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文章之府,诗人之窟,气节之乡。”这几句话,现在很多人已经淡忘,也就谈不上知晓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了。枞阳这块古老的土地,群星闪烁、风起云涌,放眼天下任何一县,她都是气定神闲地超绝而出的。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不忘根本,这是每一个枞阳人与生俱来的责任。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大家族,会聚族人,整理族谱,续写宗族荣光,令人可喜。
我炭埠王氏亦是不曾缺少了这样的盛会。光宗耀祖,宏扬枞阳地域文化,为一方之长久振兴,奉献家族之力量,我想,这也是每一个枞阳人所期盼的。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走在山林中,风景依旧,绝妙之处,游人络绎不绝,起伏的赞叹声常常洒落在奇峰丽水之间。我炭埠王氏七世祖柏轩公的墓地,正是深藏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中——岱冲湖畔。央视曾到此进行专题报道,屏幕上恍若仙境的画面,相信让全国各地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惜的是,柏轩公之墓几为杂草丛木掩覆,明代湖广巡抚方孔炤题写的碑文也是近乎漫灭! (详见视频介绍)
笔者已将明代松江府教授曹学赐撰写的《柏轩公陈孺人合传》翻译出来,供王氏子孙与热爱本土文化的人士参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详见后文)
柏轩公硕德伟才,也不知当今尚有几人知晓,笔者斗胆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二、博学多能,犹精诗歌。
三、手足情深,淡泊谦让。
四、夫妻同心,教子有方。
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六、简朴好客,反对嚼舌。
七、热爱教育,广培英才。
八、仗义好施,扶危救困。
九、隐于山林,不好矜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挖掘家族精神财富,传承地方优良传统,区区陋见拙笔,难担大任。大雅真知,翘首以待于有识诸公!
炭埠王氏二十三世孙王坤敬祝枞川繁盛、诸公福祥!
1
《 柏轩公陈孺人合传》 原文
翁慷慨卓犖,不弛大担负。其尊府应瑞公郡誉髦蚤世,母夫人拨灰含黄,陶金剖璞。翁虽数奇,而嚢括古今诵述诸要,亦复凿凿见奇。尤善小律,皆母夫人教也!
已而,翁以溽暑馌田间火郁丧明。伯仲别业,而翁亦无竞肥瘠,乃卜皋壤徏雷石之麓家焉。是时,翁有丈夫子六,蝜贝者任铅椠,分五谷者任沟洫。翁与陈太君提摄其间,太君素勤恪,自翁蚀晦后,益代操焉。焦劳辛苦,率子妇以供职业。翁始坐收逸成画居外轩,无事不入内寢,即内人盛夏不废衣冠,其修人之纪,大凡有如此者。
嘉靖甲辰大饥,琐尾载道。翁时分贷不责偿,捐衣博粟,以周不给,莩死无归者瘗之。逢人迫阨,辄动慈航。有夫创甚,丐曰盜,故急赐衣食卵而遣之。子弟贸易,值或浮勒,还其人不以姑息。平生好客,客常满座,羞无丰约惟其时。
性好人读书,吉水龙姓,哲名者贾人子耳。束于贾,且贫,解衣推食,笃训之。凡三越寒暑,其人卒业归,蜚声膠序。一日称貺,却之曰以充熊丸无谢为也。居恒,无可否。闻谭人短长者,面折无回,其矜人之节,纎曲有如此者。
翁以硕修,享龄七十有五。子若孙,耕食凿饮者,几及陶朱;搦管举子业者,复闯司马之堂。显扬腾踏,将翁家剩事耳。而要非翁与太君之内外合德,又乌能获此报哉?
余生哲人同里,陈大君又余外姑母也。休光所不及面覿者,得之家老传闻。若在其晚年,仪型晋接,则知翁者余状,翁者亦惟余即。硕德高深,夏虫笃不及文,而扱拾无溢美或万一子长欤?
松江教授晚生曹学赐顿首拜譔
(摘自民国六年版炭埠王氏宗谱)
1
《柏轩公陈孺人合传》译文
柏轩公志气昂扬,卓绝超群,时刻不忘身上承担的重任。其父应瑞公(应瑞为朝祯公字,号石溪,祖居地桐城大宥乡,亦称东乡),为郡中有名望的英杰之士,不幸早逝。其母不断诫勉柏轩公,培养其高洁的品性,开发其优异的才能。柏轩公虽然命运多舛,但学问囊括了古今诵读传述的经典,确实是奇异罕见之人!柏轩公尤其善于六句律体诗,这都是由于其母的教导啊!
后来,柏轩公因为在大热天到田间送饭,染上火郁之症而失明。此时,兄弟们正要分家,柏轩公不愿与兄弟们争夺田地,于是(从祖居地大宥乡,即古称桐城东乡,现在白柳镇山河村王祖庄,迁徙于大缸窑乡)选择泽边之地,迁居至雷石山麓重建家园(雷石,即大缸窑边境的操家墩附近雷石矶,黄公山脉的乱山硔主峰山脚,即现在雨坛镇高丰村东大屋庄)。
这时,柏轩公已生育六个儿子(坚、陞、载、増、塾、燕)。爱好追求文采的,柏轩公让他们研读经典与文学创作;善于农业生产的,心柏轩让他们从事耕作。柏轩公与夫人陈太君教导着孩子们,陈太君向来勤勉恭谨,自从柏轩公失明后,为柏轩公分担重任,更加操劳。陈太君焦虑操劳,带领儿子与媳妇以从事职业。(正因为陈太君的贤惠)柏轩公此时已不从事劳动,坐收弟子,得以悠闲地建成画居外轩学馆,无事不进入卧室,去见妻子即使是盛夏也是衣冠端正,他修身法度,大凡如此这般。
嘉靖甲辰二十三年(1544 ),发生严重的饥荒。颠沛困顿中的人挤满了道路。柏轩公不时分别借贷给受难的灾民,并且不要求偿还,捐献衣物,广施粮食,并帮助那些供给不足的人,而饿死途中的人则为其进行安葬。柏轩公遇到别人处于险阻困境之中,就以大慈悲情怀进行救度帮助脱离苦难。有一个人身上生了严重的创伤,有乞丐来说那个人是盗贼,柏轩公特意紧急赠予那个人衣物,并打鸡蛋给他吃下,然后才打发他走了。
柏轩公的子弟做生意,价格上如果有多收取的情况,柏轩公就要求他们归还他人,绝不姑息。柏轩公热情好客,经常宾朋满座。菜肴无所谓丰富和俭约,只是时令菜品而已。
柏轩公生性喜欢别人读书,吉水有龙姓人士,名为哲,为商人之子。龙哲被生意所困,生活趋于贫困。柏轩公解衣推食,并恳切地教导他。一共经过了三年,这个人(龙哲)完成学业而回归家乡,扬名当地的学校。一天,龙哲称要以财物感谢柏轩公,柏轩公推却了他的财物,说就把你这想法当成是苦志提神的熊丸吧,不用再感谢了。
柏轩公心怀平常心,不说是非之事。听说别人谈论他人长短之事的,当面批评,不留余地。柏轩公足以自傲的节操,细微到如此境界。
柏轩公以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涵养,享龄七十五岁。子孙为安居乐业的平民的,有成为像陶朱公那样富有者的;提笔参加科举的,高中之后,又有进入军队担任主管官员的。柏轩公后代,尽是显扬声名,飞黄腾达,带领家族走向兴盛。假如柏轩公与陈太君不是内外同心同德,又怎能获得这样的回报呢?
我与柏轩公这样智慧卓越的人同乡,陈太君又是我的外姑母。他们美德与勋业,我未能亲眼目睹,而是从家族中长者传闻中得知的。假如在柏轩公晚年,能够目睹他的威仪与风范,我就会了解他其余的情况,而柏轩公也只有我才能接近了解啊。
柏轩公那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品德,是我这样见识短浅、行动迟钝的人,无法用文字描述的,而我收集柏轩公事迹整理成文并没有使用溢美之词,或许也有司马迁万分之一的忠于事实笔法吧。
1
延伸阅读
炭埠王氏七世祖柏轩公,家乘族谱悉:朝祯公长子:心,字君正,号柏轩。生宏治十八年(1505 )乙丑六月十五。配戴冲陈邦正女,生正德四年(1509 )己已正月十二日。生子六:坚、陞、载、增、塾、燕,女一适赵。公卒隆庆四年(1570 )庚午七月,葬乱山硔脚,宅东团山。妣卒于万历十八年(1590 )庚寅五月,葬合夫圹。柏轩公墓碑系赐进士出身,湖广巡撫方孔炤撰写。由此可见当年的柏轩公的身份地位了。
柏轩公传作者:曹学赐,字伯孝,明崇祯三(1630 )岁贡生。任铜陵县训导,升江苏松江府(府治上海)教授。精研经旨,通天文,习兵法,时人称为皖上通儒。著有《性理笔乘集要》5 卷,《筑声集》3 卷等。曹学赐系今官桥屯田曹的后裔。其家祠堂即官桥继光村曹家楼庄。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