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利局面,李秀成和陈玉成联手进行的军事行动
1858年入夏,由于清军重新建立了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天京再次处在清军的包围之中,太平天国革命处在空前的危机时刻。这年7月下旬,李秀成从全椒南下至潜山,与陈玉成相会,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果断作出“通文各镇守将,凡是天朝将官,概行传齐”,“择日约齐到安徽省枞阳会计”,共商解京之围的决定。于是8月上旬,依约而来的太平军各路将领聚集到望龙禅院,召开了太平天国后期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史上称作著名的“枞阳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黄文金等百余名将领。会议上,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形势,找出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处处挨打屡遭失败的原因,认为独木难以撑大厦,要解救京围,必须把分散在各个战场上有战斗力的部队迅速组织起来,联合作战,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此所谓“各誓一心,定约会战”重大决策。
这一战战果辉煌,也为太平天国争取了发展的主动性
枞阳会议后,陈玉成立即从鄂皖撤兵东进,由潜山过舒域,一举攻占了庐州,九月中旬到达滁州东南乌衣镇与李秀成相会,合力迎击清军。清军德兴阿为了截击陈玉成、李秀成部,由小店向乌衣进发,胜保的骑兵也由水口开到乌衣。双方在此便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遭遇战。太平军将领通力合作,英勇奋战,一举歼灭了德兴阿、胜保部四千余人。乌衣会战打响了协同作战的第一炮,也是枞阳会议后的第一个战果。乌衣大捷后,太平军又顺势攻下了浦口,陈玉成、李秀成前后夹击清德兴阿军,9月底,攻克了清江北大营。紧接著太平军又乘势挥师向东,分兵进取,攻占了江浦、天长、六合、扬州等城镇,粉碎了清军企图截断天京供应的恶毒计画,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正当陈玉成、李秀成在江北战场上取得进展时,清军却乘机对安徽境内的太平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扑。在很短的时间裏,清军就攻占了宿松、桐城等城镇,夺去了安庆周边的全部据点,调集大批人马对三河镇实行包围。三河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重镇,如果三河失守,安庆就失去屏障,天京将再度被围。在这紧要关头,陈玉成、李秀成继续采用枞阳会议确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协同作战的决策,密切配合,痛击清军,于这年11月中旬,大败清军于三河,打死了湘军最凶顽、号称湘军之花的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歼灭清军六千余人,取得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河大捷”。正是枞阳会议所作出的“各誓一心,定约会战”重大决策,才接连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出现了天京事变以来的最好形势。
枞阳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枞阳古城位于吴头楚尾之地,南临一泻千里的滔滔长江,西傍水路漫长、水域广大的枞阳长河及菜籽湖,它们所构成的“丁”字型水路网络正将枞阳置于交汇点上。枞阳古属于“舒地”,境内水系都由此入江,因此称作“舒口”,古时是庐江、桐城、怀宁、潜山、望江、宿松等七县的漕粮集散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使这里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在幕旗山下建立军事城防——“吕蒙城”,并循长河溯流驻军于桐城;元末朱元璋部下廖永忠与红巾军徐寿辉部将赵普胜,两军在莲花湖水寨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县城陈家祠堂成为大军渡江中路军指挥部,时任二野三兵团司令的陈锡联元帅多次于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渡江作战任务。刀光剑影挥洒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凝聚着一方土地的厚重。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