似乎也经历了关于西岩寺的消亡。我想起前段时间随陈靖先生去青山寻访方亨咸墓,据资料显示的位置在何石墓附近。当地乡亲告诉我们关于何孤墓的传说,皇帝夜观星象,锁定此地为龙脉所在地,查问嫌疑人物扼杀于萌芽,后来此处有何孤墓,据说规模很大,今天犹存遗址。有意思的是,这似乎跟西岩寺桐油浇的传说雷同,也是皇帝夜观天象,查到西岩寺有情况,要作乱与朝廷,于是破坏其风水,挖山阻止。不过也是奇怪,不时有鸟鸣:“桐油浇,桐油浇,千人挖,万人挑,过一夜,一样高。”最后不得不用上桐油浇,以火攻之。桐油浇,这该是西岩寺经历的一场灾难,抑或是成就了一个凄美的地名呢?

  关于竹兵竹马的故事,似乎也能找到西岩寺消亡的痕迹。西岩寺曾经的辉煌,在当地老人眼里,是有许多说法的。比如个个武艺高深的八百僧侣,常常在竹丛之上飞来飞去,可见武功了得。而且会缩功术,藏进斗粗的竹子里,只是后来因为抵抗作恶的长矛部队,被血腥的镇压下去,凄惨至极。西岩寺自然殃及不得幸免,这或许,该是西岩寺曾经经历的又一场风雨。

  如果追访历史,或许那一场浩劫才是让西岩寺走向最后的消亡。望着这漫山的荒芜和从历史走来的杂乱,找不到当初修行的痕迹。桐城县志载:“岩上无寸土,师手植孤松,大可合围,亦六百余年矣。”我们碰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吴奶奶,她印象里的西岩寺,还曾是她年少时的住所,经过岁月的沧桑,她仍记得寺院当时的金碧辉煌,几颗历经朝代更迭的古松,是她最深刻的记忆。这其中,不知是否有当年唐演禅师亲手栽下的佛缘?吴奶奶的爷爷辈,都是习武之人,深得寺院僧侣的传授,以一敌十的本领不在话下。再后来,经历特殊时期,寺庙里的建筑被拆除用作建设、或是烧毁,继而垦荒、种地。而西岩寺这块遗址,正是后来吴奶奶家分得的开荒之地。

  西岩寺,只剩下了最后的三个字。

  我们低头找寻,在枯荣之间,感受那些存在的风景。一处被山水冲洗出的沟壑里,深埋的残垣越出,我们欣喜至极,至少,那些被掩盖的过去,有了一丝安顿的着落,如同我们的心情,被着落一般。我们在纵深的截面里寻找关于寺庙的痕迹,那些青砖断瓦、瓷片、白玉石块不经意的一层层被安顿。一块烧制着兽面的灰陶瓦当,证明着寺院曾经的存在,静候多年。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