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的桐城县,包括今桐城市、枞阳县及庐江县一部分地区。 1927年秋天,中共党员章逐明从武汉回到老家枞阳,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在原育才小学内以教书先生为掩护,联络陈雪吾、章礼备等青年,秘密商讨筹建地方党组织。
根据中共安徽省临委指示,受中共怀宁县临委派遣,中共党员章逐明成为桐城县的通讯员,并肩负起在桐城县境内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革命任务。“1926年,章逐明在武汉学习时就接受系统的革命教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史志办主任姚望华指出,这也为他后期在枞阳从事革命活动和建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7年夏,他与陈雪吾、疏世辉一道回安庆,组织了反对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示威游行。
大革命失败后,章逐明回桐东家乡方家仓,着手发展中共秘密组织。不久,又联络党员疏世辉、钱邦文及团员章鸾翔、章礼备和进步青年吴克振等人回桐东区域(今枞阳县横埠、汤沟、陈瑶湖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唤醒当地民众,并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秘密传播革命思潮,先后在当地发展党员20余名。1927年冬,章逐明等人先后参加安庆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汤沟暴动和潜山县梅城暴动,逐步积累了革命经验。
1928年1月,章逐明在后方乡章家大屋(今枞阳县横埠镇育才村内)召开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桐城直属支部,章逐明任书记,陈雪吾为副书记。 “这也是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该区域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支部设立干事会,章逐明、陈雪吾、章礼备、章鸾翔、钱新嘉5人为干事。 ”铜陵市史志办负责人说,同年4月,中共桐城直属支部与中共怀宁县委接上组织关系,由该县委领导。
桐城直属支部成立时,即作出发展党的组织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决议。按照决议要求,桐城直属支部成员一面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的组织,一面将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延伸至周边孔城、庐江县南一带,并与1926年成立的中共孔城支部取得联络。桐城直属支部成立后,还开办了农民夜校,自编课本,将识字教育与政治宣传有机结合。不久后,东仓区等2个农民协会相继成立,会员20多人,并掀起农民革命运动。
同年11月,该支部党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且分布地域较广。经中共安徽省第二届临委批准,成立中共桐城直属区委,下设10个党支部;至1929年初,有党员66人,活动范围覆盖至今枞阳县大部分乡镇。 1929年2月,省委派王步文(化名朱华)到桐城县,将直属区委改名桐城直属临委,6月更名为中共桐城县委。从此,今枞阳地区的党组织活动和革命运动得到迅猛发展。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