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川寻梦之梦起蛟台

时间:2020-12-21 16:30:17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姚鼐(清)

  就从这里开始吧。射蛟台,枞阳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张枞阳老城区交通现状图,深蓝色的线条,是老城三条穿越汉唐,横贯明清的石板路,分别叫后街、中街、河街,它们自北向南横向排列,就像一个枞川的“川”字。枞阳,又叫枞川,这三条石板路的最初布局与枞川这一称呼是否有关,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个名字一定与这条环抱小城,蜿蜒流淌的长河有关。

  实际上,长河就叫枞川河,甚至还叫过枞江,是长江水系大大小小支流中的一支,历史上它一度与长江融合交集,江河同流,或汹涌狂暴或静流如歌。

  至少公元前106年的枞阳,就是这番水天相接的苍茫景象。这一年的冬天,汉武帝行南巡狩,江面依旧辽阔,枞川河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江而下的皇家船队停泊在河街沿岸,楼船上下绵延千里,史书上说,“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足见当时的热闹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如今汉武帝行南巡狩的盛况早已成为淡远的岁月章回,只能在史书里找到片言只语的踪影,但他在枞阳江上射蛟的故事却世代流传,而射蛟台,一个天下闻名,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的去处,显然是枞阳许多传说中最美的神话。

  老街,是枞阳历史的切口,走在后街平滑幽深的石板路上,你就一步跨进了明朝。井是明朝的,宅子也是明朝的,连同这些木制的梁柱,飞翘的檐角,铅灰色的砖瓦,还有用白石灰涂抹着的墙缝都显得那么古朴苍老。

  沿着后街的石巷再往前走百余步,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汉代。射蛟台就在后街北面这道山坡上,面朝长江,迎风耸立。两千多年过去,它是如此的凛然肃穆又如此的牵动着我们的心。

  现在住在老街六十岁上下的人,大都还记得当年射蛟台独特神奇的地貌。达观山南麓山坡上,一片一亩有余的山岩和周边地形迥然不同,数十根天然石柱拔地而起,根根独立,突怒偃蹇,争为奇状。众石之中又耸立着两根一人来高的石柱,顶平、骈立,顶端有两个酷似靴底的脚印,脚尖朝向西南,与不远处连城湖中的一个土墩遥遥相望。两根石柱后面有一块凹陷的岩石,如同椅子形状,靠背扶手齐全,四周虽然杂草萋萋,野花丛生,但椅面终年干燥洁净,苔藓不生。

  据说,这个脚印就是当年汉武帝射蛟时留下的,而那个土墩是射蛟时箭落之处,名叫落箭墩。至于石椅,当然就是汉武帝临时休息的御座了。

  历史的颓垣早就埋没了汉代花草,枞川夜雨里,也已不见了当初的渔火江枫。“射蛟惟有空台在,秋色东来起暮烟”,时光依旧,但从前射蛟台那个神奇的地貌早已面目全非,无论你心中如何波澜万千,那个辉煌都已谢幕,如今只剩下这块孤独不语的标志碑。

  说射蛟台是一个历史废墟也许并不为过,但射蛟台无疑在枞阳人的心目中有着山一样的分量,因为从汉武帝射蛟的那一年起,枞阳正式设县,从汉武帝作《盛唐枞阳之歌》的那一刻起,枞阳人以枞阳的名义追求繁荣昌盛、富足安宁的梦想就不休不止。

  当历史的视距足够长时,汉武帝的时代或许会被看成中国大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和过渡期。那段时期有点粗糙,但也激活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今天,这座射蛟台遗址也许只具有文化标本性意义,也许仍然只是一个梦想,但只要射蛟台还在,即便梦想千年,也会新意盎然。(王建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