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光芒

时间:2021-05-14 10:21:24

  高斌

  1

  前不久,我们所在党组织奔赴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根据地参观学习。踏上星星之火的革命之山,我在这块热土上使劲地跺了两脚,这份带着仪式感的真切,于我来说,是一次远行,也是一次归来。

  这是一次洗礼,更是一种传承。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工作。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自此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心酸与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就是在这片茫茫山脉里,充满了硝烟与江湖。

  那些在我们眼里的英雄,从来都不只是传说。

  于是,我再一次对革命前辈肃然起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几百名革命同志奔赴井冈山,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而这个开始,是一个关于江湖和侠士的故事。

  历史在时空里穿越,我们在茅坪回到1927年。当年的这块土地,是山下袁文才和山上王佐两位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武装地盘。毛泽东到达三湾后,深知井冈山的重要性,而要在那里站住脚,就必须要说服这两个人。

  如何上山?那一晚,毛泽东一夜未睡。

  第二天,毛泽东便与当地的党组织武装负责人龙超清联系上,希望通过他作为中间人,与这两位“山大王”谈谈。龙超清告诉毛泽东,他与袁文才是交过命的兄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此人重义气,建议先与他沟通,再通过他与山上的王佐照面。

  当龙超清把毛泽东想与他见面的事情传达给袁文才后,袁文才不免疑虑重重。他知道毛泽东的名声在外,是中央的干部,但心里又担心这支部队的到来,会火并了他的武装。他答应了这次的会面,只是他给自己留了一个后路。

  会面前,毛泽东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并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挑选100支枪作为“见面礼”,而且只带几名同志前往。这可让与会的同志们瞪大了眼睛,纷纷反对。毛泽东说服他们:一是既然要见“绿林”中人,就要讲“江湖规矩”,既然我们要山上,就要拿出诚意,江湖人讲究一个“义”字;二是我们来到他们的地盘,他们本身就认为是一种威胁,再兴师动众的去,难免让人家觉得是一种压力,这不符合江湖礼仪,制造了紧张氛围。一番争论后,同志们终于勉强答应。

  袁文才留给自己的后路是,在沿途埋伏了几十名武装人员,随时准备战斗。

  但他等来的是毛泽东与仅有的几名随同,而且还用马匹驮来了他们最需要,也是最看重的武器枪支,他从内心被打动和接纳,毛泽东的英明和胆识让会谈变得格外顺利。而后,袁文才拱手作揖,按照江湖习惯,向毛泽东回赠了1000元大洋。并保证说,山下茅坪的大门,向毛泽东敞开。至于山上的王佐地盘,由他上山说服。

  至此,毛泽东打开了井冈山的大门,并和南昌起义的朱德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使革命走向胜利的独特而正确的道路。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井冈山的名字和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孕育了井冈山精神,激励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

  2

  这让我再次想起一座小村庄,一座红色土地的山。让我再次缅怀一位在广州起义参与者史逸烈士。 1891年,史逸出生于在这座山村里。上完私塾后,他进入桐城中学学习。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以后,安庆随后独立。但国内革命形势更加严峻,史逸的族兄史恕卿在省内,一面配合孙中山先生组织“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进行民主革命活动,一面组织进步青年出国深造,“寓革命于教育,寓教育于革命”寻找救国之道,并由留日学生监督处被担任为留日学生经理。1914年,史逸在史恕卿的安排下留学日本,随后在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攻读药物学。四年后,他回到国内,在安庆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任教员。1922年9月,史逸离开安庆,赴欧洲留学,同船的还有朱德、孙炳文等十多人。1923年5月4日,史逸与朱德、孙炳文等人离开柏林,进入哥廷根一所大学学习,并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历程。史逸也成了枞阳历史上最早期的中共党员之一。

  1926年9月回国后,史逸被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27年12月中旬,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史逸通过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身份为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的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侦查到,起义的第二天,国民党军队随即包围了广州市卫生局,将史逸逮捕杀害。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一段心酸而又悲壮的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它不仅是一段染满鲜血的故事,它更是一段记载中国革命历程的丰碑。今天的史家湾,它也不仅仅是一座小村庄,它更是一个孕育红色土壤的基地。当我站在这片土地上,看历史从天空飞跃,看越过硝烟和枪炮的革命号角。脑海里不停地闪过这座小村庄里走出的革命人士,史恕卿、史化成、史伟、史迈......

  3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小村庄成了红色教育打卡地。市县党史办在这座小村庄采访了关于建党100周年的专题片、党员群众在这里追忆革命历史,我们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再次重温了那段烽火岁月。我希望,小山村不再宁静下去,我还希望,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打造出红色教育基地。

  我有这样的几个想法。

  一是借助晓春村旅游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现有的白荡湖湿地风景区,挖掘史家湾红色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景点。目前,史大化故居正在积极申报名人故居县保单位,在修缮故居基础上,收集革命前辈的党史素材和资料,以陈列馆形式呈现教育;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史家湾是一张厚重的历史名片,从这里走出去的革命人士有数十人之众,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史大化在挽韩衍联悲泣道:“革命未成君便死,江湖日暮我何之!”时时在我们耳边震荡,他为革命九死一生,也不放弃信仰,坚持初心。26岁的史伟,为掩护部队和战友遭日军被捕,吊在马脖子上也不透露半点消息后被日军残忍杀害。这些故事,可以邀请相关人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学校或党课进行宣讲,在名人故居进行瞻仰、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洗礼;三是结合相关实践活动,宣传营造更浓厚的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从革命先烈到新时代的先进模范,建立本土文化档案,以红色精神谱系为主线,创新“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学习,传承好红色基因。

  要把红色的故事一直讲下去,要让红色的火种生生不息。

  要把革命理想一直坚持下去,要让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在高高的山头。

  我整理着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它发出红色的光芒。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