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碗头鱼记

时间:2020-12-30 15:52:57

  吴永生

    碗头鱼,顾名思议,自然是碗谍里盛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鱼,已煮熟,味鲜且美。但这碗鱼的选料、制法和意义各乡都不尽相同,吃法也大有讲究。从儿时记忆算起,结合家乡的现行风俗,发现几十年来也没有太多的变化。首先是选料:过年用的碗头鱼大多用白鲢,取“百年长寿,年年有余”的谐音;红白喜事的酒宴用鲤鱼,取“鲤鱼跳龙门”和“金鲤传书”的典故。无鲤鱼也可用鲫鱼代替,取吉利之意。这两类碗头鱼都有各自的奥妙,千万不能乱吃的。

  先说过年用的碗头鱼吧。这碗鱼一般在腊底二十四接祖宗时做好,也有在三十晚上做的,吃年饭时也摆到桌面~~注意,不论是穷家富户,这碗鱼都只是摆摆样子,不能吃的,那怕动了一小块,就要受到家长的责骂,被视为大逆不道,败了彩头。因此,这碗鱼上桌时,主妇都要打个招呼,以免馋嘴鬼败兴。正常说,稍为富一点的人家,三十晚上都有两三碗鱼,不愁无鱼食。但贫苦人家~~特别是在那个天灾人祸的大荒年,三十晚上充其量也只有这么一碗碗头鱼;而且,这鱼还要留着请“年酒”时待客。因为乡下有俗语:无鱼不成席。既然是请客吃酒,而且是吃“年酒”,无鱼还了得?但这唯一的一碗鱼又不能让客食,食之则下顿就没有碗头鱼了,因此大多数主人只是象征性的用筷头敲敲碗边,说声吃鱼吃鱼。通常这时候,客人都很知趣,根本不动筷,于是精明的主妇就将这碗鱼端到锅后(厨房),说是鱼冷了,饭锅里上(蒸)个汽儿,就不再端出了,这年鱼也就算吃了。现在想想,那情景足够尴尬的。然在那个年代,这样做也是一种必然,客人也谅解,就算司空见惯了。这碗鱼端端收收,周而复始,每天都要放在饭锅上(蒸)个汽,以防变质,只到“九九八十一,泥巴家伙都请出”做田的那一天,主客才欣然命筷,嚼而食之,那鱼味之香,鱼骨之酥,是食客们永远都难以忘怀的。尽管现时家乡过春节还有留碗头鱼的习俗,但至多也只留到元宵节,想留到做田时吃,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了。

  其次是红白喜事鱼。这红喜,自然是指结婚或老人做寿或子女“高中”或添房购车什么的,但主要还是指婚宴。白喜即指老人去世,是丧事,避讳罢了。凡这些喜宴,碗头鱼都是不能少的。有些人家怕客人不懂事,索性在碗头鱼上贴片红纸,警惕警惕。成年客人都知道这个奥妙,即使带着小孩来吃酒,也只是要个小碗拣菜吃,不准小孩上桌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有客人一时疏忽大意,让小孩上桌拨了碗头鱼,那就闯了大祸了,少不得要带小孩向主人负荊请罪。记得儿时,我也曾随祖父赴过这样的喜宴,但祖父硬是不准我上桌儿,偶然上桌,祖父也是谆谆告诫,生怕我不懂事吃了碗头鱼。那时,我根本不敢违背祖父的指示,把这碗鱼看得比神灵还神圣,根本不敢动碗头鱼丁点!

  唉,真想再尝尝做田时的碗头鱼味道。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