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何泛滨的传说

时间:2021-03-30 14:23:52

  枞阳城郊,有条漫不经心的县道,如一根长长的扁担,挑着石矶头和黄泥岗这两个点,因之称作“黄石公路”。如果你沿着小镇石矶头一路西行,会被接近终点的一处不太高的岗岭所迷惑。这便是当地人口中的“风水岭”。至于此岭究竟有没有“风水”?作者我无从知晓。不过,长眠在岭上那位清代古墓中的主人,却给此岭留下了几分诡秘与神奇。

  

  登岭,可览西南县城风貌,可赏羹脍赛湖光山色。回眸北眺,可见青龙、九龙诸峰蜿蜒蠕动,像在朝着巍峨的大青山顶礼叩拜。东南环绕着多座我叫不出名字的山岚。我想,这是不是此岭被叫做“风水岭”的原因呢?

  

  多少年来,探究墓主人的身世之谜,讲述其传奇故事,一向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位墓主,就是被人口耳相传,代代不绝的清末奇人何泛滨!

  

  在我所听到的何泛滨大量传说的故事中,既有匡扶孤弱、伸张正义的,也有荒诞不经、捉弄坑人的。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的。先还是讲讲他正面的故事吧。

 

  一.助哑巴讨公道

  据传,何泛滨,生活于清咸丰至光绪年间,系老桐城南乡(今枞阳镇何青山)人,终身以讼师谋生,虽然未有家室子嗣,却有文墨奇才、公道正义。因其成功援助了一名蒙冤受屈的哑巴告状,而被世人传为美谈佳话。

  

  话说那日,何泛滨穿着一件旧长衫,挎着文房四宝,领着这名孤苦伶仃的哑巴,辗转来到桐城县衙大门口,一阵“咚咚咚”击鼓鸣冤。县老爷将二人传唤上堂,何泛滨示意哑巴呈上状纸。县官见状曰:“具状人,是哑巴;大老爷,准了吧。发公差,跟着他;到那家,捕那家;定有人,说公话。”县太爷见状纸写得言简义赅,在情在理,便依所说,轻松地将一桩哑巴冤案破了,使哑巴及时蒙冤昭雪。从此,何泛滨在讼界名声大振。

  

  二.帮寡妇维权
 某户一女子,早年丧夫,其夫家担心其年纪轻轻,难以久留,意在其净身出户,不带家产。何泛滨怜其孤弱,慨而代诉。他在状纸上刷刷点点,写了这样几句话:“十六嫁为妇,十七痛丧夫,十八公叔驱,弱女何所依?叩请老爷怜,为妇作主乎!”县老爷一见状纸,顿生恻隐之心,遂判给田产,让其归养娘家。透过此案,可见他具有一种爱管闲事、怜弱扶孤的古道热肠。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