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通雅》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时间:2021-09-29 09:44:37

  《通雅》,专释名物和训诂、音韵的著作。全书52卷,又有卷首三卷。明方以智撰。刊行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事迹参见《读书志第一百六十三部·<东西均>》。

  方以智《通雅》自序云:“今以经史为概,遍览所及,辄为要删。古今聚讼,为征考而决之,期于通达。免徇拘鄙之误,又免为奇僻所惑。不揣愚琐,名曰《通雅》。”这就是他之所以撰此书以及命名为《通雅》的缘由。

  此书卷首卷一为《音义杂论》,卷二为《读书类略》和《小学大略》,卷三为《诗说》和《文章薪火》;前二卷谈文字、声韵、训诂,后一卷谈诗文。书的卷一至卷五十二,分别为《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由此可见,此书内容涉及的方面极广,分类很细,诚如钱澄《通雅序》所言:“凡生平父师之诂,目所涉猎,苟有可纪者,无不悉载,即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舛,亦必详稽博考,以求其至是。”

  《通雅》在内容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吸收明末传入的西学知识。例如《天文》篇中多次提到利西江(即利玛窦)和汤(汤若望)、罗(罗雅各)两西士,并引证“中历不及西士者凡有数种”。《切韵声原》篇无异是以新法改造旧等韵书的等韵图。其中引金尼阁的字父十五,字母五十,并论述“外域知七音而不知暄瞠上去入,金尼亦言,入中土乃知之”。这些在当时都是十分可贵的。其二,既引证古词古义,又考释方言俗语。如《释诂》篇以三卷的篇幅谈“谜语”。谜语即联绵词。例如:“凌轹,一作陵轹、辚轹、躏轹、凌猎、通为陵厉、较藉。《史(记)·灌夫传》:‘凌轹宗室。’谓虐害也。《汉书》又有谓‘陵轹边吏’。《后汉(书)·朱浮传》:‘陵轹同列。’《上林赋》:‘车徒之所辚轹。’《汉书》作‘躏轹,。‘尔雅》:‘猎,虐也。’注:‘凌猎,暴虐。’即凌轹。李白诗:‘独鹤思凌厉。’《后汉(书)·廉范传》曰:‘自相棱藉。”’《谚原》篇则是专论俗谚。例如:“阿堵,犹今之‘这筒’也,不可定指为钱。顾恺之‘正在阿堵中,;张谓诗:‘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亦就事作语也。马永卿《懒真子》曰:‘阿堵,犹今所谓兀底也;宁馨,犹今云恁地也。”’

  《通雅》在体例上是很谨严的。引文均标明出处,解释词语先列举前人的训释和辨析,然后发表己见,正是驳非。例如《释诂》“重言”:“噋噋,犹屯屯之声也。《广韵》引‘大车噋噋’,《说文》作嚎嘻。焯焯,弹日单,则音堆。以声则当从口,盖敦本有堆音也。《庄子》:‘噋噋已乱矣。’注:’哼与谆同。’故《广韵》以噋噋别之,解曰:‘重迟也,他昆切。’智谓言其声,非重迟也。《吕览注》:‘薄,如车笔之笔。’笔即与瞰瞰同声。”

  此书内容十分丰富,收集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汇,这对于阅读古籍,研究训诂,都是很有用的资料。此外,他在《音义杂论》中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这种认识在当时是很有创见的。因此他能够从音义的联系上辨证词语训诂,这在考释联绵词和方言俗语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无疑,他这种研究词语的方法对清人是有较大影响的。

  另一方面,《通雅》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卷末收入的《脉考》和《古方解》两篇,对于以解释名物训诂为主的“雅书”来说,在内容上就未免显得庞杂。再如有些词语的解释也有不当之处。《释诂》:“无虑,都凡也,犹言亡论也。《广雅》曰:‘无虑,都凡也。’《赵充国传》:‘亡虑万二干人。’注:‘大计也,与录同。’智按:此因虑囚为录囚,而知其音相通也。若无虑者,‘盖不待计虑而知之,犹言无论也。”其实“无虑”是联绵词,意思是大略,大抵,并非“不待计虑而知也。”

  版本:有清康熙五年姚文燮刻本、浮山此藏轩刊本、清光绪六年桐城方氏重刊本。

  评:训诂音韵释名物,体例谨严标出处。

   训释辨析举前人,正是驳非己见出。

  欲通古义先古音,卓有创见影响殊。

  内容庞杂释不当,也有缺点和错误。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