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主妇们早起淘米做饭,准备祭品,男人们洁面掸尘,上坟给先人送一年中的最后一次饭,敬告先人勿忘了大年日回家团聚。拜祖回来,一家人就会接着忙活起来,炒花生、米角、山芋角,炸大头肉圆子、小炸儿。
简单吃过午饭,稍作休息,男人、小孩开始挂中堂、贴年画、门对(对联)、门庆(横批),室内布置一新。乡间规矩,贴了对子,讨债人就不能再上门,躲债人这时可以不必再担惊受怕,过个安稳年。
傍晚时分,各家争先恐后地祭拜天地菩萨,在路口处敬献公鸡(须是整只在开水中稍滚过,鸡头端正,不能昂向天,以示对魂灵的敬畏),鱼(也是整只,多为鲤鱼或鲢鱼,必须留到出元宵,意为年年有余)、猪肉这三荤、三素(千张、豆干、生腐,全是安徽人最喜好的豆制品,以此表达赤孝之心)、酒饭,烧过香纸、燃放烟花爆竹,三跪神灵,礼毕。回到家中,八仙桌、椅摆放整齐,用新鲜汤汁儿浇过祭品,换过米饭,斟满白酒(这些过程中,身体都不能触碰椅凳),烧纸鸣竹,跪拜迎接祖先回家过年,是为“接祖”。
接完祖后,全家老小依辈份大小围桌吃团圆饭。年夜饭不需要多么丰盛,但架小炭炉子是不可少的(类似北方火锅),无论男女都会喝些小酒。
吃完年夜饭,家主会给家里人“压岁钱”;但对小孩子来说,真的只是枕在枕头底“压祟”。第二天早晨,大人便会收回。饭后,小辈需去拜访亲族叔伯长辈。长辈如果还在用餐,小辈随就入席,向长辈敬酒。
年尾、年头两天,每家都会点夜灯,掏夜火(满满火钵全是炭火,火到第二天早上都不会燃尽,预示“一年红到头”)。一家人围坐火桶(南方的取暖器具),吃着茶点,聊着闲天儿,辞年、守岁。
年轻人早已三五成群,小赌一把。待过午夜十二点,各家各户洞开大门,鞭炮齐鸣、礼花映天,不绝于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