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钱铺小洼里长眠着八名新四军烈士

时间:2021-06-16 15:54:21

  家乡钱铺的山,不像西岳的怪石峥嵘,不及太行的苍茫雄浑,也没有秦岭的群峰连绵,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却也形成了错落有致、沟峰分明,林松墨绿、竹海茫茫,红岩翠蔓、层层叠叠的风格,透着一种温润和谐的美。美丽的合铜黄高速和合铜省道,像仙女遗留的两条裙带,飘然穿山而过。

  然而,这样宁静秀美的山乡,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革命历史。一九四五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八名新四军战士壮烈牺牲在这里,血染红叶,魂舍翠柏,骨葬青山……

  日前,笔者在钱铺镇黄岗村采访时,偶遇该镇党委委员章训平同志,他向我提供了当年那场战斗的线索文稿。我欣然接受了这次采访任务,也乐意为寻找这八名新四军无名烈士,还原当年的战斗场景,作出自己的一点努力。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背上相机,在黄岗村钱龙委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该村北岭四组小洼里。热情好客的左能刚老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今年73岁高龄,是那场战斗的知情者之一。

 钱闻萍

    左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见我们到来,十分高兴。他说他一直立志寻找、挖掘、还原当年那场战斗的全过程,想要把八位无名烈士的尸骨迁葬到一起,建造纪念碑,以供世世代代的后人瞻仰纪念他们。老人动情地说,如果不是当初无数的无名烈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人边说边拿出了他手写的准备递交到政府的材料,向我们讲述了那场战斗。

  一九四五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夜幕低垂,晚霞似血般流淌在北岭的沟沟坡坡,丛林深处,有五户农舍掩映其中。这里秘密驻扎着一个排的新四军,排长叫张金标。这个排几天前在将军乡虎栈村与国民党清乡团一个营(营长姓马,名字不详)作战,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终因敌强我弱,新四军被打散,排长张金标率部十九人突围,转移到钱铺一个老名叫敖基岭(现北岭团结组)的小洼里,隐蔽居住在钱金敖等农户家中。

  老百姓自发地两人一班,轮流为新四军站岗放哨。傍晚时分,因放哨的老百姓一时疏忽,路过此地的国民党清乡团发现了情况,小洼里被包围了。国民党清乡团在小洼里南面的毛岭山上架设了一挺机枪,西边的小山岗上架设了一挺机枪,小洼里完全处于国民党部队的火力覆盖之下。

  两挺机枪和几十条步枪射出无数颗子弹,暴雨般倾泻到小洼里,顿时硝烟四起。张金标排长率领十九名战士奋勇还击,掩护老百姓向后北面的钱家山撤离,终因寡不敌众,八名新四军战士壮烈牺牲,两人被俘,排长张金标带领八名重伤战士以及老百姓转移至钱家山深处隐蔽。

  此次战斗,在新四军的奋力还击下,沒有一个老百姓伤亡。战斗结束后,张金标排长率领新四军伤员驻扎在钱家山丛林之中,小洼里老百姓偷偷送药送粮。这八名伤员养好了伤,与百姓一道埋葬了牺牲的战友,便告别小洼里的亲人,又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之中……再后来,被俘的两名新四军战士被国民党清乡团带至水圩(今属陈瑶湖镇)残忍杀害。  

        讲述完那场惨烈的战斗,左能刚老人含泪要求我们上山,带我们到了当年国民党清乡团架设机枪的毛岭山和小山岗,看了小洼里,在杂草丛生的山上,分别找到了八位烈士的墓地。

  左老说,每年的清明、冬至,他都像祭扫自家祖墓一样,带些酒菜,按照乡俗,清明时节插些彩标,冬至时节带把镰刀清理坟墓上的杂草杂树。几十年如一日。

  左老说,他要守着这些无名烈士,年年为他们扫墓,即便自己百年了,也要求自己的子女继续守护着烈士。

  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将这些无名烈士的尸骨迁葬到一起,立座纪念碑,以供世世代代的后人瞻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