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苏托夫烈士在革命最艰难的岁月英勇就义,长眠于工山镇这片红色的土地。而今,他的名字和其他烈士一起,镌刻在南陵县工山镇八都何自然村的烈士纪念碑上,更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苏托夫烈士画像
苏托夫(1905-1942),铜陵市枞阳县项铺镇石溪村人,原名疏仁安(枞阳口音“疏”读为“搜”),字冠中,化名苏野夫、苏贯中、王冠卿、苏托夫、苏拓夫等,是铜陵地区早期党组织创建者之一,任铜陵特支书记,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书记,泾县旌德太平县委书记,青阳县委创始人,一直在繁昌南陵交界处活动,1942年1月在繁昌被捕,同年7月在南陵县工山镇遇害。
工山镇政府每逢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组织党员和学生、群众来祭扫烈士陵园。多年来,苏托夫烈士陵园一直未见他的后人出现。2019年镇政府计划重新修缮苏托夫烈士陵园,为了厘清这段壮烈光辉的历史,工山镇文联几位负责人积极行动,到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寻找他的后人和相关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苏托夫烈士完整、光辉的一生,这也是作为工山人的敬意,以此告慰烈士的英灵。

2019年年末,我和工山镇文联三位副主席周济贫、陈明庆及鲍正启4人前去苏托夫生前老家、战斗过的地方,收集资料。为了这次调研,事前查看了许多资料,开了单位介绍信,还做了一些其他准备工作。
第一天上午,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枞阳县党史办,在和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由于语言沟通有点困难,起先说起苏托夫的名字,他们不知道是谁,但是当说到苏托夫本名叫疏仁安时,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他惊呼:“太巧了,我们正在进一步整理疏仁安烈士的事迹,也准备出一个专刊,不信你看,我正阅读他的事迹呢!”我们一看,他面前打开的《枞阳县志》恰巧翻开的就是介绍苏托夫的那一页。当时,我们都很感慨,苏托夫烈士英灵有知,知道我们带着心愿回到了他的家乡,南陵和枞阳相隔数百里,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在收集整理关于他的事迹。
我们在枞阳县史志办还考证了苏托夫其他几个化名,苏拓夫、苏野夫、苏贯中、王冠卿等,复印了其他相关的材料。

在枞阳县史志办的指引下,我们随后来到苏托夫的家乡项铺镇石溪村老街,找到该村委会,听人介绍,苏托夫没有子女,但有一侄孙疏洪在小学教书,并给了我们号码,但是号码不正确,我们便让村里继续帮忙打听。
村干部还带我们参观了苏托夫烈士的故居遗址,房屋早年间已经倒塌。我们一行人看了老地基和他家门前的一条河,听说苏托夫当初就是乘船沿着这条河离开家乡的。

我们一行人从工山镇出发时,在跃进村八都何苏托夫烈士墓旁随身带了一些野花的种子和泥土。开始我们不能确定能否找到苏托夫的家乡和后人,如果找不到,就想着在枞阳找个地方当作他的家乡撒掉。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他的家乡,而且还找到了故居。我们把野花种子和泥土交给村里的干部,让她来年开春,将种子撒在苏托夫家乡的山坡上,虽然不能让烈士回家,但这些他战斗过的土地、陪伴过他的鲜花也是他的一部分,让他落叶归根,让他的精神魂归故里。石溪村的村主任一下子泪流满面,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带烈士回家!

第二天,我们从枞阳到老铜陵县,现在是铜陵市义安区,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一些资料在西联镇钱湾村的沿江三县特区展览馆。在展馆内,有苏拓夫烈士塑像,也有整版的文字介绍和各个侧面的描写,比如当地老人的回忆,亲戚朋友的回忆,战友的回忆等等。我们一行人向苏托夫烈士像敬献了花篮,并在馆内赋诗一首,向烈士表示敬意。

后记:
日前,经多方面打听的事终于有着落了,苏托夫烈士的后代终于联系上了。原来苏托夫烈士没有子女,侄孙疏洪是一位退休教师,他一直对烈士牺牲的地点不确定,也寻找了多次,但是一直没有打听到。疏洪表示:“等疫情一结束,我一定带领全家去工山镇烈士陵园,祭奠我的小爷爷。”他还说:“自从我记事起,无论过清明节还是冬至或烈士纪念日,我都会想起我的小爷爷,我也把到处收集到的小爷爷的革命事迹,讲给我的子孙听,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我希望我们疏家能继承苏托夫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并以此为榜样!”

(苏托夫烈士侄孙疏洪)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