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古枞川八景之达观亭

时间:2020-12-25 14:52:58

  枞阳有达观亭,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载:达观亭在枞阳,传为黄山谷读书处。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明弘治《桐城县志》有枞川八景:射蛟台、达观亭、僧寺钟、道菴鼓、漁翁钓、樵子歌、梅岭雪、荷桥潮。

  其中达观亭诗云:太史清风宇宙间,江湖随处乐游观。人归天上亭犹在,花落檐前鸟自闲。青史有名光耿耿,古碑无字藓斑斑。微吟谩向先生写,弄斧深惭学鲁班。

  《因果启示录》记: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被人们并称“苏黄"。黄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就是后来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由于他的孝行,被后人选入二十四孝中。

  宋绍圣元年(1094),黄山谷从家乡分宁前往宣城赴任途中,因阻风在舒州停留多日,与镇官苏台、范光祖等同游枞阳大云仓的永利寺,并拜访住在永利寺后山高台之上的好友戴器之。

  在高台之上,站在这里视线宽阔四达,所瞻可数百里。黄山谷欣然称戴器之所居这里是“达观台”,并作《题大云仓达观台》诗二首:

  “戴郎台上镜面平,达人大观因我名。何时燕爵贺新屋,唤取竹枝歌月明。”“瘦藤挂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欲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飞尽青天回。”

  戴器之将黄山谷《题大云仓达观台》的二首诗刻石立碑,供游人欣赏,后来成为枞阳一景。建中靖国元年(1101),黄山谷赴太平州任途中又系舟达观台下,等候女儿黄睦和女婿李文伯从江北过来接他去舒州暂歇。

  再次登临枞阳大云仓永利寺后山高台,此时高台之上,戴器之已逝世,此台荒凉已久,永利寺长老智达意欲从新修复达观台,黄山谷应邀重书此诗,并作跋纪念。

  以前,枞阳老街诸山皆以汉武帝射蛟台而名,至此以后,枞阳老街诸山以达观而名。宋、元、明、清,达观台上,达观亭立于高台,黄山谷《题大云仓达观台》诗与跋成了文人墨客驻足凭吊游览的胜地。

  明末,易谦:自牧,安徽桐城人,明末诸生、当时比较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年轻时师承钱澄之,日日追随左右,在北山楼作画放歌。在钱澄之《北山楼记》之北山构楼曰金茎,杂蓄竹木花石,时时作画,亦不甚经意,诗不多作,方望溪尝师事之,年至八十余。

  钱澄之为易谦作《金茎楼记》:枞阳依山为市,山皆硗然石也,不可树。其东一山,稍有崖壑之观,杂树数十株,参差与石映带如画,是吾北山楼窗中物也。

  山顶有台址,传为黄山谷读书台。远瞰大江,平挹江南诸峰之翠。台以北,石与土杂,树不植自生,每秋后,霜凋枫柏,丹黄烂然。

  隔岸,万松郁郁,遥带如屏障。松外拔起一峰,名曰金字尖。四山回合,中抱大湖。……市有易翁者,于其侧建读书楼,以存山谷老人之遗意,其楼正对金字尖,湖光松色,纷然入座。窗前一峰,正如金茎擢霄汉也,因名金茎楼,属予记之。

  今天,达观台已煙没历史,达观亭也无觅踪影,只有在故旧的文字记忆里残存着片言只字的痕迹。不知未来,能否还有人说起在枞阳的老街上,那曾经的大云仓、永利寺;那曾经的北山上,有一座黄山谷的达观台,那达观台上,有一座达观亭。

  明建文年桐城县令胡俨,过枞阳大云仓永利寺,在黄山谷达观台凭吊,作《达观亭》诗:昔贤去已远,荒台遗高丘。跻扳陟其颠,坐见江汉流。简册亦何有,荆榛亦何稠。清裔振林簿,浩气凌高秋。黄叶坠我前,寒虫鸣啾啾。感兹时物变,川途行水休。俛仰宇宙间,吾道良悠悠。

  作者:韩双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