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刘大櫆哲学思想浅析

时间:2021-04-15 09:50:43

  刘大櫆(一六九八—一七七九),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县陈家洲人。他是望溪弟子,又是姚鼐的老师,属桐城文派三祖之一,他还是架通桐城文派与阳湖文派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梁。他对桐城文派的作用不仅在继承,而更在变化与拓大。近观不少宣传刘大櫆的资料,只提论文重视神气、音节,散文长于气势,富有文采;而对刘氏的哲学思想,则记载不多。

   谈及哲学思想,刘大櫆与一般桐城派文人恪守程、朱理学者不同,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影响。比如对“天道”的认识,他说:“天道盖浑然无知者也”。他以为天地、日月、山川、人物都是宇宙间各种因素偶合的结果,不存在主宰自然与人事的“天”。这充分表现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不赞成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刘氏在《天道·下》一文中写道:“天无心也,其祸福偶中之于人,而与其人之善不善,未必果以类应也”。他又在《天道·中》中说:“今夫杰猾之民,乘时窃位,怙宠立威,黩货无厌其有,稍异于己者黜之,甚者夷灭其宗族,惨核亦至矣,而康宁寿考令终者不可胜数”。由此可见刘大櫆对“天道”的怀疑和否定并非出于对宇宙本体的理性认识,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各种不合理现象的感性体验。因而这种理论是与抨击贪官污吏与针砭时弊相联系的,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当然,这一进步思想的形成,又是与其生平遭遇分不开的。

  刘大櫆承认,万物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与当今“物质是第一性”的观点相一致的,而与当时理学家的“复古”思想背道而驰。刘氏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他曾说“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息争》)。他反对一成不变,抱残守缺的陈腐观念。他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后来也贯穿在他的文论中“故文者,变之谓也”(《论文偶记》)。在学术问题上,刘大櫆从“天下事物无一不变”的立场出发,提出:天下之理不能一端尽。(《息争》),表现了他学术上的兼收并蓄的观点。这与我们现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法有相似之处。

   在对天理、人欲的看法问题上,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刘大櫆的人道主义观念。他承认人的合理欲望,不主张纵欲,提倡在考虑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在《书唐学士德侠传后》一文中说道:“视天下之民,皆吾同胞,不忍见其阽危沦陷而思有康济之,使无不得其所也”。这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

  纵观刘大櫆的哲学思想,它既反映一个生在康熙年代,长在雍正、乾隆年间的潦倒文人对衰乱之世的愤懑,又体现了他与一般桐城派文人相悖的叛逆精神,敢于超越封建正统思想的范畴而自成体系。清末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谈到桐城派文人时说:“凡桐城古文家不治宋儒之学以欺世盗名,惟海峰稍有思想。”(王安国)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