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林
官埠桥镇官山村地处素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之称的枞阳县之西南隅。东临金鸡山,西瞻黄公山,南抵菜籽湖,东南是绵绵连城山。晨可观连城云霭,夜可听枞川夜雨。官山,是个有文化底蕴、有故事的地方。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逐鹿中原之时,陈友谅打算在官山建都城呢!官山中间开阔,中有溪水长流,三面环山,是天然的防御城墙,东西分别有白象山(现叫白鹿山)和金狮山锁住出口,俗称金狮白象把朝门之势,符合建都城的条件。在陈友谅心里,此地就是他将来的都城,所以取名“官山”记之。随着陈友谅败北,在官山建都城也就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官山后面还有座山,古时叫“皇宫山”,似乎还有点皇家氛围,久而久之“皇宫山”却变成“黄公山”了。
黄公山下有个“蜈蚣地”,是块风水宝地,也是连城张氏祖坟山。自三世祖明朝初年葬于蜈蚣地以来,子孙昌盛,瓜瓞绵绵,出进士四名,知府、知州、知县多名,举人、秀才无数,于数百年间形成桐城南乡巨族,解放前有“一算连城张”的说法。
连城张氏本姓梅,是梅尧臣之后,祖传伯祖梅思祖是朱洪武的儿女亲家,他受朱元璋之托,保其孙朱允炆即位,后被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朱棣登上皇位后,就追杀朱允炆旧臣,连城始祖梅继祖公携夫人袁氏与子梅琳公,从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避难逃到桐城县南乡戴冲,与戴冲三世祖、国学生张道荣公成为好友。而后梅琳公娶国学生张道荣公之女为妻,育五子,即“子颜、子容、子宗、子昭、子澄”五子。
因当时一个姓为一户纳税,故此,从梅继祖公之孙(三世)开始与张道荣公一家以及王道兴、童四、富五、韩洪等后人“朋姓”张姓,两家合修宗谱,取同字辈为:子秉玉世,大期自孔,永承宗德,克绍贤良,复起文士,为国之光,正直忠厚,广传必昌,云蒸霞焕,象舞鸾翔,根深实茂,源远绵长。共四十八辈,加上梅继祖公、琳公共五十世。
张道荣公也生三子一女,三房皆子孙昌盛,而琳公五子只有子容、子昭两房瓜瓞绵绵。始修宗谱时,舅家三兄弟分别为戴冲、官桥、双河三股,姑姑家叫连城股,合称张氏四股。
这里有一个独特无二的现象,也是中华第一家,就是:外公与外孙同列三世祖,可能是老祖宗无意而为之,例如我们现在八修宗谱时,四股怎么分得清呢?照谱一对,清清楚楚,例如“良”字辈,连城(姑娘)张氏是十八世,戴冲(嘎婆张)那三股皆为二十世,以相差两世来区别,大家不得不暗暗称赞历史巧妙之合。
另有原因是:连城张非上门女婿,是“朋”姓张,这样彰显了不单单是亲戚关系那么简单,而是彰显“朋”字的重要性,连城一世祖“梅继祖”公和戴冲“张道荣”公在七百年前就考虑到社会和谐,做出前瞻性的安排,可算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开山鼻祖和楷模。
话说蜈蚣地山上树木葱茏,远处一望,就像一条蜈蚣下山,活龙活现。风水先生说,此地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谁要葬到此地,子子代代出王侯,故此:连城张氏三世祖,戴冲张氏三世祖都葬在蜈蚣地,就是说,外公与外孙同葬在一块风水宝地。从此,只要是蜈蚣地山上的树林,就开始立碑禁伐,如果把山上的树砍了,远望就像蜈蚣翻了肚,死了一样,所以宗族对祖坟山上伐木禁令很严,视蜈蚣地为祖坟圣地,是千万不能碰的地方。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从明朝到清朝,又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来自桐城金神墩(我们称他是河西长房)连城张氏容房自静公支下十九世孙,名“复仁”、字“俊候”、号“仲西”,他在三十年代,给本来就很有神秘色彩的蜈蚣地,又添上浓浓的一笔。
当时张仲西公在南京国民政府为官。休假回桐,准备修建府第,需要大量上等木材,他就想到祖坟山蜈蚣地来伐树。他的想法,让很多人吓了一跳。有大胆之人劝阻说:“蜈蚣地山上的树是不能伐的,会惊动祖宗,你现在已是高官厚禄了,都是老祖宗保佑的。前几年,有人砍了蜈蚣地坟前一棵榆树,榆树流血,伐树之人,吓得暴病而亡!你千万不可去呀!”
仲西公受过高等教育,又是国民政府官员,他哪信这一套,他对劝阻之人说,“我穿军装,神鬼奈何不得……”劝阻之人无奈,叹息离开。仲西公到山上指挥伐树,身体发热,脱下戎装,不时便七窍流血而亡,三天后树木与尸体运回桐城金神。尸体还没有收殓之前,国民政府派两名官员,骑白马送来“委任状”,通知他回南京任行署一职。哪想到他已离世了,众族人惋惜不已。都说他伐祖坟山的树,才招致横祸,正因为他死在门板上,还接到升官委任状,是件稀奇之事,所以他的故事流传甚广。
前不久,连城张氏理事会冬季祭三世祖墓,有人说出仲西公那段传奇故事。当时我听后一惊,曾听祖母说过此事,这故事恰恰就发生在我家。事实与相传是截然不同,发生在民国的事,到现在怎么传得如此出入呢?
其实,仲西公为首伐蜈蚣地祖坟山上的树不假,当年我祖父梦兰公是连城名人之一,仲西公是有身份的人,就选择住在我家东厢房,我家对他奉为上宾。伐树工作十分顺利,把伐回来的树,经过粗加工后,用船从水路运走,具体运到哪里,不得而知。
仲西公在我家住了半月左右。一日清晨,仲西公起床上厕所(过去厕所离住房有段距离,不像现在家里也配有厕所)完毕,衣着不整,用手提着裤子往房间走,他的随从老家人寸步不离地跟在后面。当他走到离房门只有三步之遥时,就坐到地下(俗称跌倒),老家人吓得呼叫不止。我家人闻声跑来问发生什么事,此时仲西公已不能言语,大家把他抬到床上,马上派人到枞阳请名医,治了几天不见好转。
当时还是我老舅爹爹经验丰富(注:老舅爹爹是前清举人,在我家教私熟),他对我曾祖母说:“姑奶奶,梦兰这孩子好糊涂,张先生那样严重,还不快点送回桐城!”我曾祖母就叫我祖父雇顶轿子,送仲西公回家,结果死在路上。并非人们传言的“在山上暴病而亡”,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玄乎。按现在医学说,就是高血压,引起脑冲血。
仲西公抬回家,夫人哭得死去活来,追问“老家人”,活蹦活跳地出门,怎么就抬个尸体回来???老家人一五一十地说了去世经过,好在仲西公有老家人陪他寸步不离,否则我家说不定会有大麻烦呢!外界不知情者,就传仲西公得罪祖宗,在山上暴亡,是不公平的说法,特此正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