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戏说阮大铖

时间:2020-12-23 10:53:28

  手中正在看《桃花扇》,书中口诛笔伐人人喊打的的阮大铖很耳熟,疑似我枞阳老乡,随即百度了下,果然不差,百度词条如下: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末大臣、戏曲名作家。

  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阮大铖是明将阮鹗的曾孙,爷孙两人一忠一奸同上明史,一个是忠肝义胆的名将(虽遭冤屈终得平反),一个是依附魏忠贤后又降清的小人列在奸人榜,此也是千古奇闻也!好奇心盛,遂对其刨根问底深度了一下,我却对其有了不同看法,不为研究,仅对家乡人物增加些谈料耳。

  网上对阮大铖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大都说的是其分裂的人品和文学的才华,而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阮大铖。

  阮大铖机敏有才,左光斗爱之,但其受到部分东林党人的排挤而不得志。天启四年,阮大铖父丧归家,后接左光斗书到吏部给事中入职,但是满心欢喜兴冲冲到了京城却被告知职位给了别的东林党人。当头一瓢冷水,阮大铖一肚子窝火,出了东林门就进了魏府门,魏府当然知道阮大铖的才情,这样阮大铖通过魏府也进了吏部得到这个职位。自此阮大铖与东林结下了死梁子。对此我倒觉得阮大铖情有可原,不是有句话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了东林党,我就得饿死么?

  时隔几百年,我看东林党和魏府也就是派系斗争,东林党大都是一些迂老夫子,谁都知道文人喜欢管事还一根筋,千万别去得罪呀!你看,东林党里那帮文生,自此就闹得不可开交没完没了,对阮大铖是见了面也骂,背后也骂,嘴上骂,写文骂,阮大铖在此死缠烂打情形下必定是不得安身,只能越来越依附魏府呀。阮大铖也着实是个聪明人,他一方面被逼依附魏府,一方面笃定魏府的权势终要倒塌,他每次进魏府投递进见的帖子都会私下毁掉,果然在魏党一锅端以后,没有查到阮大铖与之来往证据而侥幸逃脱。

  《桃花扇》中阮大铖祭孔时遇上东林人,东林人要赶阮大铖,阮大铖说:我乃堂堂进士,表表名家,有何罪过,不容与祭?我正为暴白心迹,故来与祭。

  东林人不依不饶,仍然当面辱骂阮大铖,看看阮大铖仍然委屈自辩:

  诸兄不谅苦衷,横加辱骂,那知俺阮圆海原是赵忠毅先生的门人。魏党暴横之时,我丁艰奔走,何曾伤害过一人?飞霜冤,不比黒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初识忠贤,救周、魏,把好身名,甘心贬。前辈康对山,为救李崆峒,曾入刘瑾之门。我前日屈节,也只为着东林诸君子,怎么倒责起我来?春灯谜谁不见,十错认无人辩,个个将咱谴。恨轻薄新进,也放屁狂言!

  再来看看李香君和侯方域,李香君妓院出身待梳笼,与侯方域一见钟情,侯方域萧索奚囊,无钱给妓院彩礼,是阮大铖不留痕迹暗中出钱筹办了好事。后来李香君得知是阮大铖出钱,不仅不感恩还当场发飙,将首饰等等抛掷一地。无论其居心如何,没有恶意的示好,你可以礼貌地不予接受,又何至于践踏他人的心意呢?人人盛赞李香君的气节,我看李香君只是一个不懂事不知礼的任性丫头。(小编不由点赞:梅姐好有个性!)

  阮大铖的这些言行,我看着都有了恻隐之心。但东林人见到阮大铖不问青红皂白不是横加辱骂便是拳脚相加,不由让我对东林党的老夫子或后生的简单粗暴和偏执加以鄙视。《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和阮大铖的孙子阮柽是好友,听说阮大铖无儿,只有一女,阮柽是女儿的儿子,过继给阮大铖做了孙子。我都这么替阮大铖憋屈,不知这孙子对好友书中骂他爷爷是何看法!(小编不由替梅姐骂一句:这个背典忘祖的家伙!)

  阮大铖的诗词和戏曲才华是得到公认的,诗品见人品,阮大铖做官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间,看他的《郊居杂兴二首》:

  (一)

  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

  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

  辟谷耻未能,炊烟时一露。

  遂引同心来,琴书屏情愫。

  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

  绿香蒲水壮,清吹松风鹜。

  于此话桑麻,坐阅春山暮。

  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

  (二)

  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

  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

  晚田虞不给,余布易我粮。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徨。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

  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

  这样的诗,不是心怀向往又心有悯意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更有人说阮大铖是“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阮大铖的戏曲我都没有看过,却搜到一致的好评甚至“其《燕子笺》的艺术价值不低于汤显祖的《牡丹亭》”的评价,如此不需我再去品评了。

  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以对和错来一分为二。生在那个即将腐烂的朝代,帮派互相倾轧,存身尚且不易,想做些事就更要有万般手段了,阮大铖只不过是比别人圆滑了一些。至于他后来降清,也许机敏如他看到了明朝的末日,捕捉到清的气盛,你想想,如果他不是带兵在仙霞关病死,一不小心成了清朝的开国大臣,其结果又会是咋样呢?还会被骂奸臣吗?后来者给清朝做臣子的汉人还少吗?呜呼!只能说阮大铖你死不逢时啊。(嗯,小编也在想:假如他不是病死的呢?)

  对阮大铖的评价当然影响极大的是官方的观点,明史中将他直接打入奸人传,甚至一度将他的家乡划到怀宁县。这不得不说到桐城的张廷玉宰相,前朝历史由后朝写,明史有幸由咱桐城的张小宰相主编,为家乡名誉着想,张宰相根据阮大铖在怀宁不短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名号,不无私心地将阮大铖果断划到怀宁,而怀宁却很委屈,拒不接收,造成很长一段时间阮大铖“桐城不要,怀宁不收”的局面,阮大铖如若泉下有知,估计会尴尬得大胡子掉落一地。(梅姐你好有喜剧感哦!)

  呵,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偶尔小气一下也人之常情也挺可爱,不过可累坏了我们这些后人啊。还是这个明朝人说得好,几句话将英雄小人一网打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简介

  许晓梅,安徽枞阳人,现居合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