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的滚龙灯

时间:2021-02-18 09:18:03

  家乡的滚龙灯,历史悠久,究竟从何时传承至今,已无从可考。但我们的先人对龙的图腾是可以肯定的。印象中,正月初一吃过午饭就跟随舞灯的大人,跑过一个又一个村庄,钻了这家挤那家,有时跟随着老滚龙,一路看看热闹,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好在我们孩子已“年饱”了,吃了随身带的点心,并不觉怎么饿。

  说来也怪,锣鼓一敲,滚龙灯一舞,这年的味道就十足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乡的滚龙灯不但让邻里之间加强了团结、合作,而且连十里八乡的村民也多了交往的机会,它是乡邻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滚龙灯舞来了和谐,也舞出了太平、安康,更舞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的巢山脚下,它名叫“敦睦堂”。虽然它名不见经传,不管在什么样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她的踪迹,但我的根在那里。那里是我的血地,至今仍有我的至亲,山上有我先人的坟地,我与她血肉相连。我怎能把“敦睦堂”忘怀?我又怎么能不忆起家乡的滚龙灯?

  

 

  近来,我常热血涌动,激起情感的涟漪。想写一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家乡的滚龙灯。它不光是一种玩耍的道具,而是家乡父老乡亲“龙人以和”的信仰、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睿智。

    那一气呵成的舞滚龙表演,既要阳刚之力,又须技术含量。那铿锵有力,节奏分明的锣鼓等打击乐的美妙,简直是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天籁;还有那脍炙人口的《老龙送子》歌,无不反映了父老乡亲的精神风貌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滚龙灯是家乡父老团结合作的结晶,乡亲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春节期间奉献给十里八乡人们的一道文化大餐,也为大家过新年添塑了一道精神文明的美丽风景。

  滚龙灯有一个很庞大的阵容,需要一个村庄男人们的通力合作。首先是一个打引灯的漂亮童子;再就是精选十多位年轻力壮的劳力,轮番滚舞;还有打击大锣、小锣、镲、铙、鼓的好手,加上灯前灯后的服务人员,足足有二十人以上。观灯时男女老少,空城而出,真是人山人海。这时,空中飞舞着一条彩龙,地上游着一队人龙,两龙并进,分外妖娆。

  老滚龙主要由龙头、龙尾和中间三硬场组成,五人同场献技。不过在三硬场和头尾之间各加一个软场(舞动时活动用)滚龙全长八米。

  传说初次兴灯时,所有制做龙身和舞柄的木材,不能购买,必须组织一拨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到木材店去“偷”。在偷的过程中,若被店家发现,也无关紧要,只要向店家说明此举是兴灯之用,东家不但不责怪,反而高高兴兴地说:“你们拣中用的挑吧!”假使东家没发现,灯一旦兴成,正月初一,一准第一个送灯给卖木材的东家欣赏,并说明原委。东家同样乐呵呵地献上好糕点、好烟招待,彼此互道万福,并恭喜新年发财。

  每次兴灯时,腊底请扎匠用五彩纸糊扎好龙头、龙尾。到了腊月二十八下午,大家敲锣打鼓,将龙头、龙尾请回稻场,再请出中间的三硬场和四软场,将红底花布的灯皮蒙上,在硬、软场的烛台上点上蜡烛,一条色彩斑斓,金光四射,灵气十足的老龙便飞游在空中。在稻场上大家焚香、烧纸,祭拜一番。拜毕,选中的轻壮劳力在锣、鼓等打击乐的伴奏下试舞、操练,直到娴熟为止。

  舞滚龙灯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舞灯人的雄姿,即舞手的舞技是否娴熟、优美。这是很直观的,一看就清楚;另一点,打击乐的节奏感倍受人关注。俗话说,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在行家耳里,乐队的质量是否上乘,一听便知。

  家乡的滚龙灯的锣鼓等乐曲,模仿“八哥洗澡”的轻快节奏,共18个曲调。乐手们要通力协作才能打出同一节奏。打击得好,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十分清新、自然、美妙。乐队中,击鼓之人是主心骨,是乐队的灵魂,其他队员都留心鼓点,协同作业。鼓手还要练就一心二用的功夫,右手有节奏地敲击两面鼓(牛皮大鼓或木鼓),左手仍要有节奏的玩呱嗒板儿。一般的人是难胜此任的。

  舞滚龙灯有许多讲究。三五年才可兴一次,兴的次数过于频繁,左村右邻会暗地里说些不中听的闲话。滚龙滚舞完一个村庄后,去另一个村庄的途中,锣鼓等乐器最好不要间断,特别是路过村庄时,乐器绝对不能停歇。传说,若停歇了,这个村庄的人一年到头都不通泰,做事不顺溜。

  传说中还有更玄乎的,滚龙在游走的途中,绝对不能从晾衣的竹篙、铁丝、绳索等之类的下面钻过。所以在滚龙游走的路上事先安排清除此类物品的专门人员。假使夜深天黑,稍加疏忽,从此类物下钻过,时间不长,蜡烛就会自然引燃灯皮及龙头、龙尾,一烧干净,令你不得不仓促请人再扎,重新来过。传说中十分灵异,真是怪事。不过,我从来却没有见过这样尴尬的场面。

  滚龙出灯前,要有选择地送帖子,送帖子的人多半是本村的有头脸的人,朋友多,人缘好,贴子送到,就凭送帖人的面子,该家是不会拒绝的。帖子送得越多,舞灯人就越忙活,接到的喜钱、喜烟、喜糖、喜糕就越多。自正月初一开始到元宵收灯,保管喜品的人家,俨然是一个糕点、烟糖的杂货店,让人好生羡慕。

  正月初一下午,按照帖上预约的时间,到指定的人家献灯。出灯一定沿水上(靠右边走)在引灯的带领下,来到指定的人家门前(东家放鞭炮恭迎,再好烟好茶相待)先滚舞一番,再飞游入庭堂,按照从右到左的方位,滚舞四方,再游出庭堂,仍然在门前滚舞,直到东家再次放鞭恭送。

  有些东家一时高兴,抬出八仙桌放在庭堂,舞灯人会意,舞中场的三人动作十分敏捷地跃上八仙桌,跪聚一起,舞首尾的二人在桌旁从右到左四个方向,舞得首尾相应,而桌上三人动作协调,配合有致,边滚舞边移动方位,舞到高潮,便不时引发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时空中彩龙真是风声雷动,在空中飞舞盘旋,仿佛是天庭飞来的神龙,在空中戏耍,永保家乡世代平安。

  黄麻龙须是娇惯孩子的父母最虔诚的圣物,她们洗手净面,恭恭敬敬的来到滚龙面前,十分小心地解下一小绺龙须。头角峥嵘,黄髯飘飘的老滚龙仰首微笑,也似向大家道福。龙须制成绳索,套在孩子们的颈项或手腕上,托老龙的福,孩子们就能防水防灾,长命百岁。

  也有一些灵异的事发生,在滚舞过程中,从老龙身上自动脱落任何一物,这是该东家绝好的兆头。

  据说老龙送子十分灵验,十有八九都能让求者如愿。

  老龙送子,由一德高望众的老者,手提大锣,走进房中,边敲锣边口授《老龙送子》歌:(版本有二)其一:

  “一步走进房,两眼看四方,一支蜡烛亮堂堂,照见房内好嫁妆,左边又摆香和灯;右边又摆灯和香。香和灯,灯和香,苏州镜子放明光。五谷撒镜前,荣华富贵万万年。二步走进房,两眼看四方:四四方方一张床,四块金砖垫床脚,四根金柱立凤凰,凤凰配凤凰,新帐子配新床,夫妻二人同床睡,早生贵子状元郎。”

  其二:“天上一朵祥云开,老龙送子到房来。一生荣华多富贵,早生贵子状元郎。大孩儿当朝一品;二孩儿两广都督;三孩儿封疆大吏;四孩儿八府金刚;五孩儿年轻最小,在家中看守爹娘,读好文章,有年有月,京州招考,考了头名星科状元;六妹千金小姐;七妹妹正宫娘娘。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元宵节后收灯,众人跪拜,恭送老龙上天,永保飞游之所泰平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家乡的滚龙灯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迷信思想,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理应把它发扬光大的。(胡章武)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