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家谱馆丛书》前言

时间:2021-02-03 15:23:56

  枞阳本汉县,唐至德后退为桐城一镇。己丑(公元一九四九年)鼎革之后,划桐城东南两乡复置新县,越数年,复汉时县名。汉武射蛟,陶公运甓,皆邑中故事也。枞阳地滨大江,山川清淑,异于他域。明清以还,名贤辈出,世家崛起,若桂林方氏、麻溪姚氏、左宕左氏、峦漕钱氏、山阮氏、陈洲刘氏、高甸吴氏、合明章氏、青山何氏等,莫不寖昌寖炽,名播江南。自方望溪(苞)、刘海峰(大櫆)、姚惜抱(鼐)出,天下论文学之盛,莫桐城若也,时号为“桐城派”,然考其人物贯籍,大率今之枞阳人,乌乎盛矣!昔李光炯先生谓“枞阳山水妙天下,邑中文化实起于兹”,吴孟复先生亦谓“作者多居桐城东乡”,皆以桐城文化发轫于枞阳之故也。

  文化之盛,必赖文献有以传。明清迄今,邑中辑录诗文之风极炽。有广求一邑者,若潘木厓(江)之《龙眠风雅》,何存斋(永绍)、李芥须(雅)之《龙眠古文》,徐樗亭(璈)之《桐旧集》,皆广收博采,有益于文献。有专采一乡者,若王晴园(灼)之《枞阳诗选》、张凤楼(五鹏)之《续枞阳诗选》,亦一隅独秀,帙然大观。一家一族,亦多刻有专集,或以“家集”汇为专著,或以“艺文”附诸谱牒。炳炳琅琅,焕若繁星。论其裒辑本族文献之繁夥、私家刻印之精美者,则桂林方氏之“此藏轩”、左宕左氏之“噉椒堂”、峦漕钱氏之“斟雉堂”、陈洲刘氏之“缥碧轩”、高甸吴氏之“著存堂”、鹞石周氏之《清芬文集》、皖桐光氏之《龙眠丛书》,尤称佳椠,其影响又非一家一邑之荣所可限域者矣。

  嗟乎,近代以来,风雅陵夷,先贤旧籍迭遭厄运,劫后烬馀,亦多付尘封灰灭。余生也晚,犹得伏读乡先辈遗书,每有生不同时徒生景慕之慨。戊戌(公元二零一八年)之秋,余于白鹤峰前设枞阳家谱馆,广搜桐城、枞阳诸家谱牒及两地文献,欲考吾邑人文昌盛之由。尔来逾岁,四方同怀者闻声以应。或曰:“君既志于此矣,曷不效前人纂辑乡贤诗文,以广其传?”其议与余甚合。因拟以家族为经,诗文为纬,专采其家先辈之诗文,一家一集,既可窥其家族世系之绳续,亦可观其道德文章之仪型。绍述英华,网罗放佚,或有助于异日乡邦文献之征焉。余不敏,忝主其事,因叙其颠末于此。

  公元二零一九年岁在己亥季冬,邑人陈靖识于枞阳家谱馆南窗。

  按:

  1、李光炯先生语,见李光炯《晦庐遗稿》卷四书札《答枞阳国民学校教习汪朗溪书》。2、吴孟复先生语,见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第二章第一节:“桐城文派”之出现于桐城,原因何在?姚鼐的解释是:“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简言之,即由“地灵人杰”所致。那末,何以不出于黄冈、黄梅,而出于桐城呢,且作者多居于桐城东乡(即今枞阳)呢?看来不像是那么简单。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