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巩(1899-1955年),字克之,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石矶青山人)人。中华民国北平特别市首任市长(也是北京历史上的首任市长),后曾长期担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


北池子大街85号


何其巩故居
地点:北池子大街85号(原门牌号为88号)
北池子曾经住有一位民国要人,他就是何其巩,中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北平特别市首任市长、中国大学代理校长。何其巩是安徽桐城人,18岁来京谋生,后加入西北军,受冯玉祥赏识,并被派往苏联留学考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北平设为特别市,经冯玉祥推荐,1928年,何其巩任首任北平市长。1929年辞去市长之职,回老家养病。1933年,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成立,何其巩应邀出任委员兼秘书长,在北平买下北池子南口88号房产(今85号)。此后在此居住近20年。档案记载,何其巩在北平期间,做了不少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事情。一是建立三一八烈士公墓。1928年,何其巩任北平市长后,通过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呈请南京国民政府,请求公葬三一八烈士,获批准。何其巩命市工务局负责筹建公墓。同时,还令社会局、教育局、公安局等对烈士灵柩、家属调查,为公葬做准备。何其巩并亲自准备了讲话,指出“三一八诸烈士的牺牲,是为求中国民族之自由平等而牺牲……”墓表亦由何其巩亲自撰书。二是保持中国大学民族气节。1935年,何其巩出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此间,曾经营救了因爱国而被捕的北平学生联合会主席、后来的新四军总政治部秘书处长黄诚。北平沦陷期间,何其巩全心办教育,坚决不任伪职。《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大学革命史大事纪要》载,何其巩在中国大学图书馆内正厅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勉励学生报效祖国。他还聘任留居平津坚持民族气节的教师到中国大学任教。据天津《益世报》1946年4月15日刊登的《中大返校节何校长报告校务》载,何其巩校长抗战伊始即坚持做到:“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学生自由讲习,并运送抗日后方;学校证件,从未加盖过伪印;对参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别掩护。”(冯舫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