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川寻梦之千年墨香

时间:2020-12-21 16:30:18

  扫云初上惜阴亭,亭下芊芊草色青;

  碑刻不随城市改,渔矶聊待贾帆停。

  山围春树年年雨,江映寒芒夜夜星;

  射虎纵横今始灭,谁将辛苦献王廷。

  ——胡缵宗(明)

  假如把两千年的时空,放置在同一视点下集中放大,西汉以后直至西晋末年,这一段枞阳历史似乎没有灵光一现的神来之笔,或者一气呵成的华彩段落。但枞川河的荻叶芦花,依旧年复一年迎送着寒来暑往,达观山的枞树,年年也都纵情的生长,生长在每一个枞阳的春天。

  汉武帝的黄华盖在枞阳消失大约四百年以后,一个布衣青衫负箧寻梦的高大身影又出现在枞阳达观山上,他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赞誉很多,诟病也很多,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陶侃。

  出生在西晋末年的陶侃,从小家境贫寒,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阶层。但他在担任枞阳令期间勤政廉洁、励精图治,后来官升太尉大司马,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成为东晋政坛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如果说,汉武帝到枞阳让枞阳人骄傲了两千多年的话,那么陶侃担任枞阳令这一段历史,同样让我们觉得为枞阳增色不少。他的珍惜光阴故事,运甓自励故事,陶母封酢故事,在现今的枞阳,很多人张口都能说上一段,而枞阳达观山边的陶侃惜阴亭和洗墨池,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位于达观山和凤凰山之间的惜阴亭最早叫运甓亭,取陶侃运甓自励的意思,亭西建有陶公祠。到了明代,或许是枞阳学风蔚然兴起的缘故,知县张崇德为砥砺后进,将运甓亭改为惜阴亭。亭为砖木结构,高五米,四柱立地,围以栏杆,琉璃宝顶,飞檐悬铃。匾额正楷书题“惜阴亭”三字。与惜阴亭相得益彰的是亭侧的洗墨池。洗墨池原为一椭圆形天然石池,池底凸凹不平,周长约一丈六尺,水深二尺七寸。值得一提的是,这池水终年不枯,久雨不溢,池面绿阴掩映,蝶飞燕舞。

  据说,陶侃当时的寓所就在这个石池附近,勤于政事之余,陶侃珍惜分阴,每天练习书法后就在这个池子里洗濯砚台和毛笔,天长日久,池水不污,却墨香四溢。于是,后人称之为洗墨池。多少年来,它与惜阴亭一起,已成为众多枞阳文人学子心中追逐梦想的圣地。

  令人惋惜的是,历尽千年风雨而不倒的惜阴亭,于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毁,而更让人惋惜的是,逃过日本人一劫的洗墨池,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毁在了我们自己的手里。

  朝飞暮卷,似水流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时间一去不复返。面对这块苔痕斑驳的洗墨池石刻,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失去的流年?是否还能闻到那飘渺遥远的千年墨香呢?(王建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